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十月

《翩娜 》(Pina)

   Posted by: admin   in 來稿,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哀傷的Pina Bausch

電影播放到後半部份,滿眶淚水,還未回魂,忽然感到一陣起伏有致、持續自右耳而來的微震頻率──我想,那是由悶和疲勞Crossover的鼻鼾奏鳴曲…辛苦了!

自己亦不遑多讓,很膚淺,關於跳舞的電影,只看過Billy Elliot。對舞蹈的認識只限於初出茅蘆時,趁轉新工時跳了一季現代舞,天真的以為挑沒人願意做的專題,上早班,晚上便可以持續跳下去,可惜原來自己一旦投入工作,是可以不回家不吃飯的。

所以,Pina Bausch能夠感動我這種對舞蹈一竅不通的人,全因她的情感澎湃,還有她乾淨俐落的表達手法和營造場景氣氛的造詣,如果有留意,便會發現她所編的舞都是直接而深刻,節奏明快、具體、容易理解,而不會過於意識流,明確到某些肢體好像表達了自己某時某刻的細緻情感狀態。

電影雖然是向突然離世的Pina Bausch致敬,卻沒有過多的個人敘述,然而我覺得看她所編的舞,可能比用說話更能讓人認識Pina。當中,我最深刻的是Cafe Muller。這算是較長的一段表演,有好幾個段落覺得心一面沉下去一面震動,淚水像要去撲火般湧出來,幸好還沒到抽泣的狀態。沒有語言文字,只是肢體的表達,卻能觸動人最深的感情。

其中一名舞蹈表演者憶述與Pina的交往說,不明白為何Pina如此熱愛工作,她二十四小時在工作、在排舞,我心裡說,我很明白。舞蹈是她的情感出口…

坦白說,從她所編排的舞可以看到Pina的幽默和哀傷,而我感到後者多一些。情感去到極端時,潛意識高度集中,會出現一種Flow的狀態,可能是最快樂,或最哀傷的時候,沉浸在極樂的狀態便會出現李白的詩,痛苦到深淵是釋放自由的時候,便會出現梵高的畫,或是Pina Bausch的舞蹈。一個人要表達自己的感覺較容易,要讓一群表演者表達那種共通的感覺,Pina的確了不起!

另外,有感覺的還有她所編的戶外舞蹈表演,電影中那段設計強調生活,吊車內、軌道旁、吊車下、車道旁,所發生的一切如同村上春樹說的”平衡世界”裡發生的事,好像你我都存在那裡,又同時在外面觀察自己。我想到,可能另一個世界有一個我,正在做著另一件事情…

黃麗儀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日, 十月 2nd, 2011 at 12:01 and is filed under 來稿,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