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把槍》短評

跟隨主角的意識而行

無可否認,《愛是一把槍》較另類,觀眾找不到合乎邏輯的線性敘事方式,只跟隨男主角「蕃薯」(李鴻其飾)的意識而行。我們在觀影的過程中,從開首至終結,隨著他的腦袋的轉動,會發覺場景與場景之間的交接和「跳躍」,只為了表現他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就是生命的無奈和迷惘。很明顯,他被過去纏繞,他身旁的人,包括老媽、「老大」和朋友,都會從側面折射他過往的「影子」,這象徵他逃不出「過去」的牢籠,在離開外在的監獄後,仍然被困在內在的牢獄裡。觀眾其實不可視《愛》為故事片,因為其重點不在於說故事,而在於表現人類的生存和精神狀態,片中段落式的結構,而段落與段落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正說明全片流於意識的表達,多於呈現一個起承轉合清晰的故事。

作為新導演,李氏膽敢運用符號折射男主角的心理狀態。烏龜的出現,在路上不循直線而行,走路忽爾向左望,忽爾向右望,彷彿心不在焉,這就像他出獄後的狀態,有一種頗迷惘的不安感,看不見「前路」,遑論會找到生命的方向。全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大海的意象,它象徵自由,當他以為自己離開監獄後會獲得真正的自由,殊不知他只從小的牢獄走進「大的牢獄」,環境改變了,自己被「囚禁」的心理枷鎖卻依舊存在。 片末他「走進」大海,正象徵他成功擁抱自由,擺脫了「真正」的牢籠,並成功尋覓自我。因此,全片實驗式的手法,對於看慣商業主流電影的觀眾,其實不容易看懂,倘若我們看慣歐洲電影,便會明白李氏自編自導自演的作者風格充滿著濃厚的歐洲味道。我們只需「假扮」歐洲人,把《愛》與其他歐洲片並列,便能了解「意識比故事先行」的堅持是支撐全片獨特風格的「瑰寶」,亦體會其對男主角精神狀態的深入探討比故事是否完整更重要,並具有更高的價值。

由此可見,《愛》好看與否,關鍵在於大家是否「懂得」欣賞其另類的藝術價值。或許我們需要轉換另一角度,撇除之前數十年看故事片的習慣,「潛入」男主角的腦袋,運用自己的視覺和聽覺,感受一下他飽受煎熬的心理困擾,才可領會全片的真諦,並了解李氏開拍此片的主要目的。

曉龍

《沙丘瀚戰:第二章》DUNE: Part Two

如果預知的未來只有戰爭…

因第一集已交代背景、人物,所以特別有看頭的事物、特效都見過了,再出現亦不覺新鮮。按故事發展,接下來的就只有「戰爭」!

今回沙蟲出沒的場面確實壯觀;一幕「馴蟲記」頗為震撼,加上音效配樂推波助瀾,若看IMAX的話必有置身風沙之感。以寡敵眾須採取打游擊方式,雖然沒詳述軍事部署,但單看神出鬼沒的弗里曼人殺敵都夠過癮,張力不錯。埋身肉搏打鬥的速度與實感很強,提升緊張刺激度。重型機甲戰鬥見慣亦平常,唯無重狀態的爬升行動,倒有點新意。

不單是「王子復仇記」,而是被命運選上了的「救世主」,似乎更像「時勢造英雄」。本集就以一場戰爭揭示了人的執迷與自主。主角保羅從未出生開始已經是一隻棋子,他在沒有選擇權的道路上只能往前衝;相反,跟他相交相知的愛人采寧,就有自己的方向。當「聖鬥士」們都膜拜他為「天外之音」,她嗤之以鼻。她不信命,不信先知,她身為弗里曼人,寧願追隨自己的意志,只視保羅為一個摰友、一個親密愛人,愛他,但絕不屈就。保羅選擇娶帝國公主以登皇位;她選擇離開。這個對比也是本集要義。世上總有一群執迷不悟的信眾和一群清醒不信命的人;甘於被利用抑或隨心而活,你仍可以選擇!

陸凌綠

《沙丘瀚戰:第二章》短評

含沙射影之作?

看《沙丘瀚戰:第二章》,難免想起現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雖然片中的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改編自多年前出版的一本文學作品,但不同國家之間結盟,爆發衝突,以及其他國家關注別國內部領導人更替事宜的情節,即使在數十年後的今天,依舊持續地出現,說故事情節有含沙射影的嫌疑,實在一點不過分。特別是男主角保羅(提摩西·夏勒梅飾)要與表哥用小刀單打獨鬥爭奪領導地位,雖然今天政治上類似的事情不會再用暴力解決,但當小刀換上了肆意抹黑詆毀的醜聞,其「恐怖」程度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小刀決鬥可在剎那間解決問題,醜聞卻可以不斷發酵,長年累月纏繞著當事人,其產生的心理影響不可謂不嚴重。

如果結合影片和原著小說,便可以了解國家領導人的野心是無限的。因為他們無時無刻都想霸佔別國的土地,擴大自己的疆土,《沙二》的創作人只把小說內國家領導人的野心推向極端,在不足三小時的片長內述說他們如何透過結盟、聯姻或戰爭等各種方法實踐自己的野心。保羅在片末捨棄自己的愛人,願意與別國的貴族締結婚盟,很明顯,這是政治婚姻,他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在國家面前,他的重要性實在微不足道。不單在政治層面,其實在商業方面,不同企業領導者聯姻的情況十分常見,片中的聯姻可被視為相關利益的結合。故全片的故事被解讀為國家領導人之間的鬥爭之餘,亦可被視為企業領導者之間的競爭,兩種領導人在不同範疇內各領風騷,但同樣有無限的野心。

保羅的表哥為了向群眾突顯自己的實力,刻意與貌似強壯實質虛弱的囚犯打鬥,每次他都能取得勝利,因為他們都吃了藥。不過,有一次,他與一位沒吃藥的囚犯打了很久,最終勉強取勝,事後他怪責父親,故意讓那位囚犯與他對打,是否「想他死」。這證明他欠缺了英明領導者的特質,經常想著如何「投機取巧」,期望對手吃藥後變得虛弱,使他們被他擊敗,他用這種不公平的比試以取得群眾的信任,有極嚴重的瞞騙成分。在現實政治中,這類人的確不少,群眾容易被騙,只相信自己親眼看見的東西,卻不太深究其背後的目的和陰謀,故領導者很多時候利用群眾的愚昧以獲取他們的信任。因此,說《沙二》含沙射影,以虛構故事諷刺「光怪陸離」的現實世界,僅從上述情節分析,已可見其端倪。

曉龍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一, 三月 4th, 2024 at 12:59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