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625期
《藍甲蟲》Blue Beetle
以家人來要脅是不奏效的
初看片段的確覺得造型是蜘蛛俠與鐵甲奇俠的混合體,但看下去,聖甲蟲上身其實跟「毒魔」更相似。主角海梅卻跟蜘蛛俠一樣是年輕人,剛剛大學畢業,但背景則相反,海梅有完整家庭,三代同堂。
一般英雄片主角都是背負仇恨或責任,自己單打獨鬥,但本片主角是在充滿家人的愛與支持下對付敵人,屬比較罕見。很喜歡片中一句對白:「家庭不會令我變弱,只會讓我變得更強!」
藍甲蟲何以設定為拉丁裔?我想:一來以墨西哥的濃厚家庭觀念對比出歹角背棄家人的絕情。二來有色人種當主角是趨勢,三來乘機批判一下財富不均的全球現象。(不過墨國應該會在不久將來富起來,墨西哥加油!)
若以英雄片而言,能兼顧社會議題已不可多得,雖然特技打鬥見慣亦平常,但總算製作認真,節奏明快,攝影、配樂出色,充滿拉丁風情。人物刻劃不錯,連反派Carapax「不毀者」亦有交代,加強了人性的描繪。只覺久違的Susan Sarandon 有點浪費,佔戲不多無甚發揮機會。散場時聽到鄰座觀眾對話:Carapax小時候(約十歲)遇到(反派巨頭)Victoria她看似三、四十歲,現在Carapax四、五十歲,好像跟她一樣,沒可能吧?你算一下,現在Victoria 應該是七十多歲才對!年齡不相稱,亂來…。我很想插咀:那位是Susan Sarandon,的確是七十多歲了!又沒錯,Susan Sarandon 不知是否整容還是電腦美圖,皮膚光滑緊緻,洋婦而言,的確Keep得很好!
DC的超級英雄歷史悠久,這位藍甲蟲很早出道卻不為人知,後來才被DC購入,現在拍成第三代藍甲蟲。這集壞人全部已死,只期待片末的召喚能成為續集吧!
陸凌綠
《忍者龜:變異危機》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 Mutant Mayhem
多得精彩美術彌補劇力不足
原來40年了。八、九十年代是港產片盛世時代,談《忍者龜》不得不提嘉禾,當時就是鄒文懷購入版權與美國合作拍了真人版《忍者龜》,全部由香港武師扮演,真功夫;當年洋人最愛中國功夫,結果大賣。而隸屬嘉禾的成龍也憑多部功夫片順利打入荷里活。直至今天,電影也找他來(英語)聲演史普林特(老鼠)師傅,認真賞臉。筆者看的是粵語版,不知他配得如何?但當年真人版四龜的粵語配音是Beyond。
《忍者龜》來到今天,對我們此等老餅當然新鮮感不再,有的只剩下「懷緬」;再多也是對美術的驚歎。沒錯,論劇情真的不值一哂,只有「粗糙」的手繪畫風令我眼前一亮。雖然之前有類近的《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但這次是更加Freestyle,仿2D手繪又變作3D,製作上有一定難度;唯今天AI超勁,要甚麼風格也能模仿,畫師人手肯定省卻不少。視覺效果確實耳目一新,色彩濃烈,配合高速的動作打鬧,漫畫味豐富。可是由頭到尾都如此強烈的話,眼睛就相當疲勞!整齣電影不論動作武打,鏡頭運動、節奏,都有點像昔日港產片;潛移默化下,港產片對荷里活確是影響深遠的。
這趟「忍者龜」標榜Teenager;但不知美國的少年眼中是否只有Prom「畢業舞會」?幾乎每次一談青少年,就會有Prom!其實時至今日,要結識異性談何容易,還需要一個「畢業舞會」嗎?筆者是老餅也覺得老土啊!而整套影片充斥的街頭文化、語言方式、行為舉止…,看來確是比較適合美國小朋友。
當然荷里活電影離不開政治正確,「大愛包容」永遠是主題;甚麼變種生物被排擠,還不又是甚麼種族問題,每套片如出一轍,你不厭我也悶了吧!
老實說,在今天香港市場,小朋友還會對幾隻會打功夫的人形龜感興趣?嘉禾神話,俱往矣。
陸凌綠
打破傳統英雄片的格局
在電腦CG特效盛行的年代,《忍者龜:變異危機》回歸傳統的手繪動畫風格,有反璞歸真的意味。過往忍者龜都會以變種人的身分出現,扮演英雄的角色,拯救自己及人類,今趟「返回」傳統,的確在內容方面縮短了其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變》內忍者龜已非無所不能的英雄,雖然牠們因感染綠色液體而使其體能及身手比人類稍佳,但牠們仍然需要人類的協助,才可擊敗其他破壞社會而體能更強勁的變種「昆蟲人」。牠們與人類通力合作擊敗「昆蟲人」的情節,正好表明平凡的人類都有能力有責任拯救自己居住的地球,在危急關頭,牠們都需要人類的幫助,才可擊退強敵。與其說「人人都是英雄」,不如說當時的世界內根本沒有「英雄」。
另一方面,即使《變》把焦點放在忍者龜的言語和行為上,仍沒有忽略牠們的老鼠爸爸,讓其對角色的描寫顯得多元化。本集由始至終,老鼠爸爸都沒有死去,牠甚而成為協助忍者龜擊敗強敵的重要一員,至於其他改邪歸正的昆蟲及動物變種人,最後成為牠的好朋友,這證明編劇描寫忍者龜之餘,並沒有忽略其他變種人。此「平衡式」的描寫貼近現實,因為現實世界內有些人會較為突出,在普羅大眾面前的曝光率較高,但其他平凡人都會成為整個社會的一部分,仍然會有值得敘述描寫的價值。故創作人拿走忍者龜的「光環」,把更多的鏡頭放在較平凡的變種人上,明顯是為了滿足普通觀眾像平凡的變種人一樣都需要被重視的心理需求。
此外,忍者龜與我們相似,容易被表象蒙蔽,但當我們挖掘表象背後的內蘊時,便會找到同一物種的多元性。牠們自小被老鼠爸爸「薰陶」,誤以為所有人類都是壞蛋,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只願意留在地下水道內生活,以躲避人類的襲擊,這是牠們從小認知的表象。但當牠們親自接觸人類後,便會發覺人類有好有壞,看見醜惡的壞蛋之餘,亦會看見善良的人類,女記者愛普便是其中一例。我們很多時候都像牠們,遇上醜惡的敵人時,便會覺得整個世界黯淡無光,但遇上善良的朋友後,便會看見整個世界充滿光彩的另一面。因此,《變》打破傳統英雄片的格局,其描寫對象及角色視野的多元性,已證明創作人有粉碎舊有框框的強烈意圖,亦有貼近現實的鮮明取向。
曉龍
《全個世界都有電話》短評
生活化的「筆觸」
創作源於生活。導演黃浩然把自己的生活經歷放在《全個世界都有電話》內,讓觀眾思考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片中鍾哲(周國賢飾)住在離島區,坐船至中環後才得悉自己的智能手機留在家中,由於約了昔日的中學好友在外,故不方便返家取回手機,遂造成種種的不便。
首先,他不記得聚會的相關資料,亦不記得好友的手機號碼,只記得太太Ivy(蔡思韵飾)的手機號碼,唯有四處找電話致電給她。當他借不到電話時,唯有依靠她致電給好友以獲取聚會的資料。很明顯,現今的人類用了手機後,已過度依賴手機幫助自己記住所有事情,以往我們善用記事本記錄資料的功能已完全被手機取代,一旦沒有手機,我們便會像他一樣徬徨無助,彷彿失去了自己的「記憶力」,不單遺失了重要的資訊,遑論能如常地生活。
其次,他不清楚聚會舉行的確實位置,只對其私房菜餐廳所在的大廈有模糊的印象,需要依靠GOOGLE地圖尋找,唯有到售賣手機的店鋪借用供顧客試用的手機上網,為免職員趕走他,他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尋找該大廈確實的位置。很明顯,現今的人類用了手機後,已過度依賴手機的上網功能,以往我們會拿著香港地圖集以搜尋地點的功能已完全被手機取代,一旦沒有手機,我們便會像他一樣不知所措,彷彿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感」,不單找不到該大廈確實的位置,遑論能準確無誤地抵達聚會的地點。
再者,他無可避免地讓太太與自己中學時代的初戀情人Ana(韋羅莎飾)對話,以獲取其與Ana及Raymond(陳湛文飾)聚會的資訊。很明顯,在科技進步的時代,智能手機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私人物品」,當他迫不得已地請求太太幫忙時,讓她無限制地進入自己的「私人空間」,造成一種仿如失去了自己的尷尬,一旦沒有手機,由她擔任其手機的「主人」,我們便會像他一樣不自在,彷彿失去了自己的「保護網」,不單在旁人面前「赤裸」地展示自己的一切,遑論能有效地保障自己的隱私。
因此,《全》讓我們反思智能手機本身與水一樣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弔詭特質。沒錯,我們可以用手機上網找資料、買東西、與身處海外的親戚好友見面對話等,但我們過度依賴它,失去它後,卻會使我們失去記憶,迷失方向,忘記隱私。故導演透過《全》讓我們察覺科技進步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其生活化的「筆觸」,仿如晨鐘暮鼓,實在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