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八月

《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

   Posted by: admin   in 香港影評人協會

創意與想像力 曉龍

常說「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當創意遇見創意》),《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的創作人以懂得說話的小狗及具領導能力的小男孩萊德組成汪汪隊,駕駛多種不同類型的車輛,以保護冒險市市民,小狗、男孩與汽車都是舊元素,但三者合併組成一支海陸空兼備的新隊伍,竟成為一種與別不同的新元素,或許這就是創意的本質。當創作人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小狗懂得用人類的語言與男孩溝通,讓牠們與生俱來的忠誠個性發揮功效,便能夠組成救援隊;當冒險市市民遇上危難時,牠們像消防員一樣,拯救想像世界中的人類。想像力並非完全天馬行空,影片中的小狗其實是現實中的人類,當動畫內人類換成小狗,顛覆了兩者既有的角色,現實中人類經常拯救小狗的情景逆轉為小狗拯救人類,或許「反叛」是創意衍生的一大源頭,當我們像創作人一樣把世界上不同物種的既有角色進行前所未有的「大兜亂」,創意與隨之而來的新鮮感便自然而生。因此,創意源自想像力,想像力源自顛覆,把人類的語言、行為和能力放在小狗身上,與現實相反的幻想世界便在一剎那間出現在觀眾眼前。

另一方面,筆者相信《汪》內韓丁納市長的原型人物是當年德國的希特拉,從韓丁納自動當選開始,他便有賄選的嫌疑,這與當年希特拉被懷疑買選票的情況十分相似,其後他正式當選市長後進行廣泛及大規模的自我宣傳,放煙花慶祝的高調舉動,其營造「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希特拉不遑多讓。這證明創意很多時候並非憑空捏造,想像力亦非無中生有,所謂「萬丈高樓由地起」,創作人需要運用固有的知識對他的角色進行精心的設計,不吸收「養分」不可能有輸出,遑論會有驚世駭俗的精品。不過,《汪》始終是一齣兒童動畫片,現實中的希特拉十分暴力,屠殺大量猶太人,創作人需要刪減他暴力的行為,但又要解釋冒險市市況大亂,市民危在旦夕的情況從他而生,唯有以多種意外的出現作為他們陷於危難的因由,這亦為汪汪隊需要出動提供絕佳的理由。因此,影片內他慶祝自己成功當選市長而舉行的放煙花活動不小心釀成意外,讓汪汪隊出動拯救市民,既秉承服務市民的宗旨,亦免除過往英雄式「以暴易暴」的手段可能教壞小朋友的弊病,更可使成年觀眾藉著影片教導兒女「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

《汪》內阿奇多年前是冒險市裡的流浪犬,萊德在街頭發現牠,遂收留和訓練牠,使牠成為汪汪隊的主力,但牠再次進入此城市內執行任務時,卻勾起其曾被遺棄的慘痛回憶,使牠屢次失手,並犯下嚴重的錯誤。但萊德沒有因而怪責牠,反而鼓勵牠要尋求團隊的協助,忘記過去,最後在回憶「消失」後牠始能恢復正常狀態執行任務;牠像不少現實中的人類,失敗後心底裡保存了挫折的慘痛回憶,造成沉重的心理陰影,久久揮之不去,難以克服困難,遑論能在失敗之處重新站起來。影片創作人運用「擬人法」,視牠為某些用盡精力克服心理陰影的人類,把牠的心靈質素提升至人類的高度,可見動畫中「擬人法」能使角色有偌大的發揮空間,不單把人類的言語和行為放在牠的一舉一動上,還讓牠擁有人類的內心世界。或許我們欲擴闊創作的空間,必須把其他物種的特質放在原來不相配的角色上,這樣才可發揮我們的想像力,並逐步建構不一樣的幻想世界。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六, 八月 21st, 2021 at 09:44 and is filed under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