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短評

演員精彩的演出

導演韓延與投資《我愛你》的電影公司都很大膽,以倪大紅、惠英紅、梁家輝及葉童四位年紀較大的演員在主線情節中飾演重要的角色,與現今以年輕的俊男美女為主角的青春愛情片截然不同。上述四位都是資深演員,倪大紅及惠英紅都能演繹角色所需,容易讓觀眾對劇情主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投入其中。

例如:倪大紅飾演常為戒,經常希望被家人和朋友接納,對不同年齡的人都表現討好性人格。他為了讓新一代接納自己,學會怎樣玩手機遊戲;為了贏取李慧如(惠英紅飾)的好感,四處幫她收集廢品。他經常顧及別人,卻忘了自己。大紅運用表面上輕鬆自在的演出掩飾其內心的孤寂,其對世界的不滿被過度壓抑後達致一個終極的「爆發點」。他以皮鞭大鬧謝定山(梁家輝飾)喪禮後「英雄宴」現場,抨擊其子孫在其生前不孝的行為,他狂躁外露的演繹方法,正是角色情緒大爆發的恰當演繹。因此,他準確地捉摸角色的內心世界及行為表現,是他讓觀眾認同此角色的關鍵。

惠英紅飾演李慧如,對倪大紅的追求存有戒心,因為她不曾逃出喪偶的陰霾,擔心自己會再次受傷害。她仔細地演繹角色「步步為營」的心態,以內心的不安表達其在愛情路上猶豫不決的「停滯不前」的狀態。她細膩的演出,容易讓觀眾同情她過往的經歷,亦使我們對她把愛埋藏在心底卻口難開的矛盾有更深入的了解。影片中後段內角色對大紅的態度從內至外的細微變化,她都能以細緻的身體語言仔細地表達,影片情節能讓觀眾感動,她實在功不可沒。因此,韓延選角的精準眼光,是影片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最主要原因,亦讓我們能透過影片深入了解國內老人面對的感情問題及其鮮為人知的感情世界。

梁家輝在影片的首映禮指出「戀愛不是年青人的專利」,《我》是一個極佳的示範。片中的大部分角色都不是年青人,但仍可以在銀幕上談情說愛,其實正好告訴電影投資者應有更廣闊的視野,投資愛情片時應多針對不同年齡層的觀眾,不應只討好十多歲至三十多歲的年輕觀眾。筆者在現場發覺六十至八十歲的觀眾看見同齡演員演出時,都感到興奮,並有極大的認同感,這證明老人主演的電影其實都會有一大群捧場客。不論投資者還是導演,在策劃及構思一齣電影的題材時,應看得更廣更遠。

曉龍
《從前的我們》

本年度最期待電影 慶幸能引進香港

當《從》預告片一出,已經觸動了一圈子的影迷,加上A24加持,本想著香港無緣上映,現先感謝片商引進、給香港觀眾一個機會觀影。
《從》在泰國上映,導演已經與當地觀眾現場交流,很多泰國觀眾如香港四字片咁,已經多次入場觀看《從》,只不過文化有點差異;《從》的開頭有點令筆者想起當年韓片《觸不到的戀人》,故事一路發展下去,戀人是觸得到但已成為過去的遺憾,如當年岩井俊二的《情書》、森田芳光的《其後》之美、亦有《Before Sunrise》系列之感,影迷為何不愛。說真的《從》首一小時是欠力,重點在後半小時才是戲的開始,到最後重遇了再之後離別的哭泣,展現了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最後還是回歸現實的感慨、無力之淒美作為結尾。值得一提片中兩人網談提及《無痛失戀》,精準打動同一類觀眾,作為導演的首部劇情片,已經遠勝很多一片導演。
A24加持、泰國GDH同步上映,香港的落伍已經非一日之寒;岩井俊二徒弟寒竹百合拍了《First Love初戀》、日本亦出了《雜魚軍團》、泰國有《你與我和我》、《My Precious初戀》等等,全球興起,反觀香港拍什麼爛片、上什麼片值得借鏡。筆者支持港片一帶一路,不說洗黑錢;台灣兩千幾萬人口、泰國六千幾萬人口,對比口嗨港產七百萬人口拍四字垃圾片,你話鏡仔紅還是港產Jackson Wang? 最起碼全泰國7-11都見到塊鏡仔照住王嘉爾。香港這文化沙灘,思維與創作要與時並進。
Kepa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三, 八月 2nd, 2023 at 12:26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