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698期
《熱血燃燒》短評
「未完成」的電影
《熱血燃燒》是導演錢國偉的遺作,他未拍完此片卻已患上重病,導致此片在他去世後才由剪接師黃海把此片已完成的鏡頭剪成一齣電影。由於此片以紀念為主,觀眾大可不必介意故事的細節交代不清,包括阿峰(林曉峰飾)很快便壯烈犧牲,關於他的身世的鏡頭不太多,可能導演仍未拍,而阿森(林德信飾)戒毒後又再次吸毒的原因,雷友三(孫瑋飾)假裝自己是警隊臥底而欲瞞天過海的陰謀,以及昆普(秦沛飾)在家不會配槍,導致最後他意外被殺,這些情節背後的故事都是「謎」,我們都不可能在此片中找到合理的「真相」。
上述情節的相關細節欠奉,於導演不在的惡劣情況下,可能情有可原,因為此片根本「未完成」,現時上映只為了實現導演家人和朋友的遺願,讓他們在觀影時釋懷,是妻子、女兒和朋友悼念他的一種方式,亦是幾位昔日《古惑仔》系列的演員包括陳小春、謝天華、朱永棠、林曉峰等人「重聚」懷念他的大好機會。
《熱》與現時中國內地流行的社會犯罪電影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樣聚焦於普羅大眾關注的毒品問題,同樣是導人向善的反面教材,同樣發揮警世的作用。昆普在小混混面前「扮豬吃老虎」,讓他們以為他只是普通老伯伯,其實他是老奸巨猾,亦是大毒梟。他「不得好死」,似乎是此類罪犯在內地影視作品中不得不面對的厄運,導演調教秦沛深藏不露的特質,讓其適度地表現其內外不一的複雜性。
陳泰樺(陳小春飾)個性衝動火爆,作為緝毒隊隊員,卻不依循既有的紀律辦事,導演調教其明顯外露的壞脾氣,讓其適度演繹角色的男性陽剛特質,他恰如其分的演出,導演功不可沒。老米(謝天華飾)個性冷靜謹慎,查案時注重細節,運用抽絲剝繭的方法,讓罪案的真相水落石出,導演調教其內斂深沉的個性,使其近於偵探的細心和嚴謹,恰巧與泰樺的「粗枝大葉」形成強烈的對比。因此,導演交足功課,使《熱》在「臉譜化」的主題中突顯影片與眾不同的角色塑造。
即使《熱》不算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它仍然是導演的心血結晶。他在調教演員方面付出的心血,拍攝打鬥的動作場面時付出的精神、心力和時間,特別是老米及泰樺與狗牙(張文傑飾)的對打,運鏡別具特色,拍出暴力美,算是電視台「出生」的導演難得一見的突破。可見《熱》作為他的最終之作,一點都不「失禮」。
《聽說》Hear Me: Our Summer
說不出聽不見的戀愛
全片佔80%都是手語,屬較罕見的劇情片。其實都是普通男追女的愛情故事,只是箇中主角是聾啞人士而已(筆者不喜歡用「聽障」這稱呼,「聾啞」不含貶意,連聾啞人士也認同)。
其實聾啞人士在現今社會內獲接納的程度都相當高,不存在歧視,新聞片多數都輔以手語,而學習手語的人亦越來越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手語;話說片中人學的是國際手語,所以就算懂香港手語的觀眾可能也未必明白(筆者不懂手語,只是估計)。由於全片大部份都是手語,總不能全無聲音,於是配樂便成了整套電影的靈魂,幸好也悠揚悅耳,運用得宜。
話說外賣太子爺男主角追求聾啞姊妹花的姊姊;妹妹是游泳健將,姊姊不辭勞苦地為妹妹犧牲,繼而讓她達標,甚至放棄自己的愛情。轉折位不多;最大的衝突只來自主角自己的包袱。
愛情故事純樸簡單,除了用手語表達較獨特外,憑甚麼可以在此檔期(新年)上映呢?總有一點玄機吧?筆者觀影經驗豐富,很早便猜到底蘊,所以至最後也無甚驚喜。但總的來說也是一套清新可喜的愛情小品,一看無妨。
陸凌綠
《聽說》(韓版)短評
加入了韓國特色
《聽說》改編自數年前台灣的同名電影,同樣講述聾啞人士在社會中的生存狀態,配合浪漫的愛情故事,讓全片清新怡人,是活在俗世裡的凡人的「清涼劑」。為了迎合韓國觀眾的需求,影片加入了韓國特色,例如:一見鍾情、含羞答答的感覺,讓李龍俊(洪慶飾)追求徐夏天(盧允瑞飾)的過程有一種別樹一幟的韓式韻味,那種韓式男性的含蓄和害羞個性,是其他地區的男性所欠缺的特質,那種暖男的慢熱和溫馨的感覺,亦會被不少女性接納。即使男主角不算特別帥,女主角不算特別美,那種極像凡人的樸實和自然,卻能輕易贏取普羅大眾的歡心。
《聽》具有日式純愛電影的風格,故事簡單,就是一男一女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的相處,都能勾起觀眾對昔日青蔥歲月的回憶。片中他們在大部分時間內用手語溝通,我們看不懂,不要緊,因為手語不會成為我們與影片「溝通」的障礙,反而大部分不懂韓語的我們無需專注於看字幕,可依靠手語猜猜他們正在說什麼,彷彿玩一次猜謎遊戲。片中的愛情不落俗套,雖然有現實的壓迫,女主角需要做多份兼職以維持生計,但她跟男主角從來未被世俗「污染」,沒有太多的計算,亦沒有現實的考慮,只有單純的愛,以及浪漫的情,已足以把他倆拉在一起。可見片中離開了“人間”的關係,是全片最明顯的特色,亦是現今被「污染」的愛情電影罕見的風格。
不過,女主角說妹妹的夢想就是自己的夢想,她犧牲一切,為了妹妹而活,這種想法實在老土過時。她的母親勸她要為自己而活,男主角亦有類似的說法,這使她釋懷,不會再為自己沒有照顧妹妹,讓其身陷火災而內疚,亦不會因自己拍拖,忽略妹妹而感到不安。但「為他人而活」的想法通常在粵語長片的橋段內才會出現,其實韓版編劇應略作修改,用多些篇幅描寫兩姊妹兒時的深厚感情,突顯她照顧妹妹乃基於情,而非與生俱來的責任,這就使她犧牲自己的行為顯得較合理,亦較具說服力。片中她願意花這麼多精力和時間照顧妹妹,卻欠缺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可信度明顯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