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三月

《滿江紅》

   Posted by: admin   in 香港影評人協會

故事並不是直接講岳飛而是講秦檜,秦檜正準備與金國和談。然而前來會談的金國使者卻在驛站之内死去,所攜密信也不翼而飛。由於擔心密信可能涉及與金國互相勾結的秘密,於是秦檜命手下護衛親兵營主官速查。因此一衆相干人士被裹挾其中,既要徹查又要試圖自保不被因知情過多而被滅口。一時之間風雲變幻、人心叵測、暗流湧動,危機四伏、局中有局……。

相對於張藝謀導演的其他作品,這部《滿江紅》算是一部中小型製作,影片中並沒有什麼大場面或衆多的特技效果,動作場面的設計也是非常剋制和簡潔。但影片在内地自上映以來,票房已過三十億,直追《流浪地球2》。《滿江紅》再一次出現二十年前《英雄》一面票房大收,另一面爭論滿滿的現象。

張藝謀導演的作品裡經常涉及一個重要元素~犧牲,犧牲精神是人類的一種崇高思想,也是人類文明發展高低的一種標識。在中國悠長的歷史文化中,這一犧牲小我顧全大衆的崇高思想早已經深入民心,儘管在西方利己主義的思潮衝擊下,它依然是我們民族身上最明顯的標記。從《紅高粱》、《我的父親母親》、《歸來》,到近期的《懸崖之上》、《狙擊手》(聯合導演)都離不開犧牲這一主題。在西方文化中,只有宗教內才有犧牲精神,而在現實世界裡則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兩者無法融爲一體,因此在西方文化中只能將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宗教世界)分置於兩個世界內。是而才有「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之説。因此,西方人一直很不了解東方的犧牲精神。

之所以產生爭論,倒不是因爲犧牲精神本身,也不是中國觀眾變得和西方一樣,轉而接受利己主義,而是對於犧牲的價值產生了異議。從《英雄》該不該犧牲自己去拯救秦王天下的爭論開始,這二十年來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其實早已改變了很多,已經把犧牲精神從大人物移到了小人物身上。然而犧牲的價值並不以人物身份大小來區分,而是是否死得其所。《滿》中付出多人的性命卻不爲刺秦(檜)而只是爲從秦檜口中獲得岳飛的遺言,這讓觀衆頓覺犧牲精神被濫用了,是而所有的爭論也因此而起。張藝謀導演那代人的命運坎坷,不難理解在他們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或多或少覺得自己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犧牲者,因而爲那代人找到犧牲的價值或許是張導演此生避不開的一個纏繞。

犧牲精神固然崇高,但只是不得已的選擇,而非唯一的選擇。在説好中國故事這個基礎上,個人覺得强調東方文明思想的智慧和屬於傳統價值觀的才能會被現今更多的世人所接納和喜愛。

小浪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二, 三月 21st, 2023 at 11:54 and is filed under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