
《孤傭兵》The Contractor
本來有主題,可惜編與導皆不濟。
話說退伍軍人為了生活,不惜尋求另類出路,卻原來是條不歸路。編劇嘗試揭露「國家機密」,卻又畏首畏尾,結果含糊其詞,故事苟且,語理不清。
劇情順序,技巧平庸。可以用十分鐘交代的主角背景與加入組織原因(這秘密組織厲害之處是總統直接授權),竟用上近三十分鐘,而且都是閒扯的文戲。終於到戲肉,進行搶電腦及殺人行動。至於「搶」和「殺」的真正目的是甚麼?沒明確交代。這也算,行動時的燈光設計竟是世界光,燈火通明;但行動裝備是「夜視鏡」(造型也累贅)!全副武裝重械出擊,軍人出身應該很勁了罷?殊不知瞬間就被警察殺光,只剩二人逃脫。結果主角被同伴出賣,為何要出賣?沒交代。繼而都是一連串的「不知何解?」最後,那麼強勁後台的組織竟被輕易殲滅。太多的漏洞,太多的不明所以…;加上導演技法粗疏,好些關鍵鏡頭均一閃即逝,有些鏡頭又多餘得很,分鏡、剪接不完整,弄得我頭上只有問號。
雖然後段動作追殺尚算緊湊可觀,但整套戲明顯多方面失衡。作為特工類型的B片,合格也很勉強。
陸凌綠
動作與文戲難兼顧
《孤傭兵》的導演塔里克·沙利赫的野心不少,想拍攝具真實感的動作場面,在槍林彈雨的激烈爆破鏡頭的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緊湊的連環射擊畫面,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在角色個性的刻劃上,詹姆士·哈柏中士(克里斯·潘恩飾)被迫退休後,為了養家而重出江湖,加入私人組織後無辜地成為被迫害追殺的對象,導演嘗試用一些文戲揭露他的內心世界,可惜相關的篇幅不足,即使克里斯刻意深情地演繹角色的掛慮和不安,在呈現個人感受的特寫鏡頭欠奉下,他實在難以充分和自然地流露其接近真實的情感。沒錯,導演明顯不滿足於拍攝一齣純粹的動作片,詹姆士「衝鋒陷陣」式的單打獨鬥鏡頭固然吸睛,但他只在執行任務前面對太太時於家中才流露罕見的孤獨感,以及不知所措的無奈,由於他倆共處的畫面太少,導致觀眾難以對他的經歷感同身受,遑論可深層次地進入角色的心底深處。因此,動作與文戲難兼顧是導演拍攝此片時遇上的最大困難,亦是全片最明顯的缺點,故「兩頭不到岸」使全片只有佳句而欠佳章,在動靜之間的平衡上更乏善足陳。
曉龍

豬一般的隊友? 曉龍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期望自己的隊友會與自己一樣出色,認為自己有專業技能,有勇有謀,能做大事,妄自尊大,瞧不起他們,覺得他們一無是處,未受專業訓練,個性窩囊,不能完成基本的任務,遑論能幹一番大事。《光年正傳》內巴斯光年與我們一樣,即使「起步點」欠佳,其後幸運地獲得指揮官艾莉莎·夏芙妮賞識,才可成為太空人,仍然恃著自己有豐富的升空經驗,瞧不起幾位殖民地防衛軍,包括艾莉莎的成年孫女伊琪·夏芙妮、欠缺經驗的新兵莫·莫里森及年長的假釋犯達比·史提爾,以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幫助自己,甚至影響執行任務的過程,萬分不願意與他們合作,殊不知「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他幫助他們之餘,他在遇上危難時,他們亦會幫助他,當他以為他們只是「豬一般的隊友」時,他們在緊急關頭之際卻能對他施予援手,讓他逃離險境。因此,《光》教會我們「豬一般的隊友」不一定毫無合作的價值,很多時候,當我們面對極端困難的境況而無能為力時,他們反而可在生死存亡的一剎那拯救我們。《光》貫徹著迪士尼電影必須具備的教育意義,最明確的根據便在於此。
經歷能改變一切,甚至改變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光》內巴斯光年在平行時空裡遇上年長的自己,但個性不同,行為迥異,可能經歷不同,性格因而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年輕的他對未來滿懷希望,不會輕易放棄,在前往蒂卡納主星的過程中,即使飛船被他不小心弄壞,一年後大家已興建另一個太空殖民地,他仍然堅持要前往蒂卡納主星,不斷測試飛船修復必備的超空間燃料,在測試過程中,數分鐘的時間已是殖民地的數年,過了62年後,他依舊堅持要完成任務。不過,年長的他卻欲阻止年輕的他抵達星球,甚至計劃從年輕的他手上搶奪大量超空間燃料,由於年長的他與年輕的他的經歷不同,年長的他似乎不嚮往在蒂卡納主星裡的生活,甚至認為年輕的他性格天真,做事魯莽,並已完全失去年輕的他樂觀的個性和做事的魄力,亦有一點點年輕的他從來沒有的邪氣。因此,經歷能使一個人完全改變,巴斯光年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難以想像其相異的經歷能使他的個性和行為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變化,亦難以估計正直的他竟然受自身的經歷的影響而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奸詐和惡毒。迪士尼電影從幻想走向現實,《光》算是一個頗具現實感的「標記」。
另一方面,《光》是一齣對成人及小孩皆具詮釋意義的迪士尼電影。小孩大可不必理會影片內出現的太空術語和科技知識,視《光》為巴斯光年的時空冒險旅程,從他身上學會如何包容和接納「豬一般的隊友」,亦學懂如何認同他們的存在價值,並透過他升空的經歷學習永不放棄的態度。成人可藉著影片探索平行宇宙出現的可能性,從他身上探討經歷與個性及行為千絲萬縷的關係,了解一個人不可能完成所有事情,並認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觀賞《光》後嘗試改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對工作能力不濟的同事的態度,從妄自尊大變為彼此尊重,雙方的關係改善,團隊合作自然較順暢。由此可見,《光》是真正的「老少咸宜」電影,不論大人或小童,都可以有自己的觀賞點,亦有屬於自己的解讀空間。

《接駁靈聲》
影片改編自同名短篇小說《接駁靈聲》/The Black Phone。故事講述的是1978年美國科羅拉多州一處郊外小鎮,一個綽號「擄童犯」的變態殺手製造了五起孩童失蹤凶殺案件。第六名被綁架的失蹤者是一位名為芬尼的靦腆少年,他是唯一逃出的生還者。影片用了別樣的角度~靈異現象來敘述究竟他是如何能夠成功逃脫,但創作者的真正意圖卻並非是想再現這段恐怖的經歷,而是希望讓觀衆從中獲得一種啓發。
影片中人物的設定讓我們看到創作者的意圖:芬尼性格懦弱,也並不强壯,按常理他應是完全沒有機會成功逃生的。其他幾位失蹤的小童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然而他們所做的各種逃脫的嘗試不是功虧一簣就是毀於僥倖心理。編導讓他們通過一部破舊沒有接駁的古董電話來警告芬尼,避免重蹈覆轍。讓芬尼的妹妹通過夢境獲得來自上帝的提示,强調堅持信仰的重要性。而變態殺手則是環境中潛在的威脅化身,他凶狠、狡猾、不會有同情心,但也不失不能戰勝的機會。影片結尾是芬尼重返學校的畫面,大家都難以置信地在背後議論靦腆懦弱的他竟能戰勝殺手而成功生還。而此時的芬尼雖然外表並無改變,但内在卻已脫胎換骨。
影片的創作者希望讓觀衆從中獲得的啓發是,無論環境變得如何惡劣及凶險,只要保持冷靜與理性、秉持信仰、相信自己的潛能、捨棄取巧僥倖的心理,終能化險爲夷。
小浪
《一樣的天空》短評
香港歷史的見證?
香港四大電影公司聯合製作的《一樣的天空》,由新導演執導,應是誠意之作。沒錯,從新手來說,拍攝的鏡頭與角度算是有板有眼,場面調度不差,串連四段故事的剪接能力不弱,以粵劇及醒獅等香港傳統文化為主題,由年青人演出,有承傳的意味。最後一段以尼泊爾的年青男子舞獅頭為例,講述包容的重要性,針對近年因意見不同以致社會分裂的問題的用心,算是呼之欲出。惟全片對細節不太講究,香港的年青人於何時開始進行街頭的歌唱表演?何時開始有臉書(Facebook)的視像直播?粵劇於何時開始在劇場內與流行音樂進行跨媒體的表演?以寫實為賣點的影片總不可能以一句「本故事純屬虛構」便輕視了資料蒐集的重要性。如果以其與事實不符的理由便放棄入場觀賞此片,甚而令其受歡迎的程度急速下降,新導演在其他方面的努力被抹煞,他們的才華被忽視,這實在十分可惜。
曉龍

「過關斬將」的冒險旅程 曉龍
作家筆下的故事通常都是他/她的幻想,當他/她真的成為故事中的主角,並親自參與冒險的旅程,他/她會有甚麼感覺?親歷其境的體驗對他/她的人生會產生那些或大或小的影響?《失驚無神闖謎城》內女作家羅莉達莎治(珊迪娜布洛飾)幸運地有此難得的機會,她把小說的內容寫得出神入化,其冒險故事的受歡迎程度甚高,但富豪艾碧基費法斯(丹尼爾烈格夫飾)誤會了她寫的是事實,竟綁架她去尋寶,她「被迫」成為小說中的女主角,而小說封面的男模艾倫(卓寧泰坦飾)為了拯救她而順理成章地成為男主角,雖然他倆「過關斬將」的冒險旅程略嫌老土,其他荷里活電影內類似的情節多不勝數,其「製造」的笑料亦限於兩人歡喜冤家式的對白互動衍生的幽默感,但他不惜一切,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險境助她逃出生天,倘若女觀眾在現實世界中遇上這種男生,必定會異常感動,最後他倆相愛而成為情侶的結局亦合情合理。因此,「橋不怕舊,最緊要受」,在異域險境的「包裝」下,千百年來英雄救美的故事從不過時,即使觀眾都會預料他倆會「完好無缺」地逃離險境,他們過完一關又一關的驚險過程仍然饒富趣味,亦有類似參與電玩遊戲時的緊張感和刺激感。
不過,《失》有大量荷里活電影常見的弊病,其情節的發展在觀眾的預期之內,「爆米花」電影的痕跡很明顯,與其他主流荷里活影片的相似度甚高,談不上有甚麼作者特色。從羅莉達被艾碧基綁架開始,看慣荷里活電影的觀眾都會預料她開始踏上眾所周知的驚險旅程,她像人球一樣被「拋來拋去」,角色較柔弱,但與她較硬朗的外觀不符,其後她撕破緊身衣褲而只剩下露肩衫和短裙,其行動較敏捷,反而與原來特立獨行的個性匹配。可惜她的變化在現今主流的荷里活電影內十分常見,十之八九都有類似的情節,且電影海報早已揭露她的衣著變化的端倪,故稱不上有甚麼驚喜。她與艾倫最初互不咬弦其後情愫漸生的變化,在主流的荷里活愛情片內隨處可見,且艾碧基貪財成性的大壞蛋角色個性設定亦非常普遍,故《失》「過目即忘」的指數甚高,觀眾看過後會留下深刻印象的機會甚低。或許兩位導演亞當尼爾及艾朗尼爾只求拍攝一齣輕鬆愉快的「爆米花」電影,觀眾在觀賞《失》的過程中囅然一笑已是他們的最大「成就」。
此外,珊迪娜布洛兼任《失》的監製,選角其實不錯。特別是畢彼特客串其中一個角色,長髮披肩,放蕩不羈,拯救羅莉達,使她對他有不少女性常見的愛情幻想,但其後他突然被槍擊弄致血漿瀉地,卻大煞風景,令她的幻想破滅。片末他又突然出現,雖然他向艾倫解釋自己沒有死去的原因略嫌牽強,但他突如其來的現身算是導演的神來之筆,亦為觀眾帶來難以估計的一點點驚喜。由此可見,即使《失》不是尚佳的作品,鮮有佳章,仍然偶有佳句,除了英雄救美的情節及畢彼特令人眼前一亮的演出外,艾倫騎電單車的場景使貌似多年前的港產片《天若有情》的情景重現,可勾起亞洲觀眾的集體回憶,其東西文化的混合處理,亦讓《失》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一點點印象。整體而言,在芸芸主流的荷里活電影中,《失》仍算是不過不失的作品。

《光年正傳》Lightyear
又是「放下」。Pixar似乎特別喜歡這個題目,之前有《靈魂奇遇記》。
巴斯光年「真人」版,可視作一齣太空歷險科幻片,當中的「科」確實不少,許多物理名詞、星空理論圍著你團團轉,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是「光年」這兩個字,切合主角與主題。巴斯性格固執,為了要完成任務,不惜穿梭宇宙十數次,從錯誤中找答案;正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他每次來回的幾秒鐘已是人間的幾年。這段其實頗有趣,比歷險、動作還好看,意義深遠。人生苦短,追求的是甚麼?片中小絲很害怕無邊無際黑漆漆的太空,因為抓不著邊際;其實人生能抓著的只有眼前的「現在」—充實地活好每一天。「過去」與「未來」在時間軸上都是虛妄。
歷險科幻片,動作戰鬥的場面少不了,箇中分鏡仔細,細節不省,技法圓順;場景佈置、戰機、鐵甲兵團等向《星球大戰》致敬明顯不過,滿有懷舊氣息。首次配合IMAX 格式令精緻畫功更鉅細無遺地呈現,視覺效果一流。
可能多元宇宙、平行時空已成潮流,所以在難以理解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人物」是意料之外,但由他來點醒巴斯要「放下」也是不錯的設計。
荷里活的另一潮流就是「政治正確」,此動畫片亦不能例外:同性戀、有色人種…。筆者覺得此現象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陸凌綠

《秘境探險》Uncharted
只追求官能刺激,不會失望。
PlayStation同名電子遊戲改編。筆者並沒有接觸過該遊戲,所知不多,既然變成電影,就只能以戲論戲。《毒魔》導演魯賓費利沙處理動作場面不錯,具水準,可能有原著遊戲作基礎,所以許多動作設計都甚有看頭(只是略嫌有些CG太假)。至於故事就只能說一貫奪寶公式,新意不大,而且明顯分開兩部份,很沒一氣呵成之感。不知導演是有心抑或無意,有兩場戲的處理手法如出一轍:同樣是一邊廂在行動,另一邊廂出亂子配合不來,藉此製造笑話和緊張。另「中空寶」伎倆也用上兩次!
由於電玩變成真實版,而導演手法也不是虛幻,作為觀眾的我難免以真實情況去理解,故就有看不順眼之處:例如多次被浸鹹水的手提電話仍能運作自如;明信片同樣安然無恙沒浸濕…;最難理解是最後為何要勞師動眾將全條船吊起運走?光是搬走黃金不行嗎?很趕時間?為何趕時間?當然我可以替他辯解,但要勞煩觀眾去補遺,這個導演也太不濟了吧?其實許多細節,幾秒鏡頭已可交代清楚,只在乎你做不做!
以電玩改編成電影必定有一群電玩迷捧場,恕我這個只看電影的影迷太吹毛求疵吧!
陸凌綠

《弊傢伙,JJ唔見咗》短評
尋根的啟示
不要以為《弊傢伙,JJ唔見咗》是一齣賣弄低級趣味的影片,片中田上晃(皆川暢二飾)演活一個忘本的網漫app公司的老闆,當他發現自己的性器官「走失」之後,才醒覺自己以前做了很多錯事,與其說他努力地「尋根」的過程十分胡鬧,不如說他「尋根」是為了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檢討。首先,他到以前的合作伙伴開設的公司「尋根」,醒覺自己多年前親自解僱伙伴的做法非常不當,即使伙伴與自己意見不合,自己想把舊漫畫放進app內而伙伴卻鍾情於新漫畫,仍然不應該絕情地趕走伙伴,更不應抹煞伙伴努力的成果,以求一人「獨霸」整間公司。其次,他到了前妻的家「尋根」,看見她已建立另一個家,即使當年他已對她失去感情,仍然不應「拋妻棄女」而遠走他方,更不應只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而完全放棄了家庭,並撇棄了作為父親必須照顧女兒的責任。再者,他到了父母的家「尋根」,自己與父母在近十年不相往來,即使他需要專心工作,仍然不應不顧自己的原生家庭,更不應撇棄了作為兒子必須照顧父母的責任。由此可見,他「尋根」的地點,全是他應該進行反省和檢討的起點,除了他「尋根」的際遇幽默風趣而引人發笑外,其實「尋根」是為了讓他彌補昔日的過錯,向過往被自己得罪的人道歉;片末他開始願意在自己公司的app內放進新漫畫,正象徵他願意檢視過往的自己,最後參考昔日的合作伙伴的意見而作出前所未有的改變。因此,他「尋根」的背後,對自己來說,其實蘊含著深刻的意義。
曉龍

《失驚無神闖謎城》The Lost City
如果你是珊迪娜布洛的粉絲,可以進場。可惜我只是奪寶片粉絲。作為監製的珊迪娜布洛希望以一齣動作歷險喜劇,為飽受疫情影響的大家帶來歡笑和重拾入戲院的樂趣;出發點不錯。此片以喜劇掛帥,確是有不少幽默或一些硬滑稽,較惹笑的算是自嘲;找卓寧泰坦來演這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角色明顯就是挖苦伎倆(其實卓寧演技不錯,可塑性亦高,是不可多得的演員),其餘動作與歷險不過爾爾;最精彩的場面,預告片都給你看了。若果以為是昔日《通天小子俏嬌娃 》奪寶劇目,只能抱歉閣下痴心錯付。
內容既然乏善足陳,不如談一下演員。年近六十的珊迪娜布洛雖然身材與外貌(如蠟像)保持不變,但是否仍硬要演回《生死時速》的動作美女角色呢?大明星韶華不再不打緊,唯選角應該知所進退,尤其女明星,永遠局限於年齡與角色是很可悲的。再看丹尼爾烈格夫(哈利仔)恰恰相反;《哈利波特》成名,長大後總想脫離娃娃臉行列,不惜留滿臉鬍子,又全裸演出…,極力擺脫固有形象,努力演不同角色:心理缺陷、亦正亦邪、同性戀…,這次歹角亦演得挺不錯。演員之壽命可長可短,尤其女演員,懂得轉型很重要。
最令筆者驚喜反而是畢彼特,短短的戲份已魅力懾人。
陸凌綠

多元化的流散狀態 曉龍
身處異地,難免會憶起過往在故鄉裡發生的種種事情,「身在曹營心在漢」是流散者常有的心態,《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內李小李(謝承澤飾)便是其中一例。他是日本東京的中國內地交換生,不是想體驗國外的生活,亦非酷愛日本的文化,只因家中爸爸患病而需媽媽全時間照顧,自己想逃避家庭的負擔而欲遠走他方而已。即使他身處日本,由於他對當地的文化沒有太大的興趣,仍然維持與自己在國內相似的日常生活,日間上課,夜間到中華料理工作,由於他只懂少量日語,唯有盡量默不作聲,鮮與當地人談話交流。對他來說,日本與中國最大的差異只在於前者的餐廳需用日文餐牌,而後者卻以中文為主,他與日本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在應徵侍應生職位時,向名為南國亭的中華料理店的代理店長管唯(齊溪飾)強調自己的特長是中文,並寫在職位申請表格的行為上表露無遺。很明顯,他不打算在日本久留,只抱著暫時居留的心態,找兼職只為了支撐自己的日常生活,故他只是短期的流散者,與管唯及她的男朋友留在日本長期定居的心態截然不同。因此,謝承澤對角色一臉茫然而萬分無奈的心境的揣摩,正好切合他逃避家人而「不知所措」的心態,亦配合他漫無目標而只管「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即時和短暫的行為特質。
管唯流散異地,在日本開辦中式餐廳,與其說她幫助當地的中國人尋找工作維持生計,不如說她透過餐廳內的員工平衡自己的個性中剛與柔之間的矛盾。她在餐廳內是最高級的主管,需要指揮下屬,並顧全大局,無時無刻都需要表現自身硬朗的一面,遇上困難時,需要一力承擔,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不可有半句怨言。當她回家後,在同居的男朋友面前,卻表現較柔弱的另一面,即使有時候因他不體諒自己而與他稍有爭執,她仍然會放下在外面剛強固執的另一面。到了社區,她只被視為普通女性,在日本重男輕女的根深蒂固的傳統下,她不受尊重,當他在街上不慎與當地酗酒遊民產生少許碰撞時,她主動替他向遊民道歉,但遊民貶視她,堅持他需要親自向自己道歉。可見她的地位低下,在餐廳內,她是老闆娘,但到了外面,她只是被當地人輕視的普通女子。齊溪對角色忽爾事業女性忽爾小鳥依人的「剛柔並存」的個性特質的細膩演繹,以靈活的身體語言表現人物的多面性,即使在餐廳內,平時對員工板著臉的嚴肅態度,於新年期間在下班後進行員工聚餐時,都會顯露柔和慈祥的另一面。因此,影片突顯她多元的個性特質,齊溪豐富及多角度的演繹,能體現人物多面向的個性,這是她的優點,亦是她在異地的「生存之道」。
《如》的導演兼編劇李亙把影片的故事設定在十多年前的日本社會內,當時中國內地學生留學成風,日本算是距離較近而不算昂貴的最佳選擇,可能因影片取材自真人真事,故事情節的發展較平淡,寫實化的處理,使全片只有「漣漪」而沒有「波濤」,只有小風波而沒有大難題。事實上,在異鄉生活不是一般人期待的精彩,除了在當地的地鐵車廂內用手機談話會騷擾別人,而在國內此行為卻隨處可見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外,平淡的日常生活根本不會有地域的差異。或許只有曾在外地長時間生活的觀眾才可了解異地內平淡過活的可貴,缺乏類似經歷的部分觀眾對異地生活豐富多采的期望可能會因此片平淡的描述而落空,並抱怨中日兩地的生活及文化差異被此片淡化,是全片的美中不足之處。因此,對《如》的評價正面與否,與觀眾本身的個人背景及經歷有密切的關係。

《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短評
視聽享受充足但承托主題的力度不足 曉龍
《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的確有「震撼觀眾」的氣勢,恐龍張開血盆大口,急速奔跑,人類極速逃走等鏡頭的視聽效果確實出色,特別是男主角騎著電單車高速奔馳的畫面,必定能吸引觀眾的眼球,亦能滿足他們對娛樂的需求。唯片末人類與恐龍共存的主題,似乎較理想化,全片的初段及中段皆「告訴」觀眾恐龍的存在會對人類的生命產生威脅,即使人類自認為很渺小,尊重各種生物的生存權利,仍然不會阻止恐龍襲擊,甚至吃掉人類。當片中不同的科學家捉著各種恐龍進行深入的研究時,可能懷著好意嘗試找出一種人類與恐龍共存的最佳方法,但觀畢全片,似乎除了人類用各種方法控制恐龍,給予牠們足夠的生存空間以便大家各取所需外,依舊想不出任何有效的方法讓人類與恐龍和平共處。或許恐龍只會在佔據大量空間而自由自在時才不會騷擾人類,人類只會在自然生態素養日趨普及而對牠們的生存權利有足夠的尊重時才不會干擾牠們的日常生活。因此,人類與恐龍得以共存,實在談何容易!故《侏》視聽享受充足但承托主題的力度不足,是對其較全面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