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立功監製、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在十八年前曾經造成轟動,入圍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被奉為華語飲食電影的經典。如今同樣由徐立功推動的續集以兩岸合拍片的新面貌品世,整個故事和創作團隊皆已翻新,只保留了原作「美食結合父女親情」的主軸。
本片的大廚唐士哲〈曾江 飾〉在杭州經營一家高檔素食餐廳,生意興隆,但他發現自己出現了阿茲海默症的徵狀後,突然宣布要賣掉這家自己心愛的餐館。
唐士哲有兩個女兒,長女瓦兒〈霍思燕飾〉是杭州一家高級會所的經理,精明幹練,受到富二代貝明〈張孝全 飾〉熱烈追求,但她一心只愛著來自台灣的遊戲設計師張全〈藍正龍 飾〉。二女小蘭(蔣夢婕 飾)則是個驕縱任性的九十後,平日只愛上網並和男友約會,對人生懵懵懂懂。
劇情的突變來自老風騷的大媽白蘋〈歸亞蕾 飾〉,只因她從小帶大了張全,就自告奮勇從台灣跑到杭州,要充當年輕人的愛情軍師,結果就像一個口沒遮攔的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吹皺了一池春水,最後卻發現她和唐士哲原來是因兩岸分隔而多年不見的老情人。這部蘊釀多年的電影續集本來有一些與時俱進的好構想,例如將上集的佳餚美食改為精緻素菜,就符合當前的環保潮流;把原來的台灣小康家庭父女關係擴大到兩岸交往後的新變化,並藉年輕一代的速食愛情觀來對照老一輩對「私房菜」多年不變的堅持,也可以順勢拓大了倫理小品的電影格局。然而,在將構想落實到情節和人物的編劇過程中,經兩岸多名編劇之手弄出來的劇本卻顯得斧痕處處,問題重重。整部電影的風格有如賣力打造出來的蠟塑食物模型,看上去是那麼漂亮,吃下去卻不是那個味道!
問題最大的是白蘋一角被塑造得過份自我中心,完全不懂人情世故,雖是初到貴寶地的台灣大媽,卻完全沒有此行是來拜碼頭並綴合好姻緣的自覺,不但絲毫不尊重瓦兒,在會所裡大吵大鬧得像個沒教養的鄉下人,也不是為張全著想,反倒像一心只為了自己逞能,趁機大秀國標舞的舞技而來,這那像穩重自持的唐大廚會魂縈夢繫的老情人?編導花了太多篇幅來表現這段跡近搞笑的情節,使主題走了調。而唐小蘭的驕縱性格也設計得太模式化, 像她約了男朋友聽音樂會,只因在入場前見到他跟另一名年輕女孩在講話,就問也不問馬上提分手,任性得太白目,有欠自然,所以她這一段愛情的波折根本不能感動任何人。
相形之下,肩負主戲任務的唐瓦兒算是片中比較立體可信的角色,霍思燕的表演也到位,將一個夾在事業和親情之間左右為難的好女兒詮釋得頗有味道,令人聯想到上集裡吳倩蓮的角色。可惜男友張全的宅男形像太單向,他每次都把手機調為震動而接不到女友來電才愛情生波,招數重覆而刻意,削弱了這段兩岸愛情該有的戲劇張力。而曾江飾演的素食大師雖呈現出跟上集的圓山大廚郎雄不一樣的形像,但可發揮的戲劇空間不大,有點反主為客之感。
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