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CHALLENGERS

通往複雜感情世界的一場球賽

將複雜的男女情愛關係套入網球爭霸中,箇中千絲萬縷的糾結,導演施施然解開並妥當紛陳。天花亂墜的技巧著實拓闊看官視野,不論頓悟或啟發,都是一場賞心悅目的「賽事」!

故事主要描述網球精英女主角Tashi Duncan(辛蒂雅飾)如何將兩個同時愛上她的好兄弟玩弄於股掌之間。真正「挑戰者」是她,對不起,「征服者」更貼切;在球場上要取勝,在情場上她同樣要勝。Patrick(佐斯奧康納飾)和Art(麥克費斯飾) 是青梅竹馬死黨,同是優秀網球選手,三人感情瓜葛跨越十三年,演員從十幾歲演到三十來歲,三位演回青少年也不覺勉強,順眼自然。導演為求此段三角關係的可讀性強,蓄意將影片剪得零碎,然後以一場終極比賽貫穿十三年來的片段,感情關係如神秘面紗般逐層揭開,豐富了影像也增添了誘惑性。人物寫得立體深刻,尤其女主角那種控制欲和好勝心態;她到底有多愛丈夫Art和前度Patrick?Art對她說:I love you. 她:I know. 一語道破。此女重視她訓練出來的丈夫輸贏多於關心他的傷患疲憊。導演以兩男最終跨網相擁完結,饒有意思。

獨特的攝影機運動亦開拓出新的視覺效果。由於是多場的網球賽,為了變化多端和帶出主角情緒,導演使用了不同角度去拍攝,包括從鞋底往上拍,高空俯瞰,最厲害莫過於「網球」自己的主觀鏡,被左右抽擊得痛快淋漓!還有許多汗水的超微距大特寫,配合運動的速度,使球賽更真實精彩。

當然,看不懂網球也會看懂一場情欲角力。

陸凌綠

《挑戰者》短評

現代版《祖與占》

《挑戰者》的導演魯卡·加達連奴以幾場網球比賽,側寫帕德烈斯威、雅茨唐納森與泰絲鄧肯兩男一女十多年的關係,類似法國新浪潮導演杜魯福的作品《祖與占》。帕德烈與雅茨在同一時間內結識泰絲,兩男是「好兄弟」,但愛上同一人。初時帕德烈與泰絲拍拖,其後泰絲愛上雅茨,並與他結婚。很明顯,她是他倆的「第三者」,關係複雜,三人行的發展撲朔迷離。多年前香港導演吳宇森執導的《縱橫四海》都有類似的情節,從表面上看來,《挑》似乎沒有甚麼特別之處。

不過,《挑》的編劇積斯甸·庫里茨克斯刻意賦予影片不一樣的特色,把三人的生命歷程進行時序「大兜亂」。鏡頭忽爾標示現在,忽爾表明十多年前,忽爾顯示一兩年前。其順敘、倒敘,加上插敘的敘事方式,容易讓並未全神貫注的觀眾看得一頭霧水,幸好畫面中的時間標記十分清晰,倘若觀眾在腦海裡把不同時代的鏡頭拼湊得宜,便能釐清片中三人關係發展的脈絡。還記得上世紀的荷里活電影《危險人物》同樣「玩弄」時序,它在亞洲區的部分戲院上映時,電影發行公司為了讓觀眾看懂它,竟把鏡頭重新排序,他們看著「順序」的故事情節發展,當然很容易看得懂,但這種做法卻抹殺了它本來應有的特色。今次《挑》再次「搗亂」時空,即使不同時代的鏡頭開首有清晰的時間標記,觀眾仍然需要花功夫「排序」,但「排序」其實是我們獲得觀影的趣味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節省了「排序」的功夫,這種趣味便會隨之消失。因此,筆者希望上述的亞洲區戲院不要再重蹈覆轍,不要使《挑》失去類似《危》的觀影趣味。

「三人行」加上特殊的敘事方式,的確能「製造」三人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的懸疑感。特別是全片開首雅茨與泰絲兩夫婦平凡的婚姻生活,只讓觀眾聯想至他倆平平無奇的愛情世界,殊不知突如其來的閃回鏡頭,返回十多年前,帕德烈與雅茨「稱兄道弟」,並獲得網球雙打冠軍,為三人之間複雜的關係揭開「序幕」。之後現在式的鏡頭再次出現,泰絲對帕德烈不瞅不睬,兩人不像互不相識,但彼此又似乎心存芥蒂,他倆之間究竟發生了甚麼磨擦和衝突?為何泰絲會與雅茨結婚?編劇用抽絲剝繭的方法解答我們的問題,這就是影片敘事手法的獨特之處,亦是全片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曉龍

《特技狂人》

滿滿的回憶味

又是那句電影人拍攝自己拍電影故事,一般觀眾難以代入,最後都是給電影人自己看;《特》加入愛情元素,用片場包裝,希望接地些,唯拍不出特技人的辛酸。

《特》中監製是壞人,這是真的,現實中監製經常要求演員親身上場,死傷都是膽正命平。片場戀愛是香港電影界的大忌,但美國片主張自由戀愛,眼見不少。

筆者當年拍完香港飛車特技人紀錄片後,有想過將其四十年電影經典場面串合成一部片,你想到人家也想到,喜見荷里活拍成;香港特技人辛酸或是亞洲,就是膽正命平。無論多少製作費、武術指導近千萬片酬也好,錢永遠落不到製作上,與美國電影製作截然不同。

筆者有幸能參與美國電影在香港的製作,一群特技人前期數星期就是不停練習同一場的動作,務求可重複安全地不停再來,正如片中火人一場。但香港電影就是執生,臨考試打天才波,包括宣傳《特》的某會會長,他自己電影過億預算,都是有人員受傷而且滯留海外,都差不多拍完才請某當紅編劇飛到歐洲現場食餐飯,希望能解救創作問題,錢都是這樣浪費;某金像獎武術指導,每部片都有人員不同程度受傷,成功是建基於手下的膽正命平,而且是外勞;又有一次,某導演要求特技人從三樓打鬥掉下來,拍了三次沒有滿意,但特技人脫臼了,叫了救護車,報上去是燈光人員,因保險不包。某特技公會會長,為何不成立自己的基金支援仝工呢?但食飯春茗派錢少不了,畢竟整個工業人員的教育水平不高。

近年看到《浪客劍心》武指的成功,各港片抽水採用Kenji San,包括所謂《九龍城寨》,筆者知道《浪》的成功是有設計而且前期演員排練不能少,到《九》拿人家成功的名號,沒有前期預算及準備,拍就是,因為沒有完整劇本,明天拍什麼今天寫完才知道,何來前期排練?

向來精準的江先生,電影富二代、院線老闆,又說要用Kenji San,說他是吸收香港奶水大的武指,要為香港電影創一片天。希望前期能給資源而非強姦人家的名譽。說到精準江,少點割韭菜便做了好事,《臥虎藏龍》已經是2001年的事,看看《上流寄生族》、A24,希望江老闆有能力再回到美國奧斯卡。

Kepa

《從今以後》All Shall Be Well

帶出共鳴 引起關注

別以為本片只描繪兩位女同志如何排除萬難去愛得轟烈…。甫開場兩位女同性戀者Angie(區嘉雯飾)和Pat(李琳琳飾)已經相愛四十年,同居關係眾所周知,家人亦樂於接受。那麼…有何戲劇衝突?生前大家愛得轟烈,原來死後另一半也會面對激烈的問題—爭產。這不獨是女同性戀者的相愛相依故事,也探討著另一個社會問題。

由於香港同性婚姻未曾合法化,而戲中人Pat死後又沒有訂立遺囑,所以Angie並非遺產繼承人,直系親屬理所當然成為繼承人,即是Pat的大哥(太保飾)。在錢財和親情之間的角力中,影片揭示了同性戀者身份不被認同的待遇與不公。導演以淡然的手法併發出有力量的申訴。

演員出色亦令本片感染力大增。久休復出的李琳琳雖純屬客串,但角色重要亦有戲可演;區嘉雯獨挑大樑由頭帶到落尾,精湛演技不作二人想;連演家人大哥的太保與大嫂許素瑩都是好戲之人。年輕一代應該不認識許素瑩,筆者第一眼也認不出來,原來是當年《半邊人》的賣魚妹,演技仍然一流;將那勢利的草根大嫂演繹得不慍不火,不會搶去主角鏡頭又襯托出她的委屈與可憐。導演寫情到家,含蓄而動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幾個鏡頭及動靜已能說出二人的「親」和「情」,令往下的發展更具說服力。

影片分幾個層次,先是處理身後事儀式的分歧,強烈顯示同性「遺孀」的地位差異。繼而因房產、金錢問題大哥大嫂先變臉,年輕一雙姪兒女本來都撐這位Angie姨,但牽涉到住屋的切身問題,都離棄這位「親人」了。導演憑各種處境逐步深化同性婚姻與土地問題,不管你是否同性戀者,都會有共鳴。

最後,這個故事教訓你:應早早訂立遺囑!尤其對汝之所愛。

陸凌綠

《從今以後》短評

「房屋爭奪戰」

同性戀者是否「弱勢社群」?在香港,他們的生存空間的確較外地狹窄,很多時候都以好朋友的身分出席大大小小的公開活動,不論親友還是朋友聚會,他們大多都不敢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從今以後》內Angie (區嘉雯飾) 與 Pat (李琳琳飾)在保守與開放之間,一方面她們的生活習慣較傳統,其居所內中式的家居佈置,已反映她們是傳統的中國香港人,但她們對愛情的追求卻又與一般人不同,其性取向較前衛,這導致她們的內心深處產生很嚴重的矛盾。片中她們的相處過程與一般的同性好朋友無異,會閒聊,會鼓勵對方,會傾訴心事,其肉體的接觸不多,片末她們輕輕一吻,正表明雖然她們與別不同,但都渴望擁有與異性情侶同樣的自由。她們被視為「弱勢」,只因她們刻意遮掩真正的自己,在旁人面前假扮成「正常人」,擔心真我不會被旁人接納,其自我甚至會被排斥。

影片初段「風平浪靜」,Angie與Pat的家人有說有笑,相處融洽,筆者本以為Angie與他們不會爆發任何衝突,殊不知Pat的突然死亡,讓其彼此之間的「炸彈」引爆。從Angie與他們在如何安置Pat的骨灰上產生分歧開始,當時Angie認為Pat喜歡海洋,把骨灰撒進大海,是Pat的遺願,但他們卻信任風水師,相信把骨灰放在龕位內,可保佑子孫,為其帶來福氣。Angie與他們的意見分歧,導致彼此的關係開始變壞,及後他們得悉她與Pat共同居住及一同供款的單位只有Pat一個人的名字,而Pat在生前沒有寫遺囑,這使「房屋爭奪戰」一觸即發。作為寫實片,《從》觸及香港人必須面對的房屋問題,Pat 的哥哥成 (太保飾)勸諭她把單位留給Pat的姪兒 Victor (梁仲恆飾)夫婦,她搬出後自行購買面積較小的單位,明顯罔顧她的感受,亦沒有理會Pat生前的意願。或許當他們談及個人及家庭利益,便會埋沒為他人著想的人性和人情,她備受「壓迫」,其遭遇值得同情,可能這就是普羅大眾認為她及其代表的非主流的群體較「弱勢」的原因。

近十年來,房屋問題困擾香港人,雖然現時樓價已下滑,但要有首期買樓及運用每月的收入供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Angie用了畢生的積蓄供樓,但最終因屋契沒有自己的名字,只能在法庭上取回些微的生活費,她受到的沉重打擊,其經歷確實惹人憐憫。在她與Pat的家人溝通的過程中,她明顯不受尊重,因為她沒有能力與他們「競爭」,遑論會對他們有任何「殺傷力」。因此,以她為例,說同性戀者「弱勢」,其實有一定的依據。

曉龍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一, 四月 29th, 2024 at 12:39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