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四月 11th, 2015

11
四月

《半世紀的諾言》

   Posted by: admin    in 香港影評人協會

承諾值「萬金」? 曉龍

自古以來,南韓的傳統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當地的人重情重義,亦具有濃厚的家庭觀念,並樂於為家人作出犧牲。《半世紀的諾言》內德秀在父親於1950年代的韓戰戰亂中失蹤後,遵從「長兄為父」的原則,向父親承諾自己會「做一家之主,好好照顧家人」,甚至為了家人的好處,甘願犧牲自己。例如:德秀為了籌措弟弟的大學學費,甘心到礦場做苦力,其後他又為了籌措妹妹結婚的龐大開支,到越戰戰場當美軍的僱傭兵,這些不理會個人死活而為了他人利益著想,竟消耗大量時間、精力和汗水的高尚情操,實在值得生活於個人主義抬頭的現今社會中的一代萬分欽佩。因為現時我們做任何事,大多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犧牲個人利益以換取家人利益,在此決定背後,我們肯定有萬分不願意,需為了家人而差點犧牲自己的性命,在現今兄弟姊妹之間錙銖必較的社會中,這更是天方夜譚。因此,在今時今日的世代中談論德秀,就像談論道德品格高尚的「神話式」英雄人物,雖然曾經生活在人間,但他的行為彷彿可與虛構的「神人」相提並論。

在此承諾崩潰的世代,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忽略承諾的重要性,甚至無視承諾的珍貴價值。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向前邁進時,大多忘記了在不同年代中曾經許下的諾言,在自己與家人或朋友閒談時,信口開河的諾言「無處不在」,但能把諾言付諸實踐的人卻少之又少,像片中德秀在一生中徹底地實踐諾言的人更是十分罕見。因為他只在已失蹤的父親面前許下諾言,其曾否真正實踐諾言,其他人不可能知道,但他偏偏堅持自我,認為自己有絕對的責任盡孝義,不負父親所託,把其交給他的責任「做到最好」。這種具男子氣概的胸襟和承擔感,正彰顯了他作為一個典型傳統的韓國男性的偉大,其對自身家庭的歸屬感和在家中發揮的凝聚力,亦表現了他對家人的付出和愛。因此,愛不單用口說,還需要在行為中付諸實踐,中國古代哲學家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學說,其核心價值便在於思想和行為的互相協調,對家人的愛意的表達同樣需要思想與行為之間的互相配合;否則,這種愛便流於空談,亦欠缺任何實質的存在價值。

另一方面,《半》的導演尹濟均揀選黃政民扮演德秀,肯定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因為他外形忠厚,表現戇直的個性,與德秀的性格特質和行為互相配合。且他樸實而不修邊幅,活像一個與你和我都相似的平凡人,導演以他為主角,正好說明一個千載不變的道理:如果你和我願意,作為平凡人的我們都可以成為別人視為榜樣的「道德英雄」。不過,這種英雄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和作出的「巨額」犧牲,不是你和我都會願意承擔,即使我們有足夠能力,在下決定前,我們都會猶豫不決,且憂心忡忡,因為我們通常都會視自己大於別人,個人利益大於家人利益。故德秀不斷以笑臉面對每一次犧牲,對平凡人而言,實在匪夷所思。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有一顆愛家人的單純的心,而這種心意源於其信守諾言的堅持,此執著與其戇直的與生俱來的特質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由此可見,導演看中黃政民與德秀的相似點,以其共通的個性為「不一樣」的行為出現的原因,使德秀的「平凡英雄」的特殊角色的可信度得以提高,這亦說明了導演選角對影片成敗的關鍵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