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十月 31st, 2023
影評快訊第636期
《周處除三害》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快、狠、爽地跟你講佛偈
有說片名的三種動物鴿、蛇、豬是代表貪、嗔、痴。(下有劇透)豬是陳桂林(阮經天飾);有蛇紋身的是香港仔(袁富華飾);象徵善良和平的白鴿就是尊者(陳以文飾),故事說大惡人陳桂林發現自己在通緝榜中只排第三,心有不甘,誓要除二惡,讓自己排第一留名於世。先不管導演黃精甫是否抄襲(筆者絕不認同剽竊行為),意念是有趣的。首先「豬」陳桂林只是率性為自己,並不是甚麼正氣凜然儆惡鋤奸,突顯了「痴」之愚昧。至於「貪」與「嗔」則不便多講,待觀眾自行「頓悟」。
追殺兩大惡人的過程曲折離奇,火爆動作連場。開首從陳桂林出場到槍殺頭目至與警探陳灰追逐打鬥,以為在看港產片(黃精甫確是香港導演);鏡頭凌厲,一氣呵成,不論畫面呈現或人物勾勒皆快、狠、準,是久違了的香港味。
劇本鋪排巧妙,可惜也漏洞不少;最大問題是「肺片」。黑市醫生張貴卿訛稱陳桂林患末期肺癌,本想他回頭是岸,反而令他走去幹一番大事。那到底是張處心積慮還是順水推舟呢?剛好二人同時照了肺?X光片怎麼會沒名沒姓?另外由於陳桂林並非真的患肺癌,他卻服用肺癌藥物(該是張開給他的),此等藥物非同小可,亂服會死人……那麼藥就可能是假的……可是當他進入新心靈舍時,那裡的醫生見到他的隨身藥物又說是肺癌藥,何解?為誤導觀眾來增加戲劇性可以,但總要說得通。我很難接受如此漏洞。
撇開紕漏,其實陳桂林這人物挺有意思,雖然他都不是甚麼好東西,但在他除惡的過程中,仍能見到有一顆善良之心,起碼他會憐惜弱女程小美;發聲反抗揭開壞人真面目,這都是「義」之所在。而全片筆者看得最過癮的該是最尾對付「冥頑不靈」信徒的一場,並非我嗜血暴戾,而是世界上確有很多此類盲目沉迷、愚忠的人形廢物,執迷不悟,死有餘辜。要記著,魔鬼是大家有份養大的,沒得救只有殺無赦,很爽!
黃精甫一向風格獨特,喜江湖電影浪漫化;這齣其實融合了台灣本土味,別有一番新意,能取悅台港兩地觀眾並不容易,這片子超額完成。當然演員亦功不可沒,阮經天金馬影帝在望。
陸凌綠
《喝采》短評
一個時代的印記
《喝采》記錄了香港「那些年」光輝璀璨的一刻,當時經濟環境逐漸改善,民眾有更多的財富進行娛樂消費,促使娛樂圈迅速發展,造就眾多明星的出現,陳百強及張國榮與譚詠麟、梅艷芳互相輝映,讓他們成為城中的一時佳話,使《喝》稱得上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喝》內鍾保羅、陳百強及張國榮皆是當時年青人的偶像,他們三人在同一齣電影內出現,散發著濃烈的青春氣息,相信能令當時的少女為之著迷。他們的個人魅力在片中得以充分發揮,源於其「做自己」的本色演出,當時他們的演戲經驗不足,要獲得觀眾的認同,唯有「扮演」自己。保羅的角色甚至以其真人的藝名命名,同樣做唱片騎師,亦有差不多一模一樣的個性,讓當時的觀眾在大銀幕上看見他,彷彿看見其真人,完全沒有「隔膜」。
至於陳百強,2023年已是他離世三十年的紀念年,他飾演的Ken Chung與他本人十分相似。在中產的家庭長大,喜愛音樂,懂得彈琴和作曲,樂於追尋自己的夢想,是他與角色沒有多大差異的地方。片末他憑著自己作曲的〈鼓舞〉獲得歌唱比賽的冠軍,不論戲內還是戲外,都是實至名歸,這證明他要做好此角色,其實只需「做自己」,用最自然的方法表現單純率直的個性。準確來說,他無需「演戲」,因為Ken根本就是他自己。
初時張國榮給大眾的印象較驕傲囂張,他扮演Gigo時貫徹著這種鮮明的個性,特別是他在學校內風頭一時無兩,與Ken互相較勁的場面,讓上述的個性表露無遺。片末他恭喜Ken後,說出自己應該取得歌唱比賽冠軍的對白,正好體現他自信心強的先天特質,以及不肯認輸的心態。他「左擁右抱」身旁女性的花花公子形象,亦與他本人來自富裕家庭的真實背景一脈相承。他真人應比其角色謙虛,在此方面需要「演戲」,但他的成長環境與其角色十分相似,同樣可以「做自己」。
《喝》值得懷念,不僅因為三位男主角已「離開」我們,還源於其「只此一家」的時代特色。觀眾看著屬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街景、家居環境及人文風貌,看見主角們就會想起年輕時的自己;腦海內一個又一個「閃回(Flashback)鏡頭」,讓我們「走進」舊日的香港,懷緬當時的一點一滴,並掀起久違了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