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三月

影評人

   Posted by: admin   in 專題探討, 香港影評人協會

應HKU SPACE的邀請,替在校的學生介紹一下影評人的工作情形,其中某些部份亦是與同行們分享。

(為什麼要從事寫影評這個工作?)
也許在大家的印象裏,影評人是個頗令人感興趣的文化人身份,他能看很多的電影,而不是很多枯燥的專業文獻書籍;可以接觸到電影界的知名人士/明星;可以是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不像其人文化人般,隻身在燈下孤獨的默默無聞的辛勤工作.

其實影評人和其他文化人並無不同,一樣需要隻身在燈下孤獨的默默無聞的辛勤工作.的確,影評人需要看很多的電影,但這只是一個工具或一個途徑,去研讀,探求人生其中的一部分意義.影評人不僅需要閱讀更多,可能更枯燥的專業文獻的書籍,還要盡可能的去體驗不同的生活經歷以提高自身對宇宙與人生關係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影評人應更加興趣廣泛,充滿好奇和探索的精神,這些又和藝術創作者有很大的相同.對了,評論家本身就需要有創作者的經歷,體驗,能力,熱誠.

從事寫影評,不是為了影評而寫影評,而是為了滿足好奇和探索的精神而寫影評,是為了探求人生其中的一部分意義而寫影評,喜愛看電影這個理由並不足夠,正如喜愛閱讀並不是成為作家的唯一理由,所以這是一條類似宗教信仰的探索之路,它為必能帶給你榮華富貴,但會帶給你心靈中的智慧和精神上的滿足.

何為專業/非專業的影評人?
似乎越是有大眾普及基礎的文化工作越是出現這樣的關於身份的爭辯問題,攝影界的身份問題更明顯,一人擁有4~5個甚至多達10個攝影會的身份也是司空見慣.這是基於一種虛榮的心理,這種心態不可取.國內的電影評論有一個不好的風氣,不論影片好壞,只有"捧"和"踩"兩種對立評論.造成這種現象的固然有評論體系問題,但身份的問題確是一個關鍵.

是以此為生謂之專業,還是以從事此工作謂之專業,亦還是以此為人生追求謂之專業?正如上面所提,從事文化事業的人就像是個宗教信徒,買香火的人是否算是神職專業?生產相關產品的人又是否算是神職專業?或只有神父才是真正的神職專業戶?哪一天你不是為了影評而寫影評,而是為了滿足好奇和探索的精神而寫,是為了探求人生其中的一部分意義而寫,那便是真正專業的開始.否則,入了會有了個身份,反而很少再寫影評了,或只是利用身份去社交或幹別的,那也就失去了身份所付予的意義.

影評有哪幾種嗎?
影評並沒有分種類,只是寫作有分類(根據內容或形式),只要寫的東西和電影有關,都可以算是影評.

影評要如何寫?如何評?
個人認為,電影評論最好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即是經得起長時間的推敲與思考,甚至具回味性.而不是電影落畫,這篇評論也再無一讀的價值.因此,影評既要具有深刻的內容,也要有出色的表達技巧,而不純是花言巧語.

年初時(本年一月份)在中央圖書館有李歐梵一個名為[文學.電影與人文精神]的講座,李歐梵當時笑言他本想只講[電影與人文精神],但講座是文學院辦的,不講不行.這其實真正切中了電影作為文化藝術品的要害(非文化藝術品例外,如純商業/沙龍作品),和所有藝術一樣都離不開人文主義,電影如果離開了人文主義精神,則電影只是一連串不具意義的動態畫而已.因此,電影評論(內容)不單涉及電影本身,同時涉及文學,政治,社會及個人對人生的思考.

評論是一種應用藝術,確切的說是一種修辭藝術.它依賴忍知的技巧,同是需要想像力和品位,運用邏輯方法來解決問題.綜合應用科學的思維能力和藝術創作的想像力和品位去分析作品,發現價值/問題,並去解答/嘗試去解答.

電影評論是傳承運用舊有的美學觀念/價值觀去解讀作品,所以,對電影變革並不起什麼推動力.目前的電影評論主流方式依然是"解讀",借用已有的人文學理論,建構電影的內在或徵候性解讀意義.另一種影評純粹是為電影宣傳為目的,吸引觀眾入場.

電影評論與電影工業,社會、文化藝術的關係
電影評論和其他文藝評論一樣,都是文化工作/事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評論的主要職責是提供文化工作的一個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起到深化(包括批判,開拓,推動等)文化工作的功效.

電影涉及的範疇比較大,如社會學、心理學、文學、美學、哲學等等,製作上又涉及戲劇、表演、攝影、音樂等等,所以電影評論的範疇也比較廣泛.

雖然影評人對電影有較全面的認識,但影評人使用的表達方法僅限於文字而非影像.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媒介,所以影評人並不適合跨行業去做電影,能成功的只是少數,而且多是通過在風格/表達方式方面上的改變.(這還需取決於外界是否接受.接受則成為新浪潮,反之則什麼也不是.)但電影工作者跨行業來電影評論界有他的優勢,因為電影的前期工作有相當大的文字工作部分.所以,電影評論對電影創作而言幫助甚少,對電影製作而言可一說是毫無幫助,僅對電影發行而言尚有較大的利用價值,但電影評論與社會、文化藝術的關係要密切的多.電影評論對電影業的幫助只是透過提高觀眾欣賞乃至間接產生提升電影水平的要求.

出色的電影沒有高水準的觀眾是不能想像的,好電影沒有了市場的支持,便無法獨領風騷.此外,不能把市場的希望僅僅建立在國外,因為別人缺乏對你文化的瞭解,自然是無法理解/欣賞到你的大多數作品.(曾經有導演揚言只拍戲給外國市場,相信他並不瞭解外面.)但提升觀眾欣賞水平和所有教育工作一樣,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事情.我曾經以[人文藝術教育]為題,比較了香港與歐洲兩地在人文藝術教育與教育體系;以及社會環境和傳統人文藝術教育之間的關聯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教育體系的完整性上,短線投資式的功利性教育導致了人文藝術的缺損.

如何提高影評的寫作水平?
去閱讀更多,充滿好奇和探索的精神去研讀每一部你選擇的電影作品;盡可能的去體驗不同的生活經歷以提高自身對宇宙與人生關係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熱誠的去探求人生其中的一部分意義.不要為了專業身份而是為了專業精神去電影評論,久而久之,便見成效!

何威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日, 三月 29th, 2009 at 21:36 and is filed under 專題探討,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