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八月

《狂舞派》

   Posted by: admin   in 香港影評人協會

創意、堅持與執著 曉龍

不少社會人士批評現時的年青人喜愛打機,只懂依循遊戲程式設計員精心炮製的電腦程式參與遊戲,缺乏創意,既不懂創新,更不懂創造。《狂舞派》的創作人銳意破除這些社會人士對年青人的偏見,講述他們如何把中國傳統的太極功夫加進街舞內,使這些追上潮流的舞步混入功夫中以柔制剛的元素,令街舞屢創新猷,在風格和內容方面皆象徵傳統與後現代的結合。在全片中後段,由酷愛街舞的潮人演繹中西混雜的舞步,徹底表現年青人敢於創新的嘗試;這種創新不單在於舞步的形式性轉化,還在於其大膽嘗試精神的具體實踐。創意源自膽識,《狂》的幕前幕後工作人員皆別具創意,不起用大明星,以一群舞蹈表演者為演員,在舞蹈內加入被年青觀眾視為老年人玩意的太極,貼近潮流的街舞與過時的中國功夫的混雜,已證明影片的主創者藝高人膽大,可見「創意是要由膽識煉成的」。

另一方面,不少社會人士批評現時的年青人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害怕面對困難,亦害怕遭受挫折,更害怕遇上失敗。《狂》的創作人偏偏描寫一群不害怕困難、挫折和失敗的年青人如何破除這種被定型的軟弱個性,以其對街舞的堅持,讓觀眾認識香港的九十後如何在跳街舞者被視為不良青年的社會壓力下,忠於自己的興趣,改變跳街舞者原來的負面形象,提升街舞的層次,使街舞成為其與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等無異的健康運動。片中年青人集體跳街舞,他們耗盡體力,表現自己的肢體美,不單視街舞為發揮個人才能的「途徑」,還視街舞為一種藝術,因為街舞能以形體動作表現個人的心思意念,具有個人風格,但亦同時講求團體合作的一致性,故同樣具有集體意識。《狂》的創作人把年青人視街舞為運動和藝術的一種堅持表露無遺,說《狂》是港產片的新希望,就是因為觀眾能夠在片中「看見」香港九十後對忠於自己興趣的創作的無限度堅持。

此外,不少社會人士批評現時的年青人容易轉變,欠缺一種忠於自我的執著。《狂》的創作人偏偏描寫一群個性十分執著的年青人,在跳街舞的過程中,具有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心態,例如片中受傷的女主角克服身心靈的創傷,執著於進行街舞的表演,就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是群體的一部份,所謂缺一不可,不想其他跳街舞者受自己的影響,故在受了傷以後仍然勇於衝破自己的界限,雖然洞悉個人的不足之處,但仍然保留那種「盡己所能」的執著;又如另一位跳街舞的年青男子雖然失去雙腿,但殘而不廢,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出色而別具一格的街舞表演者。可見片中的年青人執著於自己所愛的事物和所享受的運動,不會輕易轉變,亦不容易拋棄心中所求,這種不屈不撓的恆心和毅力,就是年青人與生俱來的精力和活力的精華。

由此可見,《狂》的表演者有一種轉化和忠於舞蹈的創意、堅持和執著,此片的創作人同樣具有一種更新和忠於電影的創意、堅持和執著,前後兩者一脈相承,正表明此片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對創作有百份百的熱誠,亦證明《狂》是他們的用心之作。在香港電影圈追捧大明星的主流趨勢下,但願《狂》能為創作人為觀眾開發另一塊深被遺忘而備受忽略的「新天新地」。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四, 八月 8th, 2013 at 11:24 and is filed under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