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一月

《馬克白》

   Posted by: admin   in 香港影評人協會

原著劇本改編為電影故事的得與失 曉龍

現今一代的年青人大多受影像吸引,喜歡觀賞電影多於閱讀原著劇本,能夠在不多於兩小時內透過電影了解《馬克白》的劇本精粹,的確比用大概八至十小時直接閱讀原著劇本較省時方便,亦較輕鬆。事實上,《馬》的電影版突出了整個劇本的重點,馬克白(麥可·法斯賓德飾)被女巫和太太(瑪麗昂·歌迪亞飾) 慫恿,欲取代現任蘇格蘭國王鄧肯(大衛·休里斯飾),男主角本性善良,如劇本文字所述,「得向陛下盡忠」,「如能在陛下心上滋長,收穫也都是陛下的了」,在影片內太太亦稱他過於單純,很明顯,初時他絕對沒有暗殺鄧肯而自封為國王之意,他堅守自己的崗位,未曾衍生稱王稱霸的野心,直至女巫的預言影響他,以及太太想盡辦法鼓勵他,向他說「你快來罷,我好把我的精神貫注在你的耳裡,用我舌端的勇氣排除那妨礙你獲取金冠的一切,命運與鬼神都似乎是要暗助你戴上金冠的」,使他立定心志搶奪皇位。莎士比亞在原著劇本內用了二十多頁描寫他在個性和行為兩方面的劇變過程,但影片只用了約四十分鐘描述了他的轉變,如果觀眾只想認識故事的梗概,明白其最具戲劇性的轉捩點,影片的確可提供簡便易懂的起點,讓他們無需閱讀原著劇本,都可以對他一步一步地實踐搶奪皇位的陰謀有一簡單清晰的了解。

不過,影片只輕輕帶過馬克白在性格上的巨變,不曾仔細描寫女巫和太太的說話如何影響他,遑論曾深入描述他暗殺鄧肯之前被慫恿的過程,與原著劇本內相關的文字闡述相距甚遠。例如:三位女巫向他敬禮時彼此之間互相和應,分別稱他為「格拉密斯伯爵!考道伯爵!將來的國王!」,預言他在事業方面一帆風順,並將會獲得至高無上的皇位。太太勸他取代鄧肯稱王時故意貶抑他,使他一氣之下殺死鄧肯,實現她的願望;她向他說「你的品性是太富於普通人性的弱點,怕不見得敢抄取捷徑;你是願意尊榮的,也不是沒有野心,但是你缺乏那和野心必須連帶著的狠毒;你極希冀的東西,你偏想用純潔的手段去獲得……」,她刻意指出他稱王稱霸是不為而非不能,看中了他愛面子的心理,以較激進的言語刺激他,令他運用更殘暴極端的手段實踐自己的野心。影片簡化了上述情節和對白,在較少相關畫面的配合下,使他的劇變過於急速,亦令他其後大規模屠殺與鄧肯有關係的人物的殘暴行為缺乏足夠的鋪墊,並使他巨變的個性與其稱帝後因濫用暴力而失民心的因果關係欠缺清晰細膩的描寫。

在莎士比亞身處的時代裡,自然秩序有其無可取締的重要性,當時的人深信神可以揀選皇帝,皇位的神聖性特別受重視,馬克白弒殺皇帝奪取皇位,擾亂自然秩序,導致不尋常的騷動出現,實屬自食其果。影片創作人「捉到鹿但不懂脫角」,強調他走上歪路以致不能回頭所帶來的惡果,卻忽略了在他身邊的女巫和太太對其在個性和行為兩方面的劇變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其描寫他身邊人的鏡頭不足,導致他的巨變稍欠自然,亦令其殺君的大逆不道的行為欠缺足夠的說服力,更未觸及當時的時代氛圍如何使他自食惡果。因此,如欲深入了解莎士比亞時代的意識形態如何影響其創作《馬》的過程,還是細心閱讀原著劇本內精心「提煉」的文字較佳。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五, 一月 22nd, 2021 at 17:14 and is filed under 香港影評人協會.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closed, but you can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