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r’s Bone
甚麼叫好戲? 好戲是看不出的。不是角色去塑造演員,是演員賦予角色生命,必須要能投入其中,混然不覺正自演戲,先騙過自己,然後才能騙過觀眾,那才是一份演技。假如 「演」得太著跡,便是不懂得演戲。香港有些導演走精面,為演員 「度身訂造」角色,讓演員做回自己,令演員易於投入。可是要投入的,除了銀幕上的他們,還有銀幕下的觀眾。「做返自己」,邊個想睇你?
2010年的Winter’s Bone是給香港演藝界表演的一場好戲。一開始,就交代了女主角簡單的悲劇慘遇,父親坐了牢,母親得了精神病,終日呆呆滯滯,需吃藥抑制病情,在她之下有一弟一妹,十歲未滿,佗手掕腳。家境惡劣,要只有17歲的她一個人來肩負。就這樣的煽情故事,夠香港導演拍幾幕全場哭哭啼啼的 「際遇」,不然情滲不了,演員沒機會表演演技,觀眾看不明白。
Winter’s Bone 將這種感人肺腑的背景,用五分鐘就代交完畢。為什麼? 因為這種三流悲劇,誰都能夠出賣。而只有軟弱的人,才會對生活上的困頓,事無大小都要痛哭一番。生活艱苦嗎? 就咬緊牙關加把勁撐過去,無需刻意放大任何行為,自然會嬴回別人的尊重。一慘就哭,這根本不值得什麼同情。
香港就是一個情感空洞的城市,才會專拍一大堆婆媽爛劇,下下死人冧樓,戰火連天,沒有這些,就沒有高潮。演員只是凡人,沒打過仗,沒有神話式的生活,強演下去,自然浮誇。只知道慘,慘就哭了,你哭我又哭,千人一面,就叫劇力萬鈞,好戲連場。
Winter’s Bone沒有叫小孩呼天搶地,也沒叫母親隨便失常,全片都是靜靜的進發,因為故事發生在小鎮裡,當時是冬天,靜,才合乎情理。有一天,警員走到女主角的家門前,告訴她即將提堂的父親失蹤了。外釋的他沒有金錢,自然以家做抵押。他不見了,屋就會被沒收。女主角為免家破人亡,於是,她在小鎮裡四出打聽黑道人物,尋找父親的下落。
這,就是戲。女主角裝扮堅強,不惜冒險做不該做的事。為了家,她義無反顧。在無人之時,才軟弱無聲地流下幾滴眼淚,無須面容扭曲,淚海橫流。這就是戲,可人家實際年齡只有20歲,只是個在演藝世界裡頭角未露的小腳色。她是名不經傳的Jennifer Lawerence,卻已有着這一份功力。香港這一代的新演員,甚至是很多被外界肯定為好戲的實力演員,能有這種深度嗎?
真心欲看一場好戲的觀眾,Winter’s Bone 是好的選擇,單單看這一個小演員如何入格地裝扮強悍,已經值回票價。而不懂得戲的,就看回香港那些高潮迭起的師奶劇好了,因為Winter’s Bone對這種觀眾來說,太悶了!
J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