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Babylon

回饋電影行業之作

三年疫情過去,仿如二戰後百業待興、重新出發。當史提芬史匹堡拍了自傳式電影《法貝曼:造夢大師》啟發新一代電影人後,《星聲夢裡人》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又一次展示功架作品、回饋電影行業;這是一部比電影行內人看的電影,普通觀眾未必能代入,正是所謂票房失利原因,但作為行內人別有一番韻味,一部為院線大銀幕而生的電影,觀眾真有眼福看到大製作;單是頭半小時已經驚為天人,不是隨便一位導演可以處理到?7800萬美金超值。

一個行業,需要薪火相傳才能恆久致遠,這才是正道;當年《超能風暴》在香港拍攝,荷里活製作都為香港提供多個實習生機會,睇過拍戲便知如何製作;反觀香港不斷製造一片導演之事,也許有創意但全無實行經驗(白紙一張如何薪火相傳?);另一種新導演是有製作執行經驗但全無創意、創作能力的副導演,這種多被電影老闆看中,只因全無創意,大可抄襲都識掛!?怎樣都能拍得完。

啟示:《巴》展示了大場面製作,及行內名利圈各種事,確一絕;香港未來製作只看到越拍越細、越拍越爛,橫手營銷算吧;如到一間餐廳,客人比十元,有多少係租金、員工、老闆利潤、廣告營銷,可能只有一兩元才是真正食落肚,正如現今影業狀況。

Kepa

荷里活一代浮世繪。

開場接近三十分鐘的迷幻大派對相當震撼,盡現荷里活背後紙醉金迷、色慾橫流的狂妄萎靡,目不暇給之餘又具壓迫感;攝影、燈光很有大衛連治的味道。

影片大多真人真事改編,所以看起來頗有窺秘感覺。先來是女星妮莉娜奈(瑪歌羅比飾)如何上位,雖是老生常談,卻有趣動人;光是「眼淚控制」(註)的一場已將這人物發揮得淋漓盡致。畢比特飾演的巨星積康納由盛變衰是一個時代見證。令我詫異的是杜比麥奎爾,一反平時正義凜然的蜘蛛俠,飾演一名黑幫頭子,那種陰濕眼神與鬼魅殺氣令人不寒而慄。而墨西哥小子到荷里活闖出成就,當然也代表著新移民的一種嚮往與希望。至於李麗君與畢比特突如其來的廣東話對白,我頓感興奮,證明導演「都識啲嘢喎」;心想1927年的美國華人,多數也該是廣東省賣豬仔過去的(後來我們稱的「金山阿伯」),說廣東話很正路,若說普通話就貽笑大方了!

如果尋夢是骨幹,默片到有聲片就是血肉,巨星隕落就是經脈了。導演有序地將這個「夢巨人」重塑並活起來,舞動得花枝招展,誘人奪目。急速的剪接與頻繁的影像,加上緊湊目眩的敍事技巧令你喘不過氣!默片時代的片場軼事有趣寫實,至有聲片「爵士歌手」又是一個轉捩點;難怪片中三番四次出現《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正是關於默片過渡至有聲電影的故事),當然1927年此片仍未誕生,只是導演技巧上的溫馨提示而已。「聲音」是本片關鍵,配樂當然非同凡響,全片配樂精彩出色,帶動影像氣氛又鼓動情緒,奪「最佳原創配樂」金球獎乃實至名歸。

導演刻意將片末的黑幫十八層地獄與片首的迷幻色慾派對呼應;同樣噁心邪惡,頹廢墮落。當你見盡繁華背後的陰暗面時,冷不防又來個迴光反照,倒敍一生;美夢與惡夢,富麗堂皇與污煙瘴氣,複雜又混亂的第八藝術,始終是可恨又可愛。三小時多見盡光怪陸離舊日荷里活,影痴們應當心滿意足。

註:已故藝人蘇杏璇(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亦有此控制眼淚絕技,她說是專業演員應有的演技。證明導演並非誇張,是真有其事。

陸凌綠

《絕地迫降》Plane

從來最恐怖的,都是人禍。(下有少許劇透)

別以為是空難片,也別以為「絕地」是北極或沙漠等處境,凶險原來是絕地上的人!

開首三分一的確是空難。飛短途小型客機,乘客只有十多個,注目的當然是主角機長(謝拉畢拿飾),有趣的是副機長來自香港(頓覺很有親切感)。雖然都是機艙戲,過程驚險刺激,有張力。最終脫險,當然好戲在後頭。

飛機墜落不是荒島,是菲律賓的三不管地帶,游擊兵團荷槍實彈,擄人勒索;令我想起早陣子緬甸、柬埔寨的甚麼KK樂園詐騙擄人事件…。如此不毛之地當然要僱傭兵去營救!從空中驚險到地面,毫無冷場。高潮槍戰頗有看頭,動作爆破可觀又逼真,機長與拍檔在人性上亦有著墨,只是略嫌浪費乘客角色,多加描寫,戲味會更濃。此類片種,劇本算寫得扎實,漏洞與犯駁位不多,起碼去營救的航空公司也有開大會,人馬疊疊,有點聲勢。

最終拍檔仗義扭轉大勢,人質得救,總算在這人禍處處的絕地上露出一點人性光輝。觀眾冒汗的個多小時終得喘息。

陸凌綠

大美國的英雄主義

一直以來,荷里活電影在推崇大美國主義方面不遺餘力,《絕地迫降》亦不例外。片中的客機因天氣問題被迫在菲律賓的三不管地帶內降落,此地區由一群恐怖分子管理,菲律賓政府曾派兵干涉,但無功而還,其後由美國派軍出擊,差不多剷平整個地區,才成功拯救原本在機上的乘客。很明顯,美軍軍人比那些恐怖分子強勁,前者一出手,便把後者打得落花流水,更把之前機師托雷斯(謝拉畢拿飾)與殺人犯(麥克寇特飾)與恐怖分子力戰而寡不敵眾的頹勢一掃而空。美軍軍人代表的大美國主義,正好以壟斷性的優勢壓倒恐怖分子,其精英式成功,算是預期之內,但顯然欠缺新鮮感,因為在《絕》之前有類似情節的荷里活電影實在多不勝數。

《絕》是「謝拉畢拿救全家」的又一例子,即使他是一位機師,仍然多才多藝,懂得開槍,擅長打架;亦有優良的品格,具責任感,以乘客的性命為重,為了他們著想,可以隨時放棄自己的生命,是受普通人敬重的英雄。雖然他不是史泰龍,但憑著以人命為重的良心,以及超強的體能,盡己所能地保護他們。《絕》裡的托雷斯是過往勇敢機師的「複製品」,謝拉畢拿又不是第一次飾演類似的角色,他的英雄式演出全是預期之內,能提供官能上的緊張刺激,但欠缺了與別不同的創意。

因此,《絕》是中庸之作,喜歡看美國人如何再一次大戰恐怖分子的全球觀眾絕對不會失望,但期望看別具新意的動作片的觀眾卻可能失望而回。

曉龍
《超神經械劫案下》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喜見我們的港產片重現。
有動作;有槍戰;有搞笑;有黑色;有恐怖;還有特技…最重要是有我們香港人的解讀,看得更開心!
從解款員的「宗旨」開始已經知道意有所指,利用嘟姐的電台廣播自嘲更加抽離幽默。全片不經意地滲了今時今日或某時某日的處境和狀況,位置恰到好處,不起眼又寓意深長(不像《正義迴廊》般突兀造作,弄得正詞反解)。
以「食夾棍」作大橋,此類表面顛喪的戲,演技與節奏很重要。戲中以白只表現最好,而亮眼者有久違了的麥浚龍,這名黑幫頭目的生意呼之欲出。軒公則稍嫌平穩,王菀之是見她一次進步一次。還有影壇新人(電視上表現不差)帥哥魏浚笙,想不到搞笑戲亦演得頭頭是道,節奏掌握很好,很有潛質,可多方面發展,不會被外表局限。另外幾名「動物演員」亦表現優秀,佔戲不多但搶鏡!
導演以漫畫手法去展現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你黐線,我必須比你更黐線,所以「滿天神佛」的結局很精彩,只有這樣才突顯你眼前的狀況。而末段解款員的「覺醒」…繼而的「正常」…再者在新世界活下去…看得我眼濕濕。
故事橋段雖然老套,但投射出色;在諸般障礙的今天能有此佳章,夫復何求?
陸凌綠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三, 二月 1st, 2023 at 19:51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