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毒3人在天涯》短評

人性化的處理?

作為一齣犯罪動作片,《掃毒3人在天涯》在邱禮濤執導下,動作及爆破場面震撼,飛車鏡頭有一定的可觀性,與他過往拍攝的動作片不惶多讓。不過,他的電影劇本很多時候成為被詬病的地方,雖然今次整體的故事內容較簡單,部分細節有值得置啄之處,但其主線情節仍算言之成理。

片中張建行(郭富城飾)為康素差(劉青雲飾)擋子彈,歐志遠(古天樂飾)為素差開車殺人,使素差對行和遠都深信不疑,認為他們是真正的毒販,而非臥底警察。無可否認,行和遠勇於為素差「犧牲」,的確能取得素差的信任,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對身邊人隨著年月累積而成的深厚感情是人性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素差與行和遠在生死關頭「出生入死」,讓素差視行和遠為好兄弟而對他們沒有戒心。行和遠明顯看中了素差重情重義的人性「弱點」,最後行和遠逮捕素差,秉公辦理,是其盡責的表現,但未免欠缺了一點點人性。倘若行和遠顧念舊日與素差之情而勸其為警方做事,將功補過,與強行逮捕素差的情節比較,前者的編排較符合人性本質,亦較合理。

此外,行在中槍命危之際於金三角獲得Noon(楊采鈺飾)的照顧,對她產生一點點感情,本屬人之常情。他感謝她的幫忙,買小禮物送給她,亦是良好人性的表現。當自小照顧她的爺爺去世後,她掛念爺爺,每天拜祭,不願意離開金三角,當他得悉泰國軍方空襲她的居住地點時,他要求她離開金三角,並移居香港,但她卻萬分不願意,堅持要留在金三角。她對原居地的深厚感情,其實與行和遠在片末返回香港時表露自己對原居地強烈的歸屬感同出一轍,一個盡攬香港景色的廣角鏡,已不言而喻。可見她與行和遠是同一類人,對人對事對物皆有情有義,與未經深思熟慮動不動便離開香港的居民,實在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掃毒3》表面上是動作片,實際上是窺探人性及現今社會世態的劇情片。邱禮濤為符合市場要求而放進大量動作和爆破鏡頭,緊扣著觀眾的注意力之餘,仍然不忘言志,藉著行和遠對香港的態度,抒發自己對原居地的深厚感情。他在商業化的縫隙內依舊表露人性化的在地情懷,保留一點點個人的風格,其在藝術方面的堅持,實屬難得。

曉龍

《奧本海默》Oppenheimer

路蘭再一次賣弄技巧

基斯杜化路蘭與戲中主角奧本海默一樣,有無限的追求。從軟件到硬件,路蘭每次都愛挑戰自己同時亦挑戰觀眾。這次以70mm菲林IMAX格式拍攝,菲林還要柯達專誠製造出來(一部份還要是黑白),可謂前所未有大陣象!至於挑戰觀眾……

眼見鄰座仁兄從頭睡到尾,連原子彈爆炸也沒有驚醒,可想而知路蘭劇本的威力。沒錯,因為海量的對白與沙量的人物足以淹浸閣下大腦神經,從而進入休眠狀態。還有路蘭最喜歡的顛倒時序,也突破閣下的觀影經驗;別以為黑白就是「過去」,原來黑白是「最近」,「彩色」才是「過去」;而彩色又有不同階段,殊不簡單。幸好大導演技巧高超,故事尚算說得清楚明白,用心地看,都能瞭解來龍去脈;但這個「用心」都頗費力。

其實熟悉奧本海默的人有多少?「原子彈」就熟悉,但誰發明?理會的人並不多。那今次有機會讓大家去認識了,但切入點卻是一個聽證會。在對此人毫不認識下要理解這個聽證會,人物又分不清誰是誰的話,部份觀眾已經宣佈投降。再者這傳記片戲劇性不強,沒有太大的跌宕。因為由始至終奧本海默都是自願去配合研發製造原子彈,這委實又是一個科學家趨之若鶩的成就,沒懸念;唯一只有其內心掙扎,戲劇上沒有太大的衝擊。至於兩個聽證會也是一面倒,奧本根本全無還擊之力。在喋喋不休的對白下,縱使路蘭施展剪接、時序交錯的花招,觀眾仍然難以投入,只暗忖:原子彈爆未?誠然大部份觀眾都是被那16K的原子彈吸引進場,誰會預計去接受耐力挑戰?

老實說,導演在技術上是完勝的,最重要一幕原子彈爆發,採用了聲畫不同步的手法來表達,震撼力比想像中強(當然拜託IMAX)。他堅持不用電腦特技,連原爆都要真,怎麼做?特技師你自己諗掂!路蘭的執著無疑是對業界起積極作用,但成本效益是否成正比?出來的效果於普羅觀眾而言又是否有很大區別?我從來都覺得特技是服務故事的,故事薄弱,天花龍鳳的特技又如何?

路蘭要拍《奧本海默》,總有他的原因。對日本的疚歉?借古喻今抨擊國家?反戰?我歸納為一點:「人」比任何武器更恐怖!

陸凌綠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二, 七月 25th, 2023 at 12:58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