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655期
《音樂傳奇卜馬利:人生愛與夢》短評
貼近真實的演繹
每一個人都會有很多不同的面向,現今的人有這種特質,歷史人物亦一樣。《音樂傳奇卜馬利:人生愛與夢》內京士利·賓-艾迪飾演卜馬利,參考角色生前的片段,準確地捉摸他如何發揮自己的唱歌技藝,以及怎樣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華,賓-艾迪深層次地摸索他在演場會內如何忘我地宣揚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反戰訊息,其外露「粗野」的身體語言,表現他勸諭群眾及國家領導人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熱血和必要性;其高昂堅定的聲調,亦表現他要求當時的牙買加內部停止戰爭的急切盼望。賓-艾迪以為他人著想的言語和行為表現他在公眾社會內撇除自我而甘心為普羅大眾「服務」的特質,其在記者面前用堅決的語調說出他「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的理想,突顯他忠於群眾的堅持和決心。可見賓-艾迪深刻地演繹他捨己而贏取群眾尊重的偉大個性。
不過,他又有不少男性常見的缺點。賓-艾迪以無奈而不置可否的態度演繹他在太太面前不為人知的自私個性,以及他暗地裡有眾多女友的事實。他是一位正常的男性,具有普通人的缺點,受不住異性的誘惑,難免有婚外出軌的行徑,賓-艾迪演繹他時,只沉默地應對太太的怒罵,既沒有絲毫的回應,亦沒有一點的否定。可見他的個性及行為優劣互見,是一個「正常人」,不是被「神化」的歷史人物。影片呈現他不同的面向,顯露角色的立體感,讓賓-艾迪得以貼近真實地演繹他,這是《音》的劇本描寫人物的成功之處。很明顯,賓-艾迪做足資料蒐集,盡己所能地還原他的真面目,運用外表冷酷內裡熱血的演繹,表現他忠於原生地(牙買加)的堅持及對自己國家的熱愛。全片的故事情節發展平淡,平鋪直敘地述說他的一生,偶爾插入的回憶畫面(閃回鏡頭),讓觀眾知悉成年與年輕的他的差異,並了解他在成長過程中身心靈的變化。即使影片平平無奇地呈現他的生命歷程,賓-艾迪仍然能讓觀眾聚焦於他,關鍵在於其抓緊他為群眾著想的「特殊性」,把他與別不同的特質「放大」地表現出來。因此,賓-艾迪在平凡的劇本內突出自己飾演的角色,是其作為演員的成功之處。
作為一部傳記電影,《音》似乎只浮光掠影地表現卜馬利的一生。或許他的生命以追求和平、音樂與愛為重點,全片的畫面旨在向觀眾灌輸他的理念,因為這些理念是他生命的瑰寶,其對他實踐理念以外的日常生活的描繪明顯付諸闕如。要深入地透過電影勾畫他的人生,《音》確實未竟全功,因為它只折射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可能這部分在他的人生中最重要,但仍難免只把焦點放在他的音樂事業的發展上,卻嚴重忽略了其對他私人及家庭生活的細膩描繪。故坊間對《音》的評價毀譽參半,實屬合理。
《填詞 L》 The Lyricist Wannabe
繽紛甜美外表包裹著辛酸苦澀
導演表示戲名用”L” 蘊含很多意思;其中一個「象形」,筆者100%認同(但我另有詮釋)。影片改編自導演黃綺琳的小說《我很想成為文盲填詞人》。相信大部份想入娛樂圈的創作人都會有類似經歷,羅穎詩(鍾雪瑩飾)只是告訴行外人風光背後的真相。
電影如多層蛋糕,表層當然是闡述何謂填詞及填詞人。作為行外觀眾真的長知識,盡覽粵語填詞的奧妙與難度,想不到四個數目字就是填詞百合匙,簡直是偉大發明!各種有趣的學習過程與遭遇,的確令觀眾對填詞更了解和引起興趣。輔以動畫輕鬆又繽紛,仿如灑了糖漿,甜美可口。
第二層就有點辛酸了。新「創作人」入行會有新思維,而「新橋」其實有價,但往往因為你是新人就會被欺騙或欺負;又或輕易被「偷橋」抄襲,予取予攜司空見慣而你不敢造聲;前輩更普遍教訓:「這是理所當然」。吓?這是剝削,是不公義。
編劇寫得真實仔細,主角十年的努力,幾經辛酸挫敗,未竟全功。「時不與我」的經歷有切膚之痛。當然鍾雪瑩的完美演繹也令人看得投入動容。鍾本身年近三十,但還能演一個十多歲的中學生,形神俱似,不矯扭做作,自然從容,著實難得。她將羅穎詩成長過程中不同的心理變化演得細膩真摰,是一位很用心的演員,前途無限。
導演從Close up拉Wide到大環境最苦的一層:我們的設身處地。羅穎詩的夢想不能實現並不是她不夠努力,而是周圍的客觀因素令她不能前行。一些約定俗成的潛規則?一些歪理當真理的主旋律?抑或根本沒有前路,「禁區」處處?最後的 Free ride簡老闆點了題,有夢難發,有志難伸。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歸園田居又是新的一片天。
黃綺琳在台灣也不忘港人,不忘廣東話,自資用母語拍出我們的心聲,筆者要向她致敬,也向所有廣東歌填詞人致敬!
陸凌綠
《周處除三害》
聽得最多讚揚這部影片的用詞是「爽」!「爽」來自不糾結、不拖泥帶水、快意恩仇、敢作敢當…這是當今社會上越來越稀缺的東西。
故事講述通緝犯陳桂林(阮經天 飾)生命將盡,打算放棄東躲西藏的生活,死前留下姓名。但卻在自首之時發現自己在通緝榜上只排第三,他決心借用「周處除三害」的典故,除掉前兩名通緝犯而讓自己能夠留名青史,成爲世人永遠記得的人物。
相對於排名第二的香港仔,陳桂林只是一個無所畏懼黑吃黑的殺手,而香港仔不僅殺人搶劫,更對周圍所有人心狠手辣嚴加控制。除掉香港仔的確讓陳桂林落入驚險萬分的境地。而排名第一已經消失於江湖的「牛頭」林祿和則已搖身一變成了擁有衆多信眾的尊者,以更加高超的手段謀財害命,以至於闖蕩江湖一輩子的陳桂林也著了他的道,不僅成了他的信眾,還幾乎命喪一線。好在陳桂林命硬,絕地翻盤。
在這個獨特故事的背後,導演實際上闡釋了兩種東西:什麼是惡以及惡的層次;世上沒有救世主,人唯有自我救贖。影片中通緝犯的排名很有意思,陳桂林這樣的狠角色只能排名第三,因爲他對自己親人還心存善良。香港仔則是對所有人包括自己的親人都心狠手辣,肆意摧殘。而林祿和則是專門欺騙殺害善良之人,其結果必定導致一個只有惡人存在的世界。這與寧浩導演2013年的影片《無人區》同出一轍。而從爭奪「第一」到自我救贖的心理歷程和除惡必盡的果敢是讓觀衆覺得「爽」的關鍵所在。
與之前黑社會的種種仇殺相比,2019年的香港顔色革命讓我們見識了林祿和式洗腦帶來的後果,兩者可以用天淵之別來形容,且後者的影響更深遠。黃精甫導演藉著一個經典成就一個寓言世界,這是此部影片最大的亮點。
小浪
《出租家人》短評
沒有「壞人」的世界?
導演兼編劇劉偉恆在他的電影內經常建造一個沒有「壞人」的世界,《出租家人》亦不例外。事實上,片中只有「衰人」,沒有「壞人」,即使家聰(陳家樂飾)與單親媽媽佩怡(周家怡飾)成立了一間公司,提供「出租家人」的服務,只為了賺錢謀生,並滿足孤獨寂寞者的需要,公司提供的服務固然有欺騙的成分,孤獨的懷孕婦女及已婚獨男欲透過「出租家人」尋找理想中的另一半,新婚少婦利用此服務掩飾自己不堪的家庭背景,讓服務者與顧客「各取所需」,達致雙贏,這確實是一門利潤甚高的生意,家聰與佩怡欺騙別人,所做的不是好事,但他們有愛心有人情味,願意與寂寞的員工及客戶花時間金錢一起吃飯慶祝中秋節,他們不算過於功利,實在難以被稱為「壞人」。他們在利慾薰心的商業世界內,算是一股難得一見的「清泉」,因為他們顧及自己的利益之餘,還有一點點久違了的「人性」。
很多時候,沒有血緣關係的一群人,可能比真正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彼此的感情更加好,並且有更密切的關係。數年前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正好給觀眾深刻的啟示,如今《出》述說同一道理,本來臨時演員志光(曾志偉飾)成為「出租家人」的成員,與家聰及佩怡只有賓主關係,難以稱為朋友,但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彼此建立了比朋友親戚更深的感情,這始料不及的變化,確實為孤單寂寞的人提供了結伴同行的一絲絲溫暖,亦讓大家獲得同行者的關懷和支持,這明顯是人間的一件美事。或許現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即使是真實的親戚朋友,一年都未必會見一次,反而工作上的合作夥伴及客戶見面的機會較多,溝通的內容較深入,彼此的關係會較緊密。因此,即使家聰及佩怡做了騙人的生意,是「衰人」,但心地善良,有情有義,與真正的壞人相距甚遠。
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家聰及佩怡做生意只為了賺錢,讓志光與包租婆芳芳(恬妞飾)成為「出租夫妻」,這只源於生意的需要,卻意外地勾起本來失憶的志光久違了的回憶。原來他與芳芳在現實生活中是真正的夫妻,做「出租夫妻」時卻讓他記起舊日與她相處的一點一滴,故家聰及佩怡不自覺地做了好事,這是出乎意料的巧合,但無可否認,他們公司提供的服務,確實可「曲線」地造福人群。故片中志光向家聰說「出租家人」的服務有珍貴的存在價值,其實有一定的道理。
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