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二月

《蟻俠與黃蜂女:量子狂熱》

   Posted by: admin   in 香港影評人協會

英雄與「反英雄」?

近年來,美國荷里活掀起了「反英雄主義」浪潮,由MARVEL漫畫改編的電影已率先「摧毀」了普羅大眾心底裡的英雄:鐵甲奇俠。不要說英雄不會死,如果他是人,便必須面對死亡,英雄亦不例外。《蟻俠與黃蜂女:量子狂熱》延續「反英雄」的趨勢,蟻俠(保羅·路德飾)都是人,與普通人無異,同樣對幫人後的結果感到恐懼,自從他幸運地逃過被殺的一劫後,對自己應否繼續幫助社會內的弱勢社群,都有些反思。因為他會思考自己幫助他們後可能付出的沉重代價,與女兒凱西·朗恩(凱瑟琳·紐頓飾)截然不同,她恃著自己青春無限,遂願意四處幫助別人,初時他對於自己應否對弱者施予援手猶豫不決,反而被她怪責。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懂得「計算」,思考自己能否承擔幫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而她卻有年青人的魄力,當自以為正在做正確的事後,便會一直向前衝,遂難以了解他猶豫不決的原因。很明顯,他並非傳統的英雄,做出任何決定之前都會三思,不會勇敢地「橫衝直撞」,其謹慎行事而毫不衝動魯莽的態度,實在難以被她了解,遑論會被她視為「稱職」的英雄。

別以為蟻俠是復仇者,必定所向無敵,與敵人對戰時一定大獲全勝。在「反英雄主義」的浪潮下,他根本不是征服者康(強納森·梅傑斯飾)的對手,被打至遍體鱗傷時,幸獲忠實的支持者螞蟻的幫忙,所謂團結就是力量,不論康如何強大,都難以與一大群螞蟻對抗,最終被牠們徹底擊敗。他與其他復仇者不同,單打獨鬥注定失敗,需要依賴蟻群,才可取得終極的成功,其能力明顯比不上鐵甲奇俠、雷神奇俠及美國隊長等傳統英雄。英雄都是人,他們的絕對性勝利已屬舊日的情節,如今他們不一定以強者的姿態出現,已反映他們只是個人能力比普通人稍強的平凡人,雖然蟻俠在《蟻》內仍然運用變大縮小的伎倆對付敵人,但他會被痛擊、會被打敗,需要承受自己都會是失敗者的心理挫折。或許現今的世代是一個「人人都是英雄」的年代,倘若他不「著陸」,我們便會看不見較接近人類的英雄,難以投入在他的角色內,遑論會有持續欣賞他的濃厚興趣。因此,我們很多時候都有一種渴望成為英雄,但又擔心自己未算是稱職的英雄的矛盾心理,他作為英雄,可以給予我們一種與別不同的「安全感」,讓不完美而跌倒後再爬起來的人都能成為英雄,把成為英雄的標準降至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標準。

另一方面,蟻俠的技能不算多,隨意改變體型的伎倆到了他的第三齣獨立電影已屬老調重彈。幸好大堆頭的打鬥鏡頭仍算不少,他較接近普通人的英雄形象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可能穿越多重宇宙的動作場面已不算具新鮮感,故《蟻》的創作人放棄了這些畫面,轉而以量子空間內不同生物的古怪造型吸引觀眾的注意。可惜這些生物未能給予我們深刻的印象,因為牠們欠缺美感,雖然機靈「活潑」,但與我們過往在《星球大戰》系列內看見的外星生物沒有太大的差異,亦欠缺明顯的特徵讓牠們的形象「突圍而出」。在塑造角色方面,《蟻》的創作人較缺乏創意,亦未注重角色設計的多元性,導致我們對牠們的印象稍縱即逝,這是全片最容易被詬病的地方。

曉龍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六, 二月 18th, 2023 at 19:17 and is filed under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