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四月
影評快訊第359期
《伊朗式遷居》
偵探懸疑的「伊朗式」,與以往系列略有不同。
英文片名叫The Salesman,其實即是戲中戲的舞台劇《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 ,當然內容上以至主題,亦有少許相關;同樣都是闡述一種社會面貌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影片出色之處,就是留白,讓人可以從多角度去理解、去思考。
今趟阿斯加法哈迪的手法有點不同。故事是一單「風化懸案」,當事人沒有報警,到底箇中發生甚麼事呢?為增加懸疑性與思考性,導演故意沒有明言一切,待觀眾去猜。過程中,觀眾會代入丈夫角色,想知道發生甚麼事?追尋、緝兇。到後來,峰迴路轉,觀眾又會跳出來擔當「判官」角色,去審判「對」與「錯」。如此格局,若是西方的荷里活片,可能只是不甚了了的一套類型片,但嵌入對「性」保守與嚴苛的回教國家,就變得有趣了。當妻子被襲,伊斯蘭教的丈夫會是甚麼心態?處理的方式又會是怎樣?片中人物包括學生、鄰居、友人又是否如我們普遍認知的穆斯林呢?故事牽涉「道德」、「倫理」,「對」與「錯」等價值判斷,作為外國人,我們的看法又是否一樣?導演憑此等問題,不單提供了廣闊的思考空間,更描畫出今天伊朗人的精神面貌,有意思。
陸凌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