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720期
《那些年的我們》短評
屬於自己的回憶
青春總是美麗的,不論你的經歷是喜還是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回憶。台灣導演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被翻拍了兩次,分別由日本及韓國的電影公司製作。或許中學時代的回憶有全球的共通性,且亞洲區以應試為本的中學生活又有不少相似之處,使《那些年的我們》的出現,顯得理所當然。
韓版的《那》一如既往,影片內鎮佑(鄭振永飾)是常見的壞學生,性格反叛,上課時愛搗蛋,經常犯校規、打架,需要被乖學生善雅(金多賢飾)監察,兩人接觸越多,彼此互生情愫,中學時代常見的戀愛故事由此開展。其實此故事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內出現,且乖學生愛上壞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亦甚普遍,故韓版的《那》與台版同樣使全球觀眾產生共鳴,實屬正常。
韓版的《那》「穩打穩扎」,忠於原作,對台版的改動不大,只加入了學生畢業時穿傳統韓服的「在地化」元素,如果看過台版,確實沒有多大的驚喜。差異只在於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日常生活,包括飲食和衣著,韓版只需把台版的「在地」文化改動一下,便可製作另一齣全新的電影。很明顯,韓版導演趙永明這次的改編,除了解決文化差異的問題外,所花的時間和精力其實不算太多。
幸好振永演得活潑,把本來的壞學生鎮佑從青年至成人階段放縱不羈的個性表現出來,其後又為了要與善雅入讀同一間大學,只好發奮讀書,「改邪歸正」,振永都能自然暢順地演繹角色在行為上一百八十度的變化。多賢亦演得平穩,把乖學生善雅從青年至成人階段成熟而循規蹈矩的個性表現出來,其後又以含蓄內斂的演技演繹角色考試時不小心而失去不少分數,導致自己只好入讀師範而安於成為老師,並臣服於命運的「服從性」。可見演員到位的演出是影片最大的亮點,補救了欠缺驚喜的故事情節。
不少觀眾難免把台版與韓版的《那》比較,但其實兩者同樣以集體回憶為核心。 兩片中九十年代舊式的Nokia手機、屏幕細小的電視機、傳統的木製家具,以及一群同學在走廊被罰、在沙灘玩水、以至男學生一起打球打架等行為,都是現今中年人對自己年青時代的集體回憶。韓版與台版的《那》相距十多年,讓中年觀眾「再次年青」,其集體觀影的行為,都算是懷緬過去的賞心樂事。
《私家偵探》Behind the Shadows
能感受到港產片的靈魂
話說筆者在戲院看完戲去售票處取贈品,見到有位貌似遊客的先生在詢問售票員哪齣戲好看…「咩史迪仔?」「卡通片畀細路仔睇嘅…」「嗯…細路…唔係好啱…」「呢齣呢?」「呢齣私家偵探囉…」「係咪國內片嚟㗎?」「國內?呀…」售票員頓時語塞…。我這個路人甲也即時懷疑:「國內片?」本人習慣一向不問資料就跑進戲院看戲,知道有《私家偵探》這電影,亦打算看,沒懷疑過不是港產片,以為都是現在常見的小本新晉導演電影。殊不知,今天去看…。
背景是馬來西亞,還鳴謝一些拿督。見到投資者名單…,原來是中港合拍片。但這回不覺有大陸演員(有,我可能不認識,也不是主角),主角之一劉冠廷是台灣演員。古天樂、周秀娜、楊偲泳、黄浩然、張兆輝等都是香港演員,編劇周汶儒(兼導演)、導演李子俊、監製鄭保瑞都是香港人…,難怪有「要在外國拍港產片」之說,原來是真的。杜琪峯曾質疑不是在香港拍都可稱為「港產片」?但我看完這齣在馬拉拍的電影,真有個感覺是在看港產片。有「港產片那祲馟」…,想了想原來有「黑社會的介入」;黄浩然的誇張造型就是以往港產片常有的插科打諢古惑仔角色,還有楊偲泳的放蕩阿嫂都有一股很熟悉的港味。當然整個節奏和敍事方式也是一貫港產片風格,雖然俗套但追看性高,娛樂性強。
現在港人茶餘飯後最有興趣的話題就是:誰跟誰有路?誰偷食?誰出軌?(還有甚麼可談?)私家偵探接最多的案件就是通姦,故事將夫妻的「背叛」融入了一單殺人案件中,縱橫交錯三單案件,包括查案者自己的婚姻危機。雖然層層疊疊,但都很有條理地呈現,不失細緻的感情描寫,尤其私家偵探要查自己的妻子這個鋪排;結構真有點像前陣子史提芬蘇德堡那套《黑袋行動》。
在馬來西亞拍片有種種的便利,物價便宜節省成本,可做可拍的範圍更廣,更得當地政府、拿督支持,沒有甚麼制肘或界線,隨心所欲;想表達或可表達的更多。題材方面,鑑於金主關係,可能也會有些顧慮,但起碼寫一個特別的「制服人員角色」也可以安心地寫,不用時光倒流。
古老闆既投資亦親自演繹這個香港偵探,全程粵語對白,我覺得比天王們的演繹順眼順耳得多。
陸凌綠
《馴龍記》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不會被比下去的真人版
這是我最滿意的動畫改為真人版電影,之前不稱職的都是迪士尼,這回夢工場勝一仗!原來導演是同一人Dean DeBlois,難怪。
基本上此片的拍攝手法、分場、分鏡大部份都與2010年的《馴龍記》動畫相同。其實動畫反而有些分鏡更細緻,表達得更清楚;如無牙仔被鎖起來說要他帶路前往龍的巢穴;鎖著如何帶路?真人版連口也封起來…。動畫版的無牙仔會豎起耳朶,擺動頭部或左或右以指示方向,真人版省去,沒交代如何帶路;這很重要,不應省略。而無牙仔在動畫版的表情更豐富、更鬼馬有趣。
我也不明白為何總愛將原本已經很出色的動畫拿來翻拍真人版?現在電影題材真的那麼匱乏?唯一可能就是電影公司和導演喜歡挑戰;要配合真人演出的難度當然比純動畫高。這趟真實演員的演出也很優秀,除主角瑪森泰晤士(飾思噎仔)與電腦無牙仔非常合拍外,謝拉畢拿演這個維京族長與動畫也十分相像,氣勢非凡。
亞翠騎上無牙仔空中翻滾高速翱翔的一場,在主觀鏡頭下更覺刺激真實。電腦飛龍各具特色,真實得毫無違和感,戰船出動場面浩瀚,令你相信那就是真的與龍共飛的維京時代。
最後「人與大自然共融」的主題當然最重要;凡事訴諸暴力不如以和為貴。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受用。
陸凌綠
《武士撈過界》短評
穿越劇的神髓
近年來,穿越劇十分流行,《武士撈過界》作為日本的獨立電影,讓武士高坂新左衛門(山口馬木也飾)從江戶時代的決鬥現場穿越至現今製作時代劇(即日本古裝劇)的片場,導演安田淳一準確地拿捏穿越劇的神髓,仔細地描寫高坂在言語、行為及與人相處方面種種不適應的情況,其「古今差異」所造成的尷尬場面,使觀眾啼笑皆非,這是影片創作人無需花大量金錢而能為我們提供豐富娛樂性的技巧。即使我們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一無所知,對日本的古代史毫無認識,仍然可以了解高坂的處境,因為我們有不少看穿越劇的經驗,只需運用少許的想像力,便能幻想自己到了另一個與別不同的時空,很多事情都已隨著時代而改變,自己對身處的環境不適應,本是人之常情,笑料亦隨之而生。因此,《武》是一齣講述人與時代及環境不協調的娛樂片。
何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它是日本封建社會武士階層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它強調忠誠、勇氣、仁慈、禮儀、誠實、名譽、義、克己等價值觀,並以武士的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影片內高坂遵循此精神,穿越至現今社會而成為臨時演員,忠於導演及副導演,具有挑戰自己演技的勇氣,以仁愛、誠信及禮待人,在行事為人方面皆保留傳統武士的名譽,對朋友有義而肝膽相照,並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即使他不是主角,依然在表演方面盡力而為,以致他最終被賞識,在短時間內成為電影的第二男主角。很明顯,他嚴格恪守的武士道精神,是他成功的不二法門。山口馬木也洞悉高坂的內心,細膩地演繹其身為古代武士,在現今社會內「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無奈,並靈活地運用合適的身體語言,表現其難以適應新時代及新環境時不知所措的矛盾和不安。導演淡化了上述「痛苦」而輕鬆地以笑料作包裝,是其在喜劇中「化悲為喜」的常見技巧。
《武》的結構工整,起承轉合皆有板有眼。影片以高坂從古代「走進」現在的情節為核心,從最初他不適應而尷尬,慢慢接觸新環境,中段努力適應新生活,中後段事業有成,至最後真正成名,編劇在他的每一階段都安排相應的情節作鋪墊,讓他言語及行為的變化別具說服力。或許有時候對影片故事的發展四平八穩的處理已足夠,描寫他像常人一樣一點一滴地進步已能突出角色階段性的變化,假如刻意替他安排「驚天動地」的轉變,反而有點畫蛇添足。
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