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之圍城》Twilight of the Warriors: Walled In

久違了的武打 久違了的振奮

《梅艷芳》、《風再起時》、《金手指》到今天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全部有一個共通點— 悼念。這,我明白。

要將老香港呈現,當然成本高,以上每一套均做得異常神似逼真,而本片的像真度則過之而無不及;一幕舊式雙層巴士毆鬥駛經霓虹耀眼的彌敦道已先聲奪人,而整個「九龍城寨」都是搭景出來(龐然外觀電腦特效),更是駭人。景內的橫街窄巷,電線喉管縱橫交錯,高高低低的簷篷、花籠…造就了不同的武打場面;追逐走避、跳躍翻騰,在複雜的場景內打得落花流水,看得出武術指導谷垣健治的精心策劃與佈局,只是略嫌打鬥場面比重過大,如果老來嬌Mary的Bom Cha Cha人文風景多一點,可觀性會更高。

電影改編自小說及漫畫,筆者沒看過原著,所以沒有包袱;所有人物於我都是新鮮,他們的恩怨情仇雖然老套但都有看頭。尤其伍允龍飾演的王九,角色、造型相當突出。想不到武功了得的伍允龍這趟表現非比尋常,將王九的癲喪、傲慢、囂張發揮得淋漓盡致,那身鐵布衫功夫更看得人牙癢癢,很想「打佢一鑊」!看來伍掙扎多年,終有機會成為一位有演技的演員,絕對有望來屆金像獎提名。其他演員都演得很好,如林峰;常說他有電視味,我倒不覺得,一來我沒看電視很久,二來看得出林峰很努力演好角色。林雖已年過四十有多,但外貌仍然保養得宜;看他初來乍到那種耿直稚嫩,無疑就是一個廿來歲的小伙子。就算與較年輕的胡子彤、劉俊謙走在一起,也不顯老成,我絕對相信這是演技。

一個「三不管」的地方本來就自成一角。龍蛇混雜得來有其秩序;兇惡得來有其良心,可以噓寒問暖 ,守望相助。當真正的黑社會闖進奪權霸位,安定不再,人心惶惶…。但香港出生的陳洛軍堅決留下,為的是此地曾給他温飽?抑或「你可以一覺瞓天光,唔係因為城寨,而係因為城寨嘅人。」?這,我明白。

我會為暴烈熱血的畫面喝采,更會為額外的心聲觸動落淚。掛念大鐵鳥在頭頂飛過的九龍城寨,掛念育我成長給我智慧的香港。

陸凌綠

《正欲》短評

正常與異常

大部分人過的生活就是「正常」的生活,《正欲》內佳道(磯村勇斗飾)、夏月(新垣結衣飾)及泰希(潤浩飾)被所謂的正常「壓迫」,在「正常」的生活中收藏自己的「異常」,唯有活在自己的空間裡,不被泰希的父親啟喜(稻垣吾郎飾)所代表的俗世接受,使上述「異常」的角色都陷入難以說出的恐懼及痛苦內。佳道與夏月有戀水癖,無時無刻都對水著迷,這使旁人覺得他們古怪,甚至對他們異常的行為嗤之以鼻。泰希不願意上學,想做YouTuber,每天進行直播,讓自己的時間被感興趣的東西佔據,他才自覺活得有意義。啟喜是橫濱地檢署的檢察官,堅持要遵守社會的主流制度,難以接受他們「離經叛道」的行為,片中的戲劇衝突明顯源自正常與異常之間難以抹殺的巨大差異。

大部分社會學家都會認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社會上大部分人都認同此說法,可惜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尊重「異常者」。這就像佳道及夏月年輕時期的同班同學嘲笑戀水癖者,覺得這群人個性古怪,行為怪異,肆意排斥他們。佳道及夏月兩人在社會邊緣地帶中掙扎,需要自我安慰,收藏個人的喜好,遑論會獲得旁人的同情和憐憫。他與她註定要活在一起,源於他們是社會中的少數,只有他能了解她,亦只有她能了解他。他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遭遇,反映日本的社會雖然越來越開放,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但社會風氣卻依舊保守,他倆不被普羅大眾接受,便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故他倆在未曾深入接觸前,經常獨自一人,便證明了他倆異常,根本難以在社會中「生存」。

近年來,日本可能受西方社會影響,教育亦不例外,倘若學生難以適應校內生活,可以不上學,選擇在家中自學。泰希受網上的短片影響,覺得網上世界多姿多采,欲放棄學業,父親啟喜在表面上擁抱主流的價值觀,認為上學考試畢業找好工作才會有前途,對他的決定當然大力反對。但母親由美(山田真步飾)卻對他的選擇持開放的態度,儘管讓他試試,學習如何做YouTuber,認為這是一種另類的學習。他做了YouTuber後,臉上顯露久違了的笑容,這證明他不跟隨正常主流的方法學習,沉浸在遊戲工作的生活內,反而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

《正》的導演岸善幸及編劇港岳彥沒有批評上述的異常者,只從第三者的角度揭示他們艱苦的生存狀態,幸好創作人持樂觀的態度,即使他們有悲觀絕望的一剎那,仍然勇敢地生存下去。因此,《正》不是一齣暗黑消極的電影,異常者在面對困難之際,歷經種種挫折,創作人依然相信他們會找到自我的生存空間,並自得其樂。片末佳道與志同道合的戀水癖者相聚,並與一群兒童一起玩水,及後被懷疑有戀童癖,被警方調查,創作人刻意安排一個開放式結局,沒有披露他的下場。筆者相信他必定會「逢凶化吉」,不會輕易放棄他的個人喜好,最後找到屬於自己的細小空隙,因為這是創作人「貫徹始終」的樂觀態度衍生的寄望,亦是日本社會充斥著主流價值觀之外剩下的一點點「曙光」。

曉龍

《維和防暴隊》

主旋律電影必須政治正確

真的很討厭看到又是美帝影子下的愛國電影,《維》一開幕就對,起碼是用上中式裝備;真的很納悶從《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到《蛟龍行動》,有沒有人提出,為何主旋律電影,會用上美式裝備?M4步槍是國產的嗎?到《蛟》還是犯上政治不正確、崇洋媚外的重大問題,為何還能上映來推銷中國夢呢?中國自主研發裝備,應該在世界電影舞台上展現,一幫用美式武器及編制的軍事人員能代表誰?主旋律電影必須政治正確,是基本原則而非製作水平。

這種低級錯誤,在《維》內不存在,找來非洲兄弟國拍攝,維和是禮義之邦便成禮。一眾年輕演員,也符合招兵兵役年期,都是年輕人給以重任。 現實生活中,筆者也認識一些年輕軍人,都是有想法有希望的人。

Kepa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一, 五月 6th, 2024 at 08:05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