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教父》(The Outsiders)
「這青春的噪動…如斯唏噓殘酷,但清澀而迷人」
出賣年齡,先想當年:經歷《現代啟示錄》慘絕人寰之製作浩劫之後,《教父》及《現代啟示錄》導演法蘭西斯哥普拉take a break抖抖氣,正如王家衛《阿飛正傳》之後有神采飛揚的《重慶森林》,兩位大師均殊途同歸暫且反璞歸真,哥普拉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快手快腳接連執導並在短時間內拍畢《局外人》﹙The Outsiders﹚﹙改編S. E. Hinton於1967年出版的小說﹚及 《鬥魚》 ﹙同樣亦是取材自S. E. Hinton的小說 Rumble Fish﹚
1983年3月底於美國公映, 大概與觀眾的期許有點落差﹙類似例子:普羅大眾以為王家衛《阿飛正傳》會與前作《旺角卡門》同樣剌激火爆子彈橫飛,豈料文藝文青到換來午夜場粗口滿天飛!﹚猶幸《局外人》未至於慘烈至有粗口問候家眷,只是既沒有黑幫撕殺槍戰亦欠戰火炮彈轟天此類大場面, 最終列入哥普拉偏向平庸作品之一。本片一直沒有被遺忘,只因「造星」有功,有湯告魯斯、柏德烈史域斯、麥迪倫、戴安蓮等未來巨星列陣 …… 然而僅此而已。
逾四十年後,有心人包括哥普拉本人,應該期望還本片一個公道吧!由最初公映的91分鐘, 重新剪接之新版本增加了20分鐘從未曝光片段,以 4K 規格大銀幕於現世重現。﹙然而,中文譯名改為《小教父》,會否重蹈《阿飛正傳》後果,令觀眾誤以為與《教父》有關連乎?﹚
乍看劇情,會誤以為類近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及百老匯音樂劇《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60 年代奧克拉荷馬州土爾沙,出身低層階級「油頭小子」(greaser),與南部地區出身富裕的「公子哥兒」(socs) 爭奪地盤。soc富家子Bob以為greaser成員Ponyboy搶走女朋友櫻桃, 因此糾結同黨向Ponyboy欺凌, 好友Johnny誤殺對方後, 與Ponyboy逃至荒廢教堂,厄運悲劇接踵而至 …… 哥普拉明顯無意拍一齣男歡女愛濃情密意愛情片, 戴安蓮飾演的櫻桃,和Ponyboy初相識於露天汽車電影場地,僅屬互有好感, 十指都未互扣,何來激情熱戀?作為一宗以命案為兩幫決裂的導火線,戴安蓮甚至在命案之後「隱身」至後段才出現。代之而來,哥普拉集中火力對焦,描繪一對雙失少年Ponyboy和Johnny破碎青春夢囈, 亡命天涯相互依偎慰藉寥,歌頌有情有義至死不渝的少年同性友誼,這生離死別,是有感動的!哥普拉無論在節奏掌握、鏡頭調度和指導眾多新演員方面,均處理得恰到好處,新版本終究還本片一個公道,雖非哥普拉的代表作,卻不平庸。
主角三位:C.湯瑪斯哈爾﹙飾演Ponyboy﹚、雷夫加勒特﹙飾演Johnny﹚和麥迪倫﹙飾演Dallas﹚,順帶一提:湯告魯斯儼如《投奔怒海》的劉德華,是戲份甚少的Steve Randle。 哥普拉多次近距離面部大特寫三位悲劇人物表情:憤怒哀傷、驚惶失措、傍惶迷惘、怨恨悲悽、痛極而泣,卻罕見歡顏笑臉近鏡,只因悲慘命運輪迴,明天沒有希望了! 青春如斯美麗卻殘酷,猶如一剎那光輝瞬間即逝夕陽,摯友有聚亦有散,幸福終需會忽然在無預警下遠去, 又彷彿回應前作《現代啟示錄》上戰場送死或癲狂或抑鬱的一眾年輕士兵。
「當我從黑暗的戲院走出,步入燦爛的陽光,腦中只想著兩件事:保羅紐曼與開車回家 (When I stepped out into the bright sunlight from the darkness of the movie house, I had only two things on my mind : Paul Newman, and a ride home)」諷刺的是,緊接下一個畫面,Ponyboy卻只能徒步回家,並遭開車尾隨而至的socs襲擊 …. 片首及結尾,皆是男主角看畢保羅紐曼於1961年主演的《江湖浪子》(The Hustler) ,一部關於靠桌球賺取金錢的賭徒「快槍手艾迪」的電影,恰好對照Ponyboy的成長歷程及對故友的思念。
臨近尾聲,大銀幕左中右並列三人的面部特寫,兩位老友雖逝,往事並不如煙,被迫成長的少年人Ponyboy只能囑咐自己, 緊記亡友Johnny遺言:「保留赤子初心要 “stay gold”」﹙本片主題曲〈Stay Gold〉,法蘭西斯哥普拉的父親卡邁哥普拉 (Carmine Coppola) 填詞及Stevie Wonder作曲,於片頭伴隨職演員名單時播放,道出本片主旨:
Seize upon the moment long ago
One breath away and there you will be
So young and carefree
Again you will see
That place in time…so Gold
Steal away into that way back when
You thought that all would last forever
But like the weather
Nothing can ever…and be in time
Stay Gold
But can it be
When we can see
So vividly
A memory
And yes you say
So must the day
Too, fade away
And leave a ray of sun
So Gold
Life is but a twinkling of an eye
Yet filled with sorrow and compassion
Though not imagined
All things that happen
Will age too old
Though Gold
Though Gold
呂威廉

《明日戰記》短評
大型的科幻新嘗試
作為香港的大型科幻新嘗試,《明日戰記》已算交足功課。片中軍人泰來(古天樂飾)、鄭重生(劉青雲飾)及臭鼬(姜皓文飾)的裝甲的設計仔細,其打鬥爆破的場面具超現實的漫畫感,情節緊湊,幾乎沒有使觀眾的眼睛和耳朵得到「休息」的空間。一直以來,礙於資金的問題,港產片欠缺巨型的特技科幻類型,《明》挾著合拍片的優勢,可以大灑金錢製造CG特效,雖然其視覺效果比不上同類型的荷里活電影,其戰爭的規模亦及不上《變形金剛》電影系列,但古生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開拓港產新類型,不單勇氣可嘉,還可成為香港年輕一代的模範,不論自己的身分地位如何,如果要成功,除了創新的精神外,膽識和努力皆缺一不可。筆者看著連續不斷的CG鏡頭,想起視覺特效的技術人才所花的心血,繼而觀看其相關的製作花絮,便會明白一部動作特效片的出現實在談何容易。即使影片對上述三人的兄弟情的刻劃未算深刻,其「末日」的景觀有不少瑕疵,當中經年製作的誠意和魄力,仍然值得在香港出生的我們鼓勵和支持。
曉龍
見到4.5億港元能做到1億美元的特技效果,我嘗試心存厚道。
由於大陸票房問題,古老闆一時激動「落淚」,經各位前輩、導演出來唱好,於是優先場全線爆滿。然後是包場處處,打風都要去支持…,筆者真心覺得香港觀眾很團結,很有義氣,首批觀後評語亦少駡大幫忙。
一百分鐘充斥著大銀幕的影像,的而且確是童叟無欺,香港背景的街道、天橋、機械人、戰鬥機、外星植物、怪獸曱甴…等等,全部及得上荷里活製作,絕少因陋就簡,蒙混過關。而主要特技公司亦是香港本土,也即是導演吳炫輝的公司。無可否認,古老闆膽敢開拍一齣高成本港產科幻片,筆者由衷佩服這份勇氣。不單令業界無數手足有工開,也開拓了港產科幻片市場,與外地一較高下。
遺憾本片除了特技,就是特技,然後沒有然後了!人們都說:故事太簡單累事…。我說:只要細節豐富,人物描寫深刻,超人打怪獸一樣可以拍得很好看。可是,先天不足,再遇人不淑,就神仙難救了!首先,到底此片的主題是甚麼?人類勝於機械人?本來這點可以發揮,奈何並沒有建構到任何機械人的優越感或人類(空戰部隊)的被壓迫感。環保?地球的命運?人類如何污染環境致萬劫不復?與外星植物降臨有何關係?既然外星植物是救世主,為何最高指揮又要諸般阻撓?「為錢」這僅是劉青雲的一句對白。張家輝的角色作用何在?為歹角而歹角就是了。主題空洞,劇本一塌糊塗,我也不想去計較其犯駁不通,最大問題是導演。沒做好最基本的分鏡,動作場面多,分鏡不仔細就會錯漏百出;上一場明明看見劉青雲將基因子彈交給古天樂,下一場基因子彈又變回在劉青雲手中…。突然出現的機械人已經忠奸難分(顏色外形差別不能大些嗎?),幾場打鬥,鏡頭凌亂,還要不停搖晃,根本看不清誰是誰?總之摟作一團!又忽然之間出現怪獸曱甴,瘋狂襲擊,同樣鏡頭搖晃,到底幹啥?剪接散亂、零碎,令人頭昏目眩。選角更不堪,合拍片要請大陸演員無可厚非,但找一個醒目的真是那麼困難嗎?小光雖然是配角,戲份卻多,還是唯一的所謂愛情線(我的天),怎麼找來這位五官發脹的小子?林林總總,都是導演的責任;當然也是監製的責任。如此龐大的投資,竟找一位光擅長電腦特技的吳炫輝來當「導演」?
對不起,淚灑當場也於事無補,唯有謝票時感激香港觀眾的厚道吧!
陸凌綠

《虛無》(Nope)
「當你見到天上白雲…
可會想起《大白鯊》?」
Mr. Jordan Peele(佐敦比爾)& 韋家輝先生:
「真的很簡單,只因愛你們,任憑好多聲稱看畢你倆近作的網友罵聲不絕,作為死硬派<佐/韋粉>,我依然會零猶疑義無反顧買戲票捧場的。」
當然,韋家輝《神探大戰》,確是失手了,但瑕不掩瑜,而且又未至於爛到不堪入目呀。大概,期望愈高,失望愈大,了解。正如該片最終一個鏡頭:劉青雲成為警隊新寵, 鏡中竟已變魔警林峯,凡人升上神桌,成魔之路開始。
入正題,講《虛無》﹙Nope﹚,先劇透首半小時:美國加州內陸偏僻小鎮,經營馬場兄妹,發現白雲背後,隱藏不速之客,殺戮遊戲展開…… 之後,就不劇透啦。
好得過《訪.嚇》(Get Out)和《我們.異》(Us)嗎?既然屬佐敦比爾迄今為止成本最高的作品,特技效果動作場面明顯不惜工本落力炮製……正如《神》,飛車槍戰爆破上天又下海無間斷放送,點會悶呢?
延續佐敦比爾前兩部佳作的特色:指向美國種族問題,今回取景於渺無人跡荒郊,外來者對原住民血腥吞噬,可會是暗喻歐洲白人登陸北美洲後,屠殺印第安人,雀巢鳩佔!主角置身與世隔絕的空間,面對神秘莫測之空中版《大白鯊》,衍生恐懼不安迷惘,叫天不應無處可逃,人類果真渺小脆弱。與《我》一樣,雙方終極決鬥總在遊樂場來個了斷,歡樂天地從來皆是你死就是我亡重重殺機。
本片借用史提芬史匹堡《大》及《第三類型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元素,表面上是UFO外星人科幻片,其實話中有話:不同人面對不明物體(代表強權入侵者),有不同反應。原住民不斷說「不」(No),寧死不屈全程反擊,保住生命,贏得自由;而經營遊樂場的亞裔老闆出賣尊嚴,向不明物體示好,以為可以平安過渡保命又保錢,下場慘烈淒厲。佐敦繼續對這個時代說這些人這些事,真是<作品的說話>(來自姜濤的好歌)。
還有,類似《哥斯拉》及《亞基拉》使用的特技攝影特效、怪物造型有點像日本經典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及超極簡主義,都有趣呀。
固然,明就明,不明就當作驚慄片也無妨。我估,劣評如潮,大概因為首一小時,大部分是兩兄妹於荒漠提心吊膽行來行去,驚嚇場面確實寥寥可數;全片亦集中荒郊與遊樂場,遭受死亡威脅最多只得五人(只有遊樂場及中段一場表演才有較多臨時演員出現),對於看慣大堆頭大製作大城市災難片,本片欠缺英雄救地球的榮耀及呈現末世將至的危機感;而密室恐懼,又未如熟手技工《恐懼鬥室》及《詭屋驚凶實錄》系列溫子仁(James Wan)般善用幾度拿手板斧扣緊心弦,以為得以被本片由頭嚇到底的觀眾,自然失望到要大控訴。
「即便是這樣的人﹙和新作﹚,他﹙們﹚都值得你再為他﹙佐敦比爾及韋家輝﹚停留一次。」當我記起東野圭吾於《嫌疑犯X的獻身》所言,就明白,你我心目中都有的【石神哲哉】:希望在人間,加油呀,地球人!
呂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