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短評

大快人心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讀者都會知道,1900年是滿清政權衰弱的年代,當時正值八國聯軍之役,中國處於任由列強宰割的階段,內憂外患之際,身處美國唐人街的華人地位甚低,《唐探1900》強調當時華工對美國的貢獻,重視他們在美國經濟和交通發展方面不可或缺的角色,大罵當地的外國人,可替中國人發洩不滿的情緒,實在大快人心。特別是白軒齡(周潤發飾)從礦工至大亨的發跡史,突顯當時華人不斷努力,抱著永不放棄的精神,抓緊機會,終取得獲得認同的傑出成就。他成功的例子,確實鼓舞人心,周潤發從窮人至富人的演繹,從頹喪失落至自信自傲的心理狀態的掌握,皆恰到好處,能準確地捉摸角色的精神狀態,亦精準地拿捏其內心世界的轉變。他「寶刀未老」,從他今次適可而止的演出,已可見一斑。

阿鬼(王寶強飾)身為華裔印第安獵人,維持一貫外露誇張的演繹,把角色經常欲出人頭地的心志表露無遺。寶強本來健碩的身形,已讓他具備飾演此角色的條件,加上他一直以來粗獷的演出風格,使他與角色融為一體。即使他被詬病為「演出過火」,仍然讓外顯的身體語言配合印第安獵人先天開放而充滿活力的特質。導演陳思誠及戴墨精準的選角眼光,實在不得不讓筆者佩服。寶強以演繹小人物上位,今趟表面上是小人物,實際上是「大人物」;表面上傻頭傻腦,衣著不修邊幅,做事不拘一格,實際上細心謹慎,見微知著,運用不一樣的手法,揭開兇殺案的真相。凡事不可只看表面,對人的判斷亦一樣,表面上很笨的人實際上可以幹驚天動地的大事,阿鬼便是其中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雖然《唐》的查案過程有點老掉大牙,揭露真相的過程有點順理成章,兇案中的陰謀在其他同類電影中亦算常見。那種「人為的意外」在中外不少電視劇及電影內隨處可見,如要延續《唐探》系列,下次編劇必須想一些新點子,否則,必定會有重覆而欠驚喜之弊。不過,如上所述,演員的演出確實是《唐》的一大亮點,觀眾僅看上述兩位演員淋漓盡致的表演,仔細地欣賞他們渾身解數的演繹,細心觀察他們對角色小動作的捕捉,精心地了解他倆合適的身體語言,其實已值回票價。

曉龍

《美國隊長4:勇敢新世界》Captain America: Brave New World

當超級英雄變成凡人……

從來,看漫畫就是想脫離現實,去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超級英雄的出現,就是因為我們凡人打不過太多的壞人,希望有比我們強的英雄來拯救。但近十年多,見到MARVEL的電影都因為遵從某些政治正確原則而越趨反英雄;直至本片,名正言順地告訴大家:「我是一個凡人!」那,我看漫畫幹啥?

本片帶你回到現實世界,美國總統清清楚楚站出來,並成為主角;還要挑起一些國際糾紛,甚至戰爭,然後由兩個凡人去圓滿解決。我不想去猜度箇中的政治含意,只是覺得,本來的英雄片已經是去到打外星人的階段;穿梭多重宇宙的階段;武器是超越一切現今科技的階段……,突然間你要我回到凡塵,面對現實的政府,面對一切的政治黑暗,還要是土炮的戰機與飛彈……情何以堪?

由於處境尷尬,劇本的邏輯也成問題,如高智商反派The Leader將總統變為Red Hulk的動機?Red Hulk是完全被The Leader操控抑或仍有自由意志?若有自由意志(結局說明是有的),那麼The Leader可慘了,製造一個比自己強千倍的人出來?一隻手指可以捽死你啊!最後The Leader又無條件束手就擒……。總之是一堆堆的問號。

撇開問號,兩隻「飛隼」(仍是喜歡叫他飛隼)的「現實」空戰場面仍是可觀的,速度感與聲效一流,開火、攔截等都做得不錯,放在一般現實戰爭片中是搶眼吸引的。而「新美國隊長」發放的細小無人機靈巧利落,執行任務也煞是好看。結尾在櫻花樹下的「隻揪」,在英雄片來說也算有新意。當然可以表現得更有美感。

至於重組「復仇者聯盟」?我看真的不必了。反而期待預告片的《雷霆特攻隊*》Thunderbolts*,聽到懷舊歌曲”Nothing’s Gonna Stop Us Now” (註)(林子祥曾改編的《敢愛敢做》,最搞鬼這歌是當時《神奇兩女俠》的主題曲)很有衝動想看,更愛珠圓玉潤的「黑寡婦」!

凡人就凡人到底,「*」的意思可能就是這樣。

註:原版電影”Mannequin” 《穿梭夢美人》主題曲

陸凌綠

《看我今天怎麼說》短評

平淡正面的描寫

導演黃修平繼《狂舞派》、《那一天我們會飛》後繼續關注不同類型及界別的青少年的生活。《看我今天怎麼說》聚焦於聾人青年的成長過程,有些全用手語與別人溝通,有些用人工耳蝸,有些依賴助聽器。片中三位主角子信(游學修飾)、素恩(鍾雪瑩飾)和Alan(吳祉昊飾)突破自己先天的限制,追尋理想,其堅毅不屈的精神,勇於嘗試的態度,實在值得敬佩。

子信在年幼時是頑皮搗蛋的壞學生,因為他嚴重失聰,需要用手語與別人「說話」,當時偏偏被校方禁止,導致他向學校的制度作出頑強的反抗。當年他多次被罰的經歷,已證明當時香港教育制度對聾人的歧視收窄了他們的發揮機會,直接使他們處於「弱勢」。幸好他沒有因此放棄自己,反而在替人洗車維生之餘,還會努力學習潛水,追尋自己的夢想。其後他在香港無法進一步地發展自己的潛水事業,遂努力學習英文,去美國深造,他積極努力的態度,實在勵志,是聾人的榜樣。

素恩在母親的培育下,雖然被禁止學手語,但在人工耳蝸的「協助」下,比別人付出多兩倍的努力,最後成功入讀大學的精算系,可以像健聽人士一樣生活。無可否認,她剛剛出來工作時,只成為國際性大型企業的「吉祥物」,因為此類公司以她為接納聾人的證據,藉此表現其作為平等僱主的正面形象。她沒有因自己不能學以致用,未能成為精算師而放棄自己,反而勤奮地學習手語,希望做一些有意義而為自己帶來滿足感的工作,在學校的課堂內充當老師的即時手語傳譯員,正好實現她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理想。

Alan從小跟隨子信學習手語,但亦使用人工耳蝸,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成為攝影師。雖然他本來就是名符其實的聽障人士,但如果我們沒有留意他配戴的助聽器,根本就不會察覺他失聰的事實。與另外兩位主角比較,他最具「真實感」,因為他並非演戲,能做真真正正的自己。真人與角色的融合,讓我們可以從他的角度體驗聾人在社會上掙扎求存的苦與樂,他在工作過程中貌似輕鬆,其實需要承受比一般人更大的壓力,表面上愉快地過活,實際上每天「過關斬將」,需要面對的挫折,必須克服的困難實在不少。

影片創作人運用正面的筆觸描寫上述三位主角日常生活的林林總總,看似平淡,內裡卻蘊藏著難以想像的「波濤」和「漣漪」。我們身為正常人,看畢《看》後,便能體會聾人在健聽人士佔大多數的社會中生存時需要承受的壓力和苦楚,他們與其他人一樣,有自己的才幹,有個人的理想,同樣希望社會能給予他們充足的發揮機會。影片替聾人發聲,但沒有偏激地突顯他們追尋的理想世界,只表達他們應有的權益而不曾貶抑其他人已有的權利,算是讓不同持份者心滿意足的一種適度的平衡。

曉龍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一, 二月 10th, 2025 at 18:41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