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624期
《鬼咁多大屋》 Haunted Mansion
給沒有「鬼屋」的香港觀眾
Haunted Mansion「鬼屋」是世界各地迪士尼樂園均有的項目,唯獨香港沒有;而以Mystic Manor「迷離大宅」替代,亦是香港獨有,其他地區是沒有的。所以沒有到過其他迪士尼樂園的觀眾可能只認識「迷離大宅」,投入感不及到過「鬼屋」的觀眾。迪士尼總喜歡將自己樂園內的項目拍成電影,之前有「加勒比海盜」(香港同樣沒有)的《魔盜王》系列,《明日世界》更是園區。
「鬼屋」這項目歷史悠久,五、六十年代已經存在,筆者年少時第一次到迪士尼樂園看到類似全息影像的鬼魂在起舞,不禁嘖嘖稱奇!時移世易,隨著科技日益進步,人們對樂園「鬼屋」的「讚歎」明顯不及從前。
原來「鬼屋」早在二十年前(2003年)已經被拍過,同名《鬼咁多大屋》(The Haunted Mansion ),現在再來翻拍吸引力何在?迪士尼樂園的「鬼屋」一向老幼咸宜,如果不販賣驚嚇恐怖核突,難道賣特技?在電腦特技天花龍鳳的今天,還有何伎倆能刺激觀眾眼球?那麽賣故事吧,對不起,此片連說好一個鬼故事也談不上。首先人物設計是一大敗筆,四個所謂捉鬼專家:一個發明了能拍攝鬼魂相機的天體物理學家(主角)、一個神父、一個歷史學家、一個靈媒。人物多而無當,神父的角色完全是廢!另主角拍攝鬼魂又有何需要?來證明有鬼?住進去的母女是感覺有鬼才叫你去捉鬼!證明給誰看?多餘。歷史學家起的作用也很少,最有用的可以說是靈媒,但其實屋中已有一個更勁的「水晶球」…。四個人的功能根本就可以綜合為一個,分開不見得能增加任何戲劇效果。而母親設定為醫生更所為何事?廢!拖拖拉拉,事件以對白交代,口水多過茶,又總說不出所以然,劇情鬆散,笑料欠奉,兩個小時多真箇悶出鳥來!只有最後群鬼覺醒調轉槍頭有點意義和那大廳內群鬼起舞、嘩鬼在吊燈上搖曳、演奏管風琴等場面與樂園「鬼屋」一模一樣,能勾起樂園迷回憶,其他都乏善足陳了。
縱使影片不濟,電影公司的宣傳卻值得一讚;那「鬼咁多大屋」的售樓宣傳海報的確出色,最重要是夠貼地:今天樓市下跌,大劈價666萬豪華大宅一幢!抵到爛!
可惜都無人問津。何解?有些暗物質比鬼更恐怖!完。
P. S. 看官不妨找舊版本來看,何謂「說好一個故事」,自己判斷。
陸凌綠
對迪士尼鬼屋迷的吸引力
每逢萬聖節,都會有一些鬼片上映,現時未到鬼節,《鬼咁多大屋》在暑假上映,香港的發行公司明顯把此片定位為喜劇多於鬼片,希望一家大小魚貫入場地欣賞溫情洋溢的家庭「恐怖」片,享受其驚慄氣氛帶來的神祕感,並沉浸在精細「雕琢」的鬼屋的藝術作品內。
無可否認,《鬼》的賣點不在於其內容,我們僅看預告片,已對其鬼故事的主線情節略知一二,很難說會有任何驚喜,但其精心設計的鬼屋,的確勾起迪士尼鬼屋迷以往玩鬼屋遊戲的集體回憶。特別是他們在童年時於鬼屋內遊走的深刻印象,那種在萬聖節期間享受「被嚇」的經歷,彷彿重現在他們的眼前。俗稱「吃老本」,《鬼》依靠美術設計補救了空洞的主線情節,他們在無意間「碰見」舊日在腦海內縈繞不斷的畫面,確實讓他們有很強的看電影意欲。因此,他們應是《鬼》主要的目標觀眾。
另一方面,《鬼》內「濫竽充數」的角色,包括假扮Father Kent(奧雲威爾遜飾)而懂得驅魔的神父及假扮「通靈KOL」Harriet(Tiffany Haddish飾)的網紅,他們插科打諢的笑料,使筆者想起八九十年代在香港流行一時的恐怖喜劇。那時候幾位「驅魔人」合力趕走惡鬼,但其實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位懂得驅魔,只以此「特殊技能」為自己的賣點,以賺取足夠金錢維持生活。那種以假亂真的錯摸橋段,他們在真正的惡鬼面前扮作鎮定,實際上卻膽戰心驚的情節,與上述《鬼》裡的笑料不謀而合。可見《鬼》能勾起亞洲觀眾對舊日港產恐怖喜劇的集體回憶。
不過,除了上述觀眾,其他觀眾很大可能對《鬼》不感興趣,特別是一直以來支持迪士尼電影的家庭觀眾。即使《鬼》裡的親情和愛情仍然感人,其整體上家庭及兒童的元素都不算突出,特別是嘉比(Rosario Dawson飾)的兒子Travis(Chase Dillon飾)的演出較平凡,很難說得上可愛,他與她生活化的互動亦在意料之內,其觀賞的價值不高。唯有依靠奧雲威爾遜生動的演出,其刻意「製造」的笑料才可引起觀眾的陣陣笑聲,其誇張的身體語言才可抓緊我們的注意力。
曉龍
《陰目偵信》短評
小伙子的小製作?
由ERROR擔綱演出的《陰目偵信》遵循傳統恐怖片的套路,由一群誤打誤撞的小伙子斬妖除魔,他們的團隊「凹凸不一」,慶幸能互補不足,具有八九十年代港產恐怖喜劇的風格。他們捉妖趕鬼的動作鏡頭,與惡鬼大打出手的場面,明顯取材自過往同類型的本土電影,其向前輩致敬的心意,不言而喻。
片中他們大戰「平安樓」的煉鬼集團的主線情節,有一定的可觀性,小太郎(何啟華飾)與懂得說話的日本古刀的互動,亦別具新意。ERROR四人各施己能,盡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本色,例如Patrick(郭嘉駿飾)的外表戇直,表面上笨拙,實際上頭腦靈活,總在緊張關頭化險為夷;石頭(梁業飾)有陰陽眼,能看見鬼魂,在驅鬼方面有重大的貢獻。角色設計具心思,對其言語行為的描寫亦不算膚淺,唯基於商業市場的考慮,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略欠深入,導致角色欠缺立體感。
此外,低成本小製作所運用的特技難免粗疏。片中所謂的「鬼」,以較模糊的形象出現,其「突襲」式的攻擊,難以稱得上震撼。唯其出現仍然別具特色,筆者相信創作人已絞盡腦汁在固有的框框內創新猷,如今「低階」的特技,可能是在控制成本的艱難情況下,無辦法之中的辦法。
由此可見,《陰》具有懷舊的本土色彩,但礙於商業市場和製作成本的局限,其創作難免被「綁手綁腳」,但願新導演梁國輝在不久的將來,獲得較多資源的情況下,創作的影片的整體成績會比《陰》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