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675期
《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地球交響樂》短評
歌頌團結的精神
一如以往同一系列的電影,《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地球交響樂》繼續歌頌團結的精神。片中的大雄較愚笨,不要緊;他學習速度較慢,不要緊;他學習能力較弱,不要緊。因為「天生我才必有用」,他都一樣,雖然不擅長吹牧童笛,但仍然在他與胖虎、小夫、靜香組成的樂團內擔任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與他們合作,即使他能力稍遜,依舊能為整個團隊作出或多或少的貢獻。片中他過度依賴多啦A夢的法寶的情節十分常見,而牠多次勸喻他要以自己的實力解決問題的對話亦司空見慣,今次以音樂為主題,突顯其在社會上容易被忽略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了解他們團結一致而竭盡所能地保存音樂的主要目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以自我為中心,想不到自己魯莽的行為對他人以至整個社會的影響。片中的大雄亦一樣,他不喜歡上音樂課,在「夢想實現簿」內取消音樂,殊不知世界上所有關於音樂的東西都突然消失,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演唱者不知所措,電視節目的播放受干擾等,社會上的「大混亂」,其實是他的無心之失。本集的《多啦A夢》一如既往,強調顧及他人的重要性,他只顧及自己,造成嚴重的後果,是此系列的動畫中常見的教訓。多啦A夢為他闖的禍善後,明顯是為了整個社會,以至整個世界著想,片中推己及人的教育理念,不言而喻。
無可否認,團結的大前提是顧及他人,當大雄知道自己應為他人設想後,便願意與自己的伙伴一起奏樂,並建立團結的精神。片末雖然他依舊是最弱的奏樂者,但他卻成為「救世」的關鍵人物。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瞧不起弱者,但他的存在卻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這就像大雄,他在團隊中有自己獨特的崗位和角色,即使胖虎看不起他,他依然承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責任。團隊中每位成員皆不可能同樣優秀,但他們每一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互相補足,彼此合作,便能建立優質的團隊。因此,當眾人甚至他都認為自己「可有可無」時,他偏偏肩負關鍵一刻最重要的責任,故我們不應瞧不起一些表面上能力比自己低的同伴,更不應矮化自己,小覷了自己無從取締的特殊角色。
《劫機1971》Hijack 1971
可接受的戲劇化與超級誇張
真人真事改編,1971年的真實劫機事件:他們的目的地是漢城,怎料被迫去北韓。開始時字幕已說明電影「戲劇化」處理。果然,開場的戰機「反轉再反轉」最後大派用場。
原來七十年代初,韓國的小型內陸客機仍然是螺旋槳,載人不多,只有近六十名乘客。通常「劫機」最好看的就是機上人物與劫機事件的互動串連,以及在三萬呎高空的驚險。這齣由河正宇主演,焦點固然是落在機師上,其實對乘客的個人背景著墨不深,但數個都足以起互動作用推展劇情。全片節奏明快,劫機者很快表露身份,拿出炸彈及利刀。你一定會問:如何將炸彈、利器帶上飛機?戲中沒說明,我只能以「內陸機」較寬鬆來解釋。機內引爆兩次炸彈,飛機穿洞仍沒事,委實堅挺!當然全片充斥著犯駁的情節,最後民航機當戰機來開,可謂超級誇張!但「空難片」好看之處就是要將這些放大一百倍、一千倍;在緊張刺激的圍幔下,筆者不欲去揭開,姑且讓其蒙蔽。況且劫機者(呂珍九飾)的動機令人心寒又心悒;邪惡國度妖言惑眾,在聞共色變的環境下又被歧視冤屈,結果走向極端。順從劫機者去一個比死更難受的地方,不如「攬炒」置諸死地而後生;所以出到「反轉再反轉」,我都會原諒。另外,「劫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全機幾十人就不能對付一個劫機犯?編劇當然有交代,並故意將危機一個一個推高,伎倆是成功的。
最後褒揚副機長的盡責,被炸得稀巴爛(雖然誇張)後仍然堅守崗位,以乘客生命為重,令人感動。
P. S. 別早走,片末有真實片段。
陸凌綠
《劫機1971》短評
機師的承擔精神
現今劫機的「意外」十分罕見,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南韓基層民眾生活艱苦,在南北韓對壘的緊張局勢下,部分民眾如與北韓有些微的關係,都會被視為間諜,他們飽受南韓調查人員拷問,「生不如死」,這便是《劫機1971》內劫機者對南韓社會極度不滿而肆意劫機的主要動機。
《劫》遵循傳統劫機片的套路,為機師戴上「光環」,講述他們有充足的責任感,又有高度的承擔精神,當乘客遇上危難時,他們奮不顧身地救助他們,雖然機師都是人,面對著持槍放炸彈的劫機者,會恐懼會膽怯,但他們盡自己所能地讓乘客在安全的環境下躲開劫機者突如其來的襲擊,最後安然無恙地離開機艙,是他們最大的寄望。泰仁(河正宇飾)是片中的副機師,即使在被劫機時感到害怕,仍然冷靜地不顧自己的性命,用身軀把炸彈對乘客造成的傷害減至最低。無可否認,導演金聖翰對他的英雄式描寫,有明顯的誇張成分,最後他的犧牲,突顯了他偉大的無私精神。
《劫》改編自真人真事,其起承轉合的編排甚具實感。一開始乘客如常地上機,假設機艙內的環境十分安全,對鄰座的乘客沒有戒心,認為自己很快會到達目的地。跟著劫機事件漸露端倪,劫機者講述自己的悲慘身世,由平靜突變為暴怒,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在其他陌生的乘客上,使乘客感到異常擔憂和恐懼。後來機師奎植(成東鎰飾)及副機師泰仁用盡一切辦法保障客機機艙內乘客的安全,制止劫機者的極端暴力行為,他「意外」地死亡,使一切歸於平靜。最後泰仁於危在旦夕下讓客機安全著陸,除了他及劫機者外,即使部分乘客受傷,他們的性命依然絲毫無損,這明顯是作為副機師的他努力盡責的成果。筆者相信《劫》的起承轉合與當時的現實相似,因為其直敘的模式與真實的事件沒有多大的「距離」,雖然副機師的「光環」可能有誇大的成分,但我們不能不承認,具有承擔精神是作為機師的基本條件,創作人為了達致戲劇化的效果而「神化」了泰仁,其實無可厚非。
因此,《劫》的劇本紮實,恰如其分地突出了片中的重要人物,讓我們在觀影後對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片中的泰仁明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無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罕見,擁有這種特質的人至今仍然寥寥可數。故責任感及承擔精神的崇高價值值得珍惜,這亦是現今新一代的年青人急需學習的珍貴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