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機械人》THE WILD ROBOT

科技與原始世界的「有機融合」

《荒野機械人》內機械人「羅茲森7134號」意外地掉進原始森林,看見一隻小雁孤兒,要完成三項任務,包括如何吃、怎樣游泳及如何飛翔。很明顯,影片創作人藉著此片探討科技與原始世界的關係,很多人都以為冷冰冰的科技與暖感洋溢的原始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但創作人刻意把「羅茲森7134號」設計成有情有義的機械人,用盡各種方法訓練小雁。

「羅茲森7134號」充滿著母愛,作為母親的觀眾看此片時具有豐富的代入感,在於它扮演了母親的角色,是牠的「養母」,溫情感性的故事情節,暖化了它本來冷冰冰的特質,亦讓《荒》破天荒地以機械人電影的特殊身分使觀眾感動落淚。影片「人性化」的特質,的確使觀眾窩心,因為有懷孕及養兒育女經驗的觀眾會對它的經歷感同身受。

很多時候,人類都會擔心人工智能取代他們。今趟「羅茲森7134號」名正言順地代替了母親,《荒》內它養育小雁,其實亦可以養育嬰孩。我們不禁懷疑:在人類生子以後,可由機械人照顧他們,陪伴他們成長,人類是否終有一天被機械人取代?我們的存在價值是否日益下降,可以完全被人工智能代替?

不過,機械人受電腦程式操控,人類由自己的腦袋操控,但人類與機械人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的真摯情感與後者的仿真情感的感染力完全不同,所謂「同行者」,應該能與當事人同走共享。沒錯,《荒》內「羅茲森7134號」與小雁同行,陪伴牠,看著牠如何學習,但它不是牠的同類,與牠的溝通始終有障礙。

例如:「羅茲森7134號」不懂如何飛翔,需要找鷹幫忙,因為鷹擅長飛行,故牠可親自教導小雁。成年人教導嬰兒走路,自己有數十年的經驗,當然有資格指導其生活上的種種事情。故同類比異類優勝,在於前者會擁有後者沒有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十分珍貴,難以取代。因此,人類教導嬰兒,不可能由人工智能/機械人代勞。

由此可見,《荒》強調科技與原始世界的「有機融合」,「羅茲森7134號」在森林內與小雁及其他動物相處,正好反映科技與原始世界不會有嚴重的衝突,彼此都不會取代對方。雖然機械人作為母親,擁有照顧小動物的特殊能力,但它不可能取代動物的同類/人類。如果同類/人類因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出現而妄自菲薄,實在太不應該,亦小看了自己真正的能力。

曉龍

人類的一個憧憬

不管是參考也好,致敬也好,很明顯這個機械人羅兹,靈感是來自《天空之城》的花園園丁機械人;雖然說這故事有原著改編,但實在太相似,連照顧小鳥都一樣。據聞導演基斯桑達斯Chris Sanders都喜歡宮崎駿作品,可能潛移默化。

故事主線講述機械人羅兹因一場意外,要照顧小雁阿亮直至他可以遷飛。噢…怎麼又極似年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法國電影《孤雁和你飛》Spread Your Wings?(筆者當時亦有評論,可參閱第503期) 不過,我會撇除「雷同與巧合」, 找出優點。

本片以較粗獷的畫風來展現「原始」的一面,與故事相當配合,去除3D塑膠感。動畫技巧優秀已毋庸置疑;不論六角柱石、懸崖峭壁或海洋、森林皆像真細緻;群雁遷飛更是壯觀震撼。影像效果亮麗奪目,配樂悠揚悅耳,觀影享受一流。

將「尖端科技」置放於一個「原始境況」已相當具衝突性,戲劇效果已先拔頭籌,如表達主題配合的話就相得益彰。此片結構是成長故事,宣傳卻落在「母愛」上,而配音亦找來一把女聲來配機械人,有「母親」的導向性。若真的以此為題,似乎流於低層次…Dream Works應該不止於此。我其實看到另一個層次–救贖。

科技為人類帶來各種便利、享受,卻對大自然作出無窮的傷害、破壞(如全球暖化)。羅兹這個「高科技」突然來到「原始荒野」,闖了禍…;不就是今天人類的寫照?她在過程中的不斷救贖,自己不其然改寫程式,是一種自我反省?抑或心靈得救贖的自然反應?

電影又試圖告訴我科技是雙刃劍,除了破壞,亦能建設;羅兹以其科技才能,迅速建立一個避寒中心,讓所有動物渡過嚴冬倖免於難,同時修補關係。

科技與大自然並非相悖抗衡,是可以和諧共存的。如果信者得救,我願意相信。

陸凌綠

《小丑:雙瘋》Joker: Folie à Deux

葛咸城的小丑很幸福

筆者從來沒看資料就進場。沒想過原來是歌舞片(主要是歌。終於明白為何找Lady Gaga來演)!看畢其實真覺得《小丑》沒必要再添食,第一集已有豐富足夠的暗黑人物的描寫,華堅馮力士連奧斯卡影帝都拿了,再來一趟只覺重複。相信導演都意識到這點,所以換個歌舞形式,以帶來新鮮感。這並無不可,唯將視點轉為小丑女哈蕾Harley Quinn,整個故事應該會有所不同。但可能因為Lady Gaga的天價片酬,所以還是從小丑的角度出發。

此集想將「愛情」放在主位,但在暗黑氛圍中炮製浪漫有一定的難度,容易的是能利用「幻想」去處理,正好順應角色的「妄想症」。片中能為Arthur脫罪的理由是「精神病」,而大部份的篇幅都集中於Arthur在獄中或被審訊的過程及哈蕾追求小丑的經過。縱使張力猶在,但劇情起伏、轉折不大,有懨悶之感。哈蕾在這集其實是關鍵人物,她為何會愛上小丑?只是一個瘋狂粉絲?二人有多愛?「為哥死,為哥亡,為哥打入雜差房」?相處機會根本不多,如何深刻感動?不是一場造愛就能圓滿。幾場的歌舞亦不足以解釋相愛的原因,雖然舊歌確實被演繹得吸引動聽。華堅馮力士歌喉不遜大歌星,連踢躂舞也難不倒他,當然還有減肥至瘦骨嶙峋,拚了老命盡顯專業精神,極讚!

又說葛咸城很壞,原來還有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去審判;還有陪審團;還有抗辯的機會。原來葛咸城不算太壞,壞的,連小丑都沒見識過!

P. S. 別遲入場。有一段點題的精彩卡通在片首。

陸凌綠

《再‧見熊貓福寶》短評

人生不同階段的綜合呈現

想不到《再‧見熊貓福寶》可讓作為觀眾的我們看盡人生的生離死別。生,指熊貓福寶的出生。離,指牠離開南韓及當地的飼養員及民眾。死,指照顧牠的爺爺的母親去世。別,指牠向爺爺告別,亦指他的母親向他告別。影片綜合地呈現人生的不同階段,讓我們經歷悲喜哀樂的起起跌跌,彷彿在銀幕上經歷不一樣的生命旅程。

悲,在於福寶必須離開南韓的悲哀。由於南韓與中國過往所簽的條約的限制,不論爺爺、其他照顧員與南韓民眾多麼掛念牠,牠必須離開自己的出生地,遷移至中國。當地民眾歡送牠的真實畫面,動物園內爺爺與其他照顧員依依不捨而落淚的鏡頭,確實讓我們感觸流涕。電影院內哭聲不斷,已是最佳的證明。

喜,在於福寶出生帶來的喜悅。牠的出生為我們帶來生之喜悅,當我們看見牠從出生至今的成長歷程,便會察覺生命之偉大,亦讓我們洞悉生命之奧秘,在於每種動物獨特的長大過程,體型如何一步一步地膨脹,樣貌怎樣一步一步地變化,都讓我們了解生物演變的神奇及奧妙。牠從嬰兒階段的粉紅色變為少年時期的黑白色,尤其精彩。

哀,在於爺爺與母親永遠分離的哀痛。他在面對福寶離開南韓的同一時段內,又要與母親永遠分開。影片內他的母親喪禮的片段,讓我們慨歎人生的無常,作為一個人,要學懂接受身邊的人及動物離開自己,這是每個人都很大可能會經歷的事,是無奈及無常的人生的寫照。影片藉著慘痛的經歷側寫人生,是製作人的神來之筆。

樂,在於福寶遷往中國過著新生活的喜樂。牠從南韓前往中國,住在成都的大熊貓基地裡,雖然離開了爸媽,但可認識不少新朋友,且當地的自然環境遼闊舒適,適合熊貓定居。當爺爺到當地探望牠時,都覺得當地很適合熊貓居住,牠住在當地,他都很放心。現在牠重新過著新生活,應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快樂。

作為一齣以動物為本的紀錄片,《再》竟毫不吝嗇地呈現生命的不同面貌,讓我們反思生命,從而學懂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並學會如何享受生命中的每一瞬間。影片涉及的人生課題,相信是我們作為觀眾始料不及的重大「收獲」。

曉龍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二, 十月 1st, 2024 at 11:05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