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689期
《破·地獄》短評
「跨越」生死之旅
導演兼編劇陳茂賢繼《不日成婚》系列探討婚姻問題後,今次以《破·地獄》探討生死問題。《破》內眾角色在生與死之間「遊走」,文哥(許冠文飾)身為喃嘸師傅,在陽間生活,但在進行超渡往生者的喪葬儀式時,彷彿在一剎那間「進入」了陰間,他的大兒子志斌(朱栢康飾)繼承了他的衣缽,同樣在殯儀館內跟著他,學習如何協助舉行喪葬,同樣從陽間「前往」陰間。
魏道生(黃子華飾)身為喪禮經紀人,本來舉辦婚禮,因疫情關係,轉換「跑道」,舉辦喪禮,從接觸死者家人,替死者化妝穿衣,至整個喪禮的一點一滴,他都親力親為,在接觸遺體至主持喪禮的過程中,彷彿在一剎那間「走進」陰間,與文哥及志斌相似,同樣「跨越」生死。
至於文哥的女兒文玥(衛詩雅飾)擔任救護員,拯救病患者時,他們很多時候都已昏迷,在送院途中他們很大可能已去世,所以她很大機會「一腳在陽間,一腳在陰間」,每天看盡生死,在工作期間百感交雜,其「跨越」生死的感覺,不言而喻。
人其實不怕死亡,只害怕困難、疾病及與人相處。道生與女友美玉(周家怡飾)因一事爆發衝突,她意外懷孕,堅持要讓胎兒出生,並讓其長大成人,他卻自認年紀不輕,要養育兒女,實在十分困難。他受到被迫轉行的挫折,覺得生活在世會遇上很多困難,對她堅持讓胎兒出生的決定非常抗拒。
文哥曾看見許多人患病死亡,自己患病時,中風後失去了正常的活動能力,文玥想幫助他洗澡,他卻對自身的悲慘處境發愁,繼而向她大發脾氣。他害怕的不單是疾病本身,還有疾病對身體的嚴重傷害。故疾病不單使他的身體受損,還使他產生日趨嚴重的情緒及心理問題。
此外,文哥經常自視為喃嘸界的老行尊,在工作方面自以為是,其他人對他避而遠之,他以自我中心的做事態度為「掩飾」,其實是為了隱藏他對與人相處的恐懼。很明顯,困難、疾病及與人相處比死亡更可怕,故《破》討論生與死,死者「離開」世界固然可惜,但生者需要面對及解決上述問題,卻需要比死者具有更大的勇氣和決心。可見生者可能比死者有更多煩惱,遇上的事情亦更複雜。
《破》的英文片名是The Last Dance,每個人都需要在生命的末段跳最後一場舞,從旁人的眼光來看,這場舞是否精彩,其實不太重要。因為生命屬於自己,每個人只需在人生的末段對得住自己,無愧於心,其實已足夠。
《焚城》短評
視覺特效震撼
無可否認,《焚城》的視覺特效十分震撼,成功為香港的災難片創先河,亦是最能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之處。片中輻射蔓延,香港大面積的城市景觀被焚毀,民眾四散的畫面,消防員救災的鏡頭,不論電腦特效還是動作場面,都是前所未見。很明顯,電影創作人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製作亞洲區罕見的大型視覺圖景,繼續發揮香港電影擅於在技術上創新求變的優勢,嘗試以畫面的震懾力吸引觀眾入場。僅看預告片,我們已產生強烈的觀影慾望。
如果觀眾只追求視覺刺激,《焚》應能滿足他們。片中生靈塗炭的畫面,具標誌性的香港建築物倒塌,確實予他們看港版《末日救未來》的感覺。當我們看見自己的家園被「假設性」地焚毀,著實感到悲傷憂心。片中的「摧毀性」鏡頭別具真實感,讓我們進入片中的虛擬世界,感受身旁的事物被徹底摧毀的感覺,在觀賞的過程中實在揪心。故此片成功以畫面牽動觀眾的情緒,喜愛視覺特效的觀眾,應該不會失望。
《焚》的故事情節耳熟能詳,欠缺新意。片中消防員救災時遇上的困難及艱辛,在同類電影如《十萬火急》及《救火英雄》內十分常見,沒有驚喜,亦沒有任何意料之外的細節。幸好他們穿上的預防輻射的衣服及裝備不算常見,可引起觀眾的好奇心,我們看完此片後,都可能會有興趣翻查預防輻射的相關網頁及資料。此外,一些演員如白宇及謝君豪等人的賣力演出,在演繹消防員角色時成功地揣摩其忐忑不安的心境,並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表達,明顯有一定的可觀性。
不過,《焚》抹殺了人性的多元圖景,讓屬於某一身分的角色的刻板形象過於「突出」。例如:片中政府官員做事必然按照程序,欠缺人情;商家必然唯利是圖,罔顧公眾安危,遑論會顧及升斗市民的健康。其實不論政府官員或商家,都會有不同類型及個性的人,只單一地把他們予以標籤化,除了加深觀眾對特定人士的仇恨外,對社會和諧沒有多大的好處。倘若能在描寫上述人士的極端醜陋的自私個性之餘,還旁及另一些擁有同一身分的「好人」,相信此片對人性的描寫會更為平衡,亦更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