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八月 30th, 2022
影評快訊第577期
《孤疑前傳》(Orphan:First Kill)
這類片真的不宜拍前傳或續集了。
當時《孤疑》之所以賣座,完全因為箇中的「不老症」橋段新鮮,讓人意想不到!若然最吸引人的「主角之秘密」已全盤曝光,這集你還有何賣點呢?想不到賣點竟是找回十三年前的主角Isabelle Fuhrman 來續演此角色。當年以小童外貌來演成人之心,Isabelle確實是天才童星,令人讚口不絕;但今天要這位已經廿五歲的女子來演這個年紀比之前更小的九歲小孩,情何以堪?大家一定會認為:以今天的特技,老嫩肥瘦均不是問題!但導演告訴你,他是沒有用 CG特技的!吓?果然夠吸引。
結果,中伏。成年女子如何強裝都是一個成年女子,五官比例始終與小孩不同。於是渾身不自在地看下去,催眠自己相信那是小孩……。四十分鐘過去,仍然是《孤疑》戲碼。
論懸疑驚嚇,怎也不及上一集,始終你已知主角底蘊,何來懸疑?影像也營造不出壓逼感與驚嚇效果。正忖:不是翻拍一次吧?果然,就來一個「反客為主」。本來都想讚橋扭得好,奈何這個轉折太突兀牽強,到最後更來個「搞笑」露真身結束!我的天啊!
上一集《孤疑》縱使有誇張犯駁之處,總算是一套可觀的驚慄片,但這齣想再斬「四両」的前傳,恕我直言,切切實實是一齣爛片!
陸凌綠
「竟然是令我笑得好開心的恐怖驚慄片 !」
既然電影公司囑咐切勿劇透,就只略提開首半小時吧:患有侏儒症及嚴重的暴力傾向的瘋婦, 33歲卻依然是9歲女童容貌及高度,逃離愛沙尼亞精神病院後, 假扮美國知名畫家的失蹤女兒Esther …… 總之之後編劇為博各位觀眾驚驚,力求奇峰突出出人意表啦。
照正路劇情推進方程式, 應該是畫家與妻子引狼入室,Esther步步進逼大開殺戒,以為這瘋婦會殺恥笑她的兄長朋友,豈料戲至中段竟甚忍手,只殺窮追猛打的警察,繼後更峰迴路轉,變成魔女勾引「父親」及兩母女爭奪一男的愛情片哈哈。
如意算盤打得響嗎?的確,那場關鍵轉折位確實有些微驚喜,亦回應解釋當事人何以行徑和表情一直有點怪異,當時於戲院自言自語「真係估你唔到噃」。 然後呢?然後是無以為繼呀,邊看邊盤算:「可否提早離場呢?」
當然沒有早走啦,做人要盡責,寫這篇影評。雖然後半部繼續欠缺不寒而慄場面﹙順帶一提:反而本片上映前播放的”Smile“預告片,失驚無神於車前突然甩頭的女子更具威嚇力,惹來全場起哄﹚, 不過也並非慘不忍睹一無是處:如果改以食花生心態,旁觀兩母女爭風呷醋及瘋婦向暗戀的「父親」投懷送抱臉頰貼肚腩肌膚之親, 還是挺有趣味的。 原來在戲院內看戲的其中一項好處,就是現世做人處世儘管這樣難上加難, 原來並非孤軍作戰,至少不只我一人在笑, 周圍也有知音人一起呢, 姑勿論屬於開懷大笑/荒謬攪笑/啞然失笑/鄙視恥笑 …… 嘩恐怖驚慄片竟會看得如此開心,忽然自覺有種比銀幕上魔女更變態的快感呀!
何解沒法子嚇倒本人?除了導演威廉布倫特貝爾實在拍得甚平庸不太嚇人之外,既然話明是解開瘋婦身世謎團的前傳,潛台詞即是這位女子必定絲毫無損安然過渡至下一位養父母,輸家無可置疑就是對頭人啦,故此結尾你追我逐撕畫室及屋頂高潮戲,是坐定定睇對頭人以何種方式慘死而已。況且該兩位對頭人,簡直可以用「蠢人」形容,世上果真有此笨到咁的男女,笨上加笨一錯再錯終致引火自焚,焉會博到觀眾絲毫憐憫同情?
還有,現今科技,憑DNA血緣關係鑑定易過借火,就算那位警官用手指模都用快速測試證實此女非彼女,創作兼任監製的《孤疑》原創者亞歷士梅斯(Alex Mace)及編劇大衛萊斯尊遜麥高域(David Leslie Johnson-McGoldrick) 卻含糊不清輕輕帶過,當觀眾是白痴嗎?
伊莎貝福曼﹙Isabelle Fuhrman﹚ 當年12歲演《孤疑》,由於外型與演技皆具說服力,讚譽不絕;相隔十三年,如今25歲「逆齡」再演9歲女孩,雖已拼盡九牛二虎之力扮純真可愛,繼續以招牌雙馬尾、頸上絲帶及螢光繪畫示人,無奈現實實在太殘酷,換來只是突兀與尷尬而已。正因歲月不饒人亦騙不倒人,儼如已婚中年婦女的尊容,即使幾丈遠亦一清二楚, 揭穿此人已不是小孩子,較像不折不扣的瘋婦,但戲中大部分角色卻深信不疑,搵鬼信咩!
總括而言,觀看本片最深刻的感覺:「好難頂呀」。台上再斬四兩,吃力不討好、水準急降、一敗塗地,台下看那灰濛濛差劣的攝影技巧,辛辛苦苦捱到散場。一出字幕,走得快,好世界,已經浪費了人生寶貴的90分鐘,不想再浪費多一秒鐘。
威廉
情節荒謬的「遊戲」之作
觀眾看《孤疑前傳》實在不必太認真,如果講究故事情節的合理性,必定會失望而回。畢竟全片的故事背景設定一開始已有歪常理,倘若我們從理性的角度估計情節的發展,很大可能會「一敗塗地」。相反,如果我們像此片編劇一樣「瘋癲」,欣賞其把每段情節推至最極端的做法,便會覺得其荒誕程度非常人能及。特別是伊莎貝福曼現在以25歲的真實年齡演繹只有9歲的不老症女童艾絲特,戲內的不老與戲外的扮年輕互相配合,其弔詭程度甚具談論的價值。或許話題大於一切,《孤》可能只給予觀眾「曇花一現」的印象,正在於其邪典(Cult)電影的包裝,以為編劇會為我們帶來甚麼意料之外的驚喜,殊不知其「隨心所欲」的故事發展超出我們的想像,其「怪異」的突然性意外帶來令我們感到錯愕的不安,因為此片刻意營造一剎那的震撼,擺弄預期之外的「設計」。因此,觀眾需抱著「遊戲」的心態觀賞《孤》,並視此片為導演和編劇考驗我們忍耐能力的「實驗品」,才可心甘情願地接受其荒唐的故事發展過程和「令人驚嚇」的血淋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