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血性》短評
嫉妒的「威力」
一次意外,造成死亡,毀掉兩個本來完好無缺的家庭。《母血性》內絲蓮(安妮夏菲維飾)的兒子因一次意外喪生,她的鄰居艾麗絲(謝茜嘉謝西婷飾)深感內疚,但覺得導致他死亡的責任不會全在自己身上,表面上她不會怪責艾麗絲,實際上她痛恨她,覺得她對自己的兒子照顧不周,導致意外發生。復仇的情緒一直隱藏在絲蓮的心底裡,艾麗絲亦懷疑她會對她一家作出「大反擊」而耿耿於懷。當絲蓮只與丈夫在一起,卻看見艾麗絲一家三口與丈夫的媽媽盡享天倫之樂,嫉妒之心自然衍生,謀殺案便由此而起。
《母》的創作人訴說女性內心的黑暗世界,別以為只有表面上強悍的男性才會殺人,表面上柔弱的女性同樣會殺人。絲蓮因嫉妒之心而開展她的殺人大計,艾麗絲丈夫的媽媽被偷換藥物,艾麗絲與她的丈夫被哥羅芳所害,一場又一場意外,其實是絲蓮的詭計。她弱質纖纖的外型,其實是「騙人」的工具,除了艾麗絲別具睿智,差點猜得到她的陰謀外,別人對她奸詐的內心沒有任何懷疑,遑論會覺得她是殺人兇手。故她勇救艾麗絲兒子的行為,成功「掩飾」她的惡行,讓艾麗絲誤信她是「好人」,並讓她成功實踐她的陰謀。
可見嫉妒具有難以想像的「威力」,女性的妒忌心可以「轉化」成行為,極端的行為可以破壞別人的整個家庭,甚至其家庭成員的人生。或許《母》的故事情節走向極端,讓觀眾看完後對女性心底裡的「惡魔」提心吊膽,但無可否認,隱藏的絲蓮可能活在每位女性的心底裡,隱藏的她會否在行為層面上浮現,關鍵在於其道德意識能否抑壓心中的「惡魔」,可否調控自己的行為,並以較正面的行為表達嫉妒的心理。《母》的恐怖感在於人性,人性走向至惡的極端,可能屬於少數,但心底裡的「惡魔」,可能在心理層面上不算太罕見。
《母》內安妮夏菲維與謝茜嘉謝西婷大鬥演技,前者的掩飾,後者的猜疑,皆分別地透過她倆傳神的動態及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前者不只靠外表,還會運用久經磨練的演技,到位地表現角色外在仁慈內裡奸詐的表裡不一的特質。後者運用較外露的表達方法,表現角色對別人不信任的態度,又適度調節說話的語調,把角色神經兮兮的特質盡現觀眾的眼前。即使《母》的故事情節被評為不合情理,絲蓮過於「神通廣大」,她倆渾身解數的演出,相信仍然是全片最大的賣點。
曉龍
《武替道》Stuntman
他們讓全世界認識香港電影
之前荷里活有一套《特技狂人》The Fall Guy,今回香港終於有一齣《武替道》Stuntman。很有趣,其英文片名是「特技人」,但《武替道》講的是「龍虎武師」,這個稱呼可能是香港電影行獨有;「特技人」與「龍虎武師」其實是有分別的,起碼早在五、六十年代粵語武俠片時期,袁小田仍飾演甚麼惡頭陀等角色時皆稱「龍虎武師」,沒甚麼「特技人」的。
本片開宗名義是向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功夫動作片和龍虎武師致敬,所以甫開首就來一場翻版《警察故事》,主角成龍亦憑此等片種揚威國際。當年功夫片或武俠片相信只有香港「武師」才能做到。礙於大部份電影成本偏低,許多情況都是土砲製作,當年的安全設施亦未及今天,但動作要求高,視覺效果又要精彩,結果就是靠巨星們背後的替身龍虎武師,著實居功至偉。各種危險動作受傷難免,更甚死亡;他們除了為餬口外,相信沒有一股熱血也難以做到。
故事主線是講述退隱影壇的武指李森重出江湖,卻不能與時並進地跟新一輩的武指磨合;支線就是父女情。父女情當然又是那些「只顧工作忽略家庭」引致不和的陳腔濫調。始終兩位導演都當過武師,比較起來,描寫戲行內的武師山頭主義、紛爭的戲更為出色。尤其一場「街頭偷拍」盡現八、九十年代的動作片「輝煌成就」,沒有當時的「敢作敢為」,整個世界根本不會認識「港產片」。
以首部長片來說,不足之處是劇本、對白及選角。首先選角,董瑋絕對是這「老師父」的不二人選,濶別銀幕廿多年,仍然演出精彩投入,非常難得,有望提名。但選林耀聲來飾演他的年青角色就極不對勁了,外貌身形高度完全不配,尤其董瑋的凌厲眼神,林是沒有的。另外,其女兒蔡思韵又是不適合,飾母親的梁雍婷也是身材矮小,父母皆矮,如何生得出神高神大的女兒?另外,人氣高企的劉俊謙亦然,外形手長腳長…,其實許多武師都是偏向身材矮小的(董瑋與伍允龍就是人辦),因為跌撲翻騰的動作,矮小才會做得好看(君不見所有體操運動員皆是)。而找來黃素歡演他兩兄弟的母親,也未免太年輕吧?如何生得出張達倫(飾兄長)?伍允龍演巨星就相當適合,亦演得不錯。綜觀只有董、伍二人選角最合適。不是說以上演員演得不好,相反演得很好,只是選角委實失誤,大打折扣!當然你可以說有例外嘛,但電影是一個「濃縮」產品,會選最典型最貼合現實的,任何有缺損的元素都會令產品效益降低。然而,我相信這是與製作預算有關,沒經費演員難找。
至於劇本,雙線發展並無不可,但女兒與父不和這元素,可以調節得好一點,武師是一個獨特的行業,「不和」的因素可以與其行業相關,「忙」並不是此行業獨有的問題。對白就真的太「畫出腸」了;許多意念其實從劇情中已表達,無需講出口,現在只覺尷尬突兀,成為一種破壞。另一個重要的缺失是龍仔(劉俊謙飾)的背景,他憑甚麼有資格做副武指?起碼都陳述一下他在圈中捱了多久?或從小練武?目下所見他只是一位新人,很想「埋堆」及小時候看了港產片很想模仿而已。武指不是路人甲都可以做,沒浸淫一點歲月,連機位、走位都不懂,哪敢擔崗?如果兩位編劇曾憲寧及葉偉平入行經驗淺,不妨多做一點資料搜集。
筆者最初看到這套戲時,是多年前他們在FILMART內播放介紹短片,找投資者。我當時心想,這套是最有機會拍得成的,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孖生兄弟梁冠堯、梁冠舜首次當導演,雖然沙石仍多,但總算將故事說得清楚明白並有戲味,亦能觸動觀眾(我看的那場有不少觀眾落淚),我覺得已是相當難得,誠意可嘉。
陸凌綠
《破浪男女》The Chronicles Of Libidoists
無愛難登彼岸
戲中男女為何不斷破浪於慾海當中?我唯一看到的就是他們都缺乏「愛」。「愛」是一種連繫,沒有愛就沒有責任;沒有傷痛…又或者更痛。不論蒙臉 Uberdick(柯煒林飾)、單親霸( 吳慷仁飾)、白Q(梁湘華飾)、小綠(劉主平飾),甚至那位「未夠秤」的女學生,都是活在一個沒有「愛」的軀殼內,不同的性玩意只是不同的填充物或安慰劑。
劇本猶似文學篇章,導演楊雅喆以一個夢幻虛無的手法呈現。許多場口均以舞台劇方式演繹;尤其「電話短訊對答」,這個我試圖解讀:故事中人物已經處於一個孤寂的境地,已經沒有靈魂輕飄飄的,如果連與人溝通都一個人自說自話,那種疏離冷漠感就更嚴重,為了尋回一點温度,導演唯有以血肉之軀貼近身旁對話,增加一點實在的感覺。
人類社群的「性」並不如其他動物般只為繁衍後代。人類的「性」蘊含的複雜程度,數篇論文也說不完;影片只是借現代男女的「約炮文化」來展示「性」的部份面貌或功能而已。而其中涉及的甚麼3P、SM性虐、跨性別人士等等,我看只是形式展覽,志在增加影像上的衝擊和話題性吧。反而覺得華人(向來保守)演員可全面配合,豁出去表演更值得嘉許。
結尾的「頌經」呼應一切。慾海無涯,唯愛是岸。阿彌陀佛。
陸凌綠
《望月》
善意的謊言?
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但遮掩秘密不說出來,或者歪曲事實說假話,就變成真真正正的謊言。《望月》內的美珍(李靖筠飾)是一個典型的悲劇人物,被母親瑛姐(李麗珍飾)欺騙,被交友App認識的男人騙去初夜,逸風(陳湛文飾)亦向她隱瞞自己與她是同母異父的兩兄妹的事實。在西方社會內,善意的謊言(White Lies)十分流行,似乎為了別人著想而撒謊,不是很嚴重的問題。善意的謊言在《望》內常見,因為家人都會顧及對方的感受,不想真相曝光而傷害了對方。
例:瑛姐為了美珍的內心感受著想,向她隱瞞自己的過失。當年瑛姐有外遇而生下她,導致婚姻破裂,家庭破碎,瑛姐欺騙她,說她是自己與丈夫的女兒,隱瞞她是瑛姐「私生女」的真相。可能瑛姐擔心她瞧不起自己的出生背景,「名不正」,在成長階段中會自卑,甚至容易自暴自棄,更可能因從小至大未見過父親而感到失落沮喪。故瑛姐不向她透露事實真相,說出善意的謊言,其實是為了保護她,這實在情有可原。
逸風同樣不向美珍說出她出生背景的真相。他與她一起成長,他作為哥哥,愛護她,不希望她因自己特殊的出生背景而感到自卑,遂視她為自己的親妹妹,向她隱瞞他倆同母異父的事實。這明顯源自他對她的愛,讓他說出善意的謊言,他的偉大,在於他處處為她著想,不想她受到傷害。當他得悉便利店店長調戲她,對她的態度欠佳時,他不想她工作不開心,遂建議她辭職。可見他倆的關係甚佳,他對她源自內心的愛,真摯動人。
不過,美珍渴望愛,被交友App認識的男人欺騙,他說自己值得她信任,卻非善意的謊言。她就像《我談的那場戀愛》中的余笑琴(吳君如飾),覺得自己孤獨寂寞,急於尋找一個可以依靠的伴侶,遂誤信了他。初時她以為他是大好人,自己有機會與他發展一段長久的關係,殊不知她被奪去初夜後,他「不知所終」,她找不到他後,極度灰心失落。很明顯,她墮進了交友陷阱,被騙後受到很大的傷害,十分可憐,值得同情。
《望》指出家人與陌生人的差異。家人為彼此著想,很多時候會顧及對方的感受,說出善意的謊言,讓對方不會受傷害。相反,陌生人肆無忌憚地說出「甜言蜜語」,讓對方窩心,但卻是傷害性極大的謊言。因此,從《望》的導演兼編劇羅耀輝的角度看,家最可靠,家人亦是最值得信任的身邊人。
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