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631期
《汪汪隊立大功:超班大電影》短評
不要小覷你自己
作為兒童電影,每一集《汪汪隊立大功》都別具意義,今集《超班大電影》亦不例外。「汪汪隊」內個子最小的天天本來瞧不起自己,以為自己的能力最弱,比不上同隊的其他成員,但獲取神奇流星帶來的新超能力後,發覺自己與同隊的其他成員有相似的能力,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她被偷取能力,其後失而復得,最後竟成為拯救全隊的勇者。可見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問題,身軀細小不是問題,體力最弱不是問題,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意志力,最終都會達致成功,《汪》裡的天天便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
愛迪生強調:「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努力。」,我們很多時候都以為那人欠缺了那1%的天分,便不可能成為天才。初時《汪》裡的天天以為自己不可能成功,遑論會成為天才,被敵人偷去其超能力後,更無地自容,不知道怎樣面對人類隊長萊德及其他同隊的成員,但萊德信任她,當她獲得他不斷的鼓勵後,她終能發揮最大的才能,擊敗對手,並贏取最後的勝利。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是天天,以為自己資質平庸,不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幹一番大事,殊不知他們根本未看清楚自己,在偶然的機會下,他們像天天一樣「勇者無懼」,終在身邊人的鼓勵和支持下,獲得空前的成功。
近年來,荷里活電影的經營者貫徹扶助「弱勢社群」的理念,很多時候都以一些被普羅大眾視為「弱者」的黑人、傷殘人士、智障者或女性為主角,《汪》的創作人同樣實踐此理念,以表面看來能力最低的天天為主角,讓觀眾受此理念影響,不再小覷社會上的「弱者」。事實上,我們常聽說「弱者」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後獲取成功的故事,《汪》裡的天天重新獲取超能力後才達致成功,她的故事對兒童觀眾來說,說服力可能不夠強,但她的故事最低限度可能給予他們追尋夢想的動力和決心,讓他們覺得自己認為不能完成的事情,在那一刻可能力有不逮,但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後,相信自己終有一天能獲得成功。
因此,《汪》每集的創作人賦予其故事豐富的教育理念,使兒童觀眾受其影響,可能不再小覷自己,變得積極而具上進心。《汪》在社教化(socialization)的過程中,算是盡了媒體的道德責任,讓兒童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變成更好更健康更具勇氣的人。
《A.I. 創世者》 THE CREATOR
夏蟲不可語冰
當人類創造AI的第一天,就能想像最終會被她掌控一切。論力量,血肉之軀難與機械人匹敵,論智慧,若建基於一切皆由「運算」所得,電腦運算速度必定高於人類;這是我這個人類目前的認知。但這片子卻偏偏要我相信:AI 是一個受害者;他被人類奴化,要解放。噢……你要我相信這個設定,可以,但請先說服我—「人類」有多厲害?如何有能力奴役AI?影片其實並沒有深入描述 AI (和仿生人)的生活,他們的心理、生理結構如何?倫理關係、社會狀況怎樣?與人類開戰何解處於劣勢?就憑美國人那首高空掃描戰艦?其實這首「戰艦」某程度上都是機械人來的,他們所有裝甲、武器都是AI,基本上這些很「厲害的人類」仍然是要倚賴機械人(或AI)來生存,那有多「厲害」?
還有,最奇怪是那個「轉世靈童」仿生人。既然所有機械人皆由機械人之母MAYA創造出來,那她為何要造一個小孩機械人?還要肩負重任?她會長大(真想知道如何長大?),力量才能擴展…不是要立即制止戰爭嗎?還要待她長大?原因只有一個:小孩不能殺!當然視覺上好看,「揾戲來做」是真正目的。片中一切設定只會膚淺地從人類角度出發;機械人為何如人類般有宗教信仰?機械人為何要穿衣?穿上袈裟的機械人未免看起來太可笑吧?對不起,在所有我不能解答的問號下,實在難以投入!就算小女孩Madeleine Yuna Voyles演得如何出眾,都被這不懂演戲的約翰·大衛·華盛頓拖垮,連影帝渡邊謙也無補於事。想不通的劇情還有那些美國人進行殺戮時連人類都不放過;不是說要剷除機械人保住人類嗎?那為何要殺人類?還要是亞洲人?現在荷里活片主角永遠是黑人、華人或有色人種,自己美國白人就是大壞蛋…著實比機械人穿袈裟更可笑!Gareth Edwards知道甚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嗎?我作為香港觀眾真的很想給你一記耳光。
陸凌綠
《封神第一部》短評
篤信天命的時代
在久遠的商朝,天命大於一切。《封神第一部》內商王殷壽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以驅除天譴,不論是真是假,都可贏取民心,除了民間,從上至下的朝廷官員都佩服他的勇氣,可見他是古代「市場學」的奇才,知悉百姓的需要,明瞭官員的期望,知道天命的要求。初時他獲得朝廷內外上上下下的支持,與其深入了解天命及中國傳統的天象卜卦不無關係。故其後他面對民心向背的困境,實始於其寵幸狐妖妲己。費翔準確地拿捏他「掌握民心」的專長,能用雄渾的氣勢和權威性的語氣說出自己願意「為民犧牲」的謊言,準確地捉摸當時他刻意籠絡民心的統治者心態。由於傳統上天命歸於君主,百姓對他的說話深信不疑,甚至不覺得有任何置啄之處,從當時的傳統文化來說,這實是人之常情。
影片中殷壽被狐妖妲己迷惑,不單被她的美色誘惑,還認為她最懂自己的心。即使他貴為商朝的最高領導者,都會認為身旁的人不了解他,直至她在他身旁出現,他才認為自己遇上難得一見的「知心者」,因為她懂得用「甜言蜜語」逗他高興,說他想成為天下的王,正好準確地捉摸他的心意,或許她成功地迷惑他,關鍵在於她「進入」他的內心世界,精準地拿捏他的所思所想。費翔運用精湛的身體語言,活現他貪圖美色又愛聽奉承之言的個性,藉此建立自己的自信,以及勇武威猛的男性形象。即使是暴君電影中常見的酒池肉林情節,費翔都會用心演繹,把奢侈揮霍背後覺得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權威性人格突顯出來。可見其仔細地捉摸角色的個性,他的精彩演出讓筆者對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民心是一個朝代興亡的關鍵。《封》敘述殷壽從得民心至失民心的過程,讓當今的領導者知悉民心的重要性。民心像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古代的天其實是道德的天,與民心一脈相承,亦與近數十年來中國共產黨政府依舊強調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遙相呼應。可見《封》以歷史為戒,提醒領導者必須以民眾為主要的「服侍對象」,認為他們得民心,政權安穩,國家才會繁榮。影片的主旋律意識正面明確,應與中國國內民眾的喜好相符,故其在國內獲得超高的票房,實非偶然。
曉龍
《封神:第一部》
《封神榜》是中國民間神話故事,故事講述商紂王荒淫無道不敬上天,自惹禍端終致亡國。周武王討伐紂王,得神仙相助。因此仙人妖魔各施鬥法,姜子牙斬將封神。
過往舞臺作品著重教化道德,歌頌正義,倡導道德倫理,認為有德者是天命之所歸。神仙世界中的老子、元始、準提等助周反商,替天行道;周文王、周武王實行仁政;姜子牙輔周滅紂。「天」不僅助善懲惡,也主宰著無窮世事和人的命運。而衆多的影視改編作品則以神妖鬥法的電影視覺特效和妲己誘惑紂王爲主要招攬觀衆的噱頭,雖版本衆多但大同小異。
《封神:第一部》的版本,除了電影視覺效果外,還注重人物内心人性和魔性的衝突,很多時候甚至可以不把影片當作一部講述神魔鬼怪的類型作品,我認爲這是一大進步。這一進步的意義在於,解決了當年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科學建國、提倡美育反對神怪迷信教育方向的矛盾之處,亦即科學和宗教之間的界限問題,也對未來同類題材的影視製作開啓了可借鑒的版本。
概要背景簡介:《封神榜》全書共一百回。在《封神》的世界中,世界分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組成的昆侖山「闡教」和海外仙士、方外術士或得道禽獸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紂王的統治的人間和女媧統治的妖界。
紂王對大地之母女媧作了無禮瀆神行爲觸怒女媧,命令軒轅墳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頭雉雞精迷惑紂王使殷商毀滅。其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蘇護女兒蘇妲己的身體,進入後宮迷惑紂王並與其他兩妖一起禍亂朝綱。
昆侖山仙道助周王滅了商紂王而犯了紅塵之厄,玉帝命仙首十二稱臣,仙首不肯,故此闡、截、人間道教三教共簽押封神榜,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
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