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697期
《鬼們之蝴蝶大廈》短評
大膽的嘗試
作為一齣台灣的商業片,導演錢人豪「藝高人膽大」,以《鬼們之蝴蝶大廈》挑戰觀眾的忍耐力。《鬼》顛覆了恐怖片一直以來用鬼嚇人的傳統伎倆,改以懸疑奇幻的佈景及暗黑的環境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全片以鬼魂作「包裝」,但最恐怖的不是鬼,而是人。影片海報的宣傳語句「人比鬼更可怕」正好說明《鬼》不是單純的鬼片,雖然已死的母親不斷重複自己自殺的動作,小男孩用陰陽眼看見眾多鬼魂的動態的畫面帶來一定的驚嚇感,但人類殺人犯罪的行為背後的冷血個性同樣使觀眾「不寒而慄」,其致人於死地的木訥臉容亦同樣讓我們感到可怕。故影片以鬼為名卻放棄了以鬼嚇人的「娛樂性」,在主流的商業市場內,確實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另一方面,編劇甄偉健在《鬼》內不依據傳統起承轉合的敘事模式,把全片的大量篇幅放在故事的佈局上,在約兩小時的片長中花了超過一小時鋪排全片的骨幹內容,明顯考驗觀眾的耐性。可能這部台灣片較適合質素較高的香港觀眾,因為我們觀影時需要有較多的耐性,才可容許自己看了一小時,看見很多可能與故事骨幹相關的伏線,但又不太確定這些伏線真的與故事骨幹相關,還是只是一閃而過的幌子,我們需要「追蹤」這些伏線,並猜猜編劇在這些「葫蘆」內售賣的究竟是甚麼「藥」。《鬼》在結局裡的一剎那間揭開真相,讓我們恍然大悟,始了解蝴蝶大廈內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影片創作人需要寄望觀眾真的會看畢全片,否則,一切鋪排皆徒勞無功。故觀眾需要在電影院內看《鬼》,因為我們必須專心而一氣呵成地觀賞,才可領略編劇顛覆傳統的一番苦心。
此外,《鬼》以一所大廈內發生的「困獸鬥」為賣點,一對「母女」逃命,被脅迫追殺期間差點命喪黃泉,為觀眾帶來幾近「窒息」的感覺。觀眾是人類,有人性,與生俱來地同情片中身為弱者的一對「母女」。但她們是否真正的「受害者」?還是我們被她們弱小的表象欺騙?影片創作人玩弄著我們直覺觀感中的錯覺,讓我們參與與別不同的「猜謎遊戲」,想想自己的直覺是否有誤,並思考片中的真實究竟是甚麼。因此,《鬼》在主流的商業市場內蘊藏著不明顯的哲理思辨,堪稱前所未有的嶄新嘗試。
《破。鏡。慾》HIDDEN FACE
出人意表之愛慾交纏
又是韓式愛慾報復橋段,故事結構有點像《下女誘罪》。敍事方式並非平鋪直敍,特別之處是每一層倒敍都揭開一點謎團,層層遞進。有趣,亦增強追看性;電影張力亦由此起。
影片走懸疑格局,從人物出發。由每個人物的特質而誘發事件;劇情慢慢的推進讓觀眾亦步亦趨,代入感很強。女主角秀妍(曹汝真飾)小姐脾氣,佔有慾強,故化粧做到濃妝艷抹,刻意與另一女主角美珠(朴智賢飾)的清淡素顏,溫婉可憐形成強烈對比。也因此吸引了男主角成鎮(宋承憲飾)的注意…。往後的發展絕不能劇透,看官自行投入角色感受。
韓國演員一向不惜身,男女裸體情慾床戰等閒事,此片朴智賢相當專業,床戲及文戲同樣出色,此角色內心戲多變,愛恨交煎,朴都掌握得宜,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演員。由於兩位女角皆搶戲,宋承憲就顯得失色了!但愛看帥哥的粉絲仍然不會失望的(筆者看的一場聽到旁邊觀眾說是因為宋承憲才進場)。
導演將懸疑、驚慄並駕齊驅,加上性愛情慾場面具號召力,是一齣娛樂性豐富的佳片。
陸凌綠
《破。鏡。慾》短評
嫉妒惹的禍
世間上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讓給別人,唯愛不能。《破。鏡。慾》內秀妍(曹汝貞飾)與美珠(朴智賢飾)雖然長期維持「主人」與「奴僕」的關係,但後者深愛前者,不能接受前者與成鎮(宋承憲飾)的婚姻。當秀妍與成鎮的關係出現裂痕時,美珠便乘虛而入,試圖搶走他,藉此向她報復。嫉妒能使人喪失理智,原本的愛會被轉化為恨,美珠捨不得她,遂搶走她的伴侶,使她怒火中燒。最終的結果如何?這正是影片引人入勝之處。
在電影史上,關於愛的電影不少,《破》內由愛變恨的情節並不罕見,導演金大又擅長應用「鏡子意象」,在密室中的秀妍看著成鎮及美珠,美珠又透過洗手間內的鏡子看著秀妍。嫉妒讓美珠曾想致秀妍於死地,妄想困著她一輩子,直至她死去;嫉妒可引致謀殺,即使片中的例子較極端,但無可否認,恨的「威力」確實很厲害,其產生的破壞力難以估計。《破》反映醜惡的人性,美珠表面上的美貌實在難以遮掩其潛藏於內的凶相,凶相一步一步呈現,正是階段性地滿足觀眾好奇心的悉心編排。
即使《破》描述的舊宅密室的設計不算新鮮,在二十世紀初此類空間被用作逃難亦十分常見,影片創作人仍能在舊有的框框內創新猷,靈活地運用鏡子的特性,讓秀妍、成鎮與美珠的關係變得樸朔迷離。在秀妍得悉成鎮與美珠的情人關係時,她應當怎樣對待他們?成鎮愛上美珠,他應當如何面對秀妍?美珠介入了秀妍與成鎮之間而成為第三者,她應當怎樣向她解釋自己與他的關係?所謂「剪不斷,理還亂」,三人彼此之間的愛與恨糾纏難解,正是此片最值得討論,亦是最具懸疑感的地方。
或許人性是愛情片中千古不變的主題,創作人能改變的元素,只有人性周遭形形色色的事物,可以是虛構的概念,亦可以是實質的物品。今趟《破》拿著密室與鏡子「大造文章」,所說的其實只是女性與生俱來的嫉妒心理。很明顯,探討嫉妒心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密室與鏡子是「包裝」,我們看此片時,應多聚焦於這些「包裝」背後的人性帶來的啟示,而非「包裝」本身的精緻設計。
由此可見,《破》以三位主角之間的關係為賣點,藉此折射現實中可能出現的複雜人性。假如觀眾對東亞哲學中的人性探討有濃厚的興趣,想深入了解愛情及三角關係中的人性,此片可提供一個較為極端的參考角度,讓我們知道愛情中的報復心態會帶來多大的破壞力,以及忐忑的情感狀態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因此,處理每一段親密關係時,實應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