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俠與黃蜂女:量子狂熱》 (ANT-MAN AND THE WASP: QUANTUMANIA)

歷史在輪迴,能撥亂反正?

筆者並非 Marvel漫畫迷,每次都只能以戲論戲。劇本上這第三集是將「科學」玩得更妙更多,片名已說明「量子」這東西。

先談開首,乍現「星球大戰」的設定,真的是「嚇到個心離一離」,那些外星人造型、酒吧、主角衣飾、美術…,量子領域的設定怎麼仍是N年前的《星球大戰》概念?看下去的生物機械溝通方式、坐騎又有點「阿凡達」…看來科幻片的美指設定都難有突破,雖然是美不勝收,也壯觀華麗,但來來去去都如出一轍,縱使是去到超乎想像的量子世界,陳設仍有如《星球大戰》一般熟口熟面。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應該有所不同吧?

而量子力學中最具代表性的「薜定諤的貓」論述都被運用在戲內,要算是最貼題的一個具象展現  ;當中很多個蟻俠出現就是「疊加態」的引申具象,非常有趣。凌史葛開場的一番對白與完場的對白,其實亦滲有「死貓與活貓並存」的意象。

當然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穿梭多元宇宙」是重點橋段,將每一集(包括劇集)不同角色、組別連繫在一起,互為影響長做長有。這次帶出一個更勁的反派人物Kang「康」,比之前Thanos更厲害,能操控不同時間線,「征服者康」奉行他的「撥亂反正」理念,征服了多個宇宙,到處生靈塗炭,這次與珍納相遇,累得凌史葛差點家破人亡,未知是否時間線早已刻上?蟻俠從第一集已只談家事,這集亦然,一家人齊齊整整,活在當下最重要。幸好沒有玩多元宇宙大穿梭,否則又是大雜亂,處理不好又是煩厭、燒腦。集中在量子世界革命,打大佬;放大縮小的戰爭伎倆及戰鬥場面娛樂性充足,特技五光十色,悅目繽紛。米雪菲花在此集有更大發揮,雖然容貌敵不過歲月的摧殘,但N年前的貓女形格猶在。

而「康」在時間線上之「不死」,正如我們永遠在犯錯卻永遠在重複,不會汲取教訓,歷史永遠在輪迴。不過「蟻民」最終大獲全勝也是筆者樂於見到的結局,縱使有無數的「康」,只要不放棄,在時間線上仍然可以寫下奇蹟。

P. S. 最後彩蛋…原來關「洛基」事,有看劇集的會更加明白。遺憾筆者沒有看,但不影響本集入場意欲。

陸凌綠

風再起時(Where The Wind Blows)

給你戴上香港老花鏡

以「四大探長」為題的電影真的是多不勝數,「拍極都仲有」。至於今次仍然是以呂樂和藍剛為題的《風》片又是否有新角度呢?果然,這趟是借兩大貪警描繪由40年代至70年代的香港;昔日香港才是主角。而拍攝手法和內容都有新意,必須以另類心情進場。

影片並沒有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全部是零碎片段,由旁白整合出一幅色彩豐富的圖畫。燈光、攝影、美指等等非常講究,加上電腦特技,將一些四、五十年代的街景、樓房和民生玲瓏呈現。久違了的人力車、站在指揮亭上的交通差(作4字指揮交通手勢,以前幼稚園學「4」就是以此望形生字)、穿木屐、飛機欖、晾衣服「萬國旗」甚至字花檔,均活現眼前。而磊樂與南江如何由學警晉升至華人探長便以片段式穿插交代。由郭富城擔綱的磊樂當然不會放過其大顯身手機會,踢躂舞、華爾茲甚至連Singin’ in the rain舞步都有,融合於追求富家女蔡真的情節,浪漫優雅。錦上添花還有不惜苦練鋼琴的梁朝偉,以表達南江之溫文儒雅,此等文場篇幅不少,必定與你期望的江湖警匪片有落差。不知翁導演是否太喜歡王家衛,整部戲都似向他致敬;包括貫穿的不同方言如上海話、潮州話等。遺憾謝君豪沒搞清楚台山話與潮州話,譚耀文顯然更加努力。選角大部份都很恰當,尤其徐天佑與郭富城簡直餅印;林耀聲與梁朝偉亦有七分相像,唯吳耀漢飾蔡真(杜鵑飾)的父親,戲中蔡真是上海人(廣東話有口音),但橫看豎看吳耀漢都不似上海佬且沒有口音,更不消說樣貌與高度了,是最差的選角。至於杜鵑雖有氣質,穿旗袍好看,但總沒有江湖阿嫂的氣場,較遜色,反觀春夏更討好,演技亦佳。當兩個小時賣的都是一種情懷,也許普羅觀眾會覺得攰。

片末ICAC 李 Sir(許冠文飾)的一番話,發人深省。在2018年拍攝的一套電影,很明白當時導演的心情,戲中似有還無的一些話…,看著英女皇頭像,與下令肅貪的麥理浩,驚覺原來我們曾經擁有…。

看到昔日香港的美與醜,對比今天的新香港,無限感慨!

陸凌綠

送給香港的「情書」

《風再起時》敘述四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社會發展狀況,以磊樂(郭富城飾)與南江(梁朝偉飾)的成長經歷側寫香港的變化,是一封送給香港的「情書」。日治時期兩人的悲慘經歷,勾起祖父母輩對自己親身遭遇的集體回憶,即使七十後至千禧後的中年及青年人欠缺這些回憶,只從中史及歷史教科書內得悉此段時期的歷史,欠缺了此方面的親身經歷,只有一些在讀書時期看過相關照片及錄影片段的殘餘回憶,仍然會對《風》內日治時期香港人的痛苦遭遇產生同情和憐憫之心。因為我們有一種身為香港人對過往的歷史的投入感和歸屬感,這是我們在過往殖民管治時期不知不覺地培養的身分認同意識。

到了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當時貪污風氣猖獗,磊樂與南江共同建立穩定警隊「軍心」的固定制度。《風》的美術指導努力地重塑當時香港的一景一物,刻意用影像表現當時具紀念性及具標誌性的香港特色。馬路上車水馬龍的獨特街景及街道上人們熙來攘往的擠迫情況,正是香港難以取締的民間風貌。現今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看《風》時,五六十年代正是他們風華正茂的時期,對他們來說,貪污時代可能使當時他們的利益受損,但事過境遷,數十年過去,剩下來的,只有對香港社會一點一滴的回憶。因此,《風》對當時時代特色和社會景貌甚高的仿真度和複製感,正好滿足他們懷舊的強烈需求。

到了七十年代,香港的廉政公署成立,調查主任李子超(許冠文飾)對眾多貪污的探長及警察展開追捕,磊樂與南江需要另謀「出路」,這段「逃亡史」重新塑造香港廉潔的形象,證明當時的廉政公署任重道遠。許冠文用了大量英語說出自己的工作原則和責任,以堅毅及不畏強權的個性化演繹,清晰表達其正直不阿的奉公守法的道德感,與當時一眾貪污的警隊高層截然不同。由此可見,美術指導講求實感的精巧工藝及演員到位精湛的演出,是全片最大的亮點,亦是此片值得一看再看的主要原因。

曉龍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二, 二月 14th, 2023 at 08:32 and is filed under (新)影評快訊, 影評試影室,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