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進化》(Creation)
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是科學發展史上革命性的里程碑,相關的書籍早已汗牛充棟,但卻鮮有電影作品描述此事的來龍去脈。因此,這部改編自藍道‧凱因斯原著的傳記小說《安妮的盒子》,從家庭角度為主軸反映達爾文在寫作及發表《物種原始》一書前後所受到的內心煎熬,在科學家的身份之外還強調他是一個父親和丈夫,使影片避免成為一部艱澀的科普傳記片,顯得相當別緻和感人。
根據聖經的說法,上帝創造了一切生命,但是從小獵犬號遠航回來的年輕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保羅‧貝特尼飾)卻發現生命的真相並非如此,內心不免深感苦惱。「科學」與「宗教」的對抗,令達爾文跟他督信上帝的妻子艾瑪(珍妮佛‧康娜莉飾)之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但與此同時,達爾文卻從熱衷奇聞異事的長女安妮(瑪莎‧韋斯特飾)身上獲得很大的安慰,對安妮和另外三個更年幼的孩子講述他在原始部落經歷的種種小故事以及他所發現的一些物種演變,成為他在實驗室研究之外的最大樂趣。生物學家赫胥黎對達爾文的研究大力支持,力促成書,但他卻因個人健康不佳和恐怕觸怒愛妻而遲疑不決。後來,安妮因風寒染病去世,更令達爾文深感悲痛,認為是自己的照顧不周才害女兒送命。直至達爾文重返為安妮治病的水療中心,解開了內咎的心結,他才得以重新面對自己,執筆寫下已醞釀多年的《物種原始》,原來堅決反對丈夫的艾瑪也在閱讀了此書的原稿後同意他將書稿寄給出版社,人類的文明史因而向前邁出一大步。
由於本片採用了一個「凡人」而非「科學巨人」的角度來刻畫達爾文,因此編導得以順理成章地以父親對子女說故事的平易近人方式來介紹「進化論」的相關學說,其中有一段更用動畫描述巢中小鳥摔落地上變成其他動植物的養份的過程,頗具科普電影的知識性。而達爾文在安妮要求下兩度講述小紅毛猩猩進入人類社會後因不能適應而死亡的故事,則兼具反省和催淚的效果。達爾文和安妮之間互為對照的深厚父女情誼,是本片最能打動觀眾的核心內容,女童星成熟而富有個性的表現一點不輸男主角的精湛演技。在長女去世後,在前半段一直欠缺發揮空間的妻子接下了跟達爾文互相抗衡的任務,編導也得以更聚焦於「為追求科學真理不惜冒犯宗教」的主題,反映出十九世紀科學家身處龐大教會勢力下仍要堅持發表他們的「異端邪說」的道德困境。
相比之下,本片真正描寫「硬科學」的篇幅並不太多,出現在片中的科學界同行只有赫胥黎和好友胡克到達爾文家裡探視的一段,具體的學術討論沒幾句。而達爾文在寫作《物種原始》期間收到渥列斯自東印度群島寄來的信,闡述了他對物種起源與自然淘汰的類似理論,令達爾文非常驚訝,因而促成兩人共著的論文發表在「林奈協會雜誌」上。受此刺激,達爾文才又在次年完成了數百頁的經典巨著公諸於世。此一重要史實雖有交代,但也比較簡略,遠遠不及片中描述達爾文父女先後以水療法治病的過程詳細和深入,畢竟這種令人眼界大開的「民俗療法軟科學」對普通觀眾還是有吸引力多了。
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