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六月 11th, 2024
影評快訊第668期
《談判專家》Crisis Negotiators
地道改編更見神采
名正言順改編自1998年荷里活電影《冇數講》The Negotiator 。筆者看畢後,即找原作來看看。邱禮濤這回確是神改編,許多地方改得很好,尤其吳鎮宇的身份。故事講述警隊內部監守自盜,引致談判專家卓文偉(劉青雲飾)被誣陷謀殺,遂挾持人質找出真相還個清白;過程中前談判專家謝家俊(吳鎮宇飾)被要求介入。
與原作大不同之處:甫開場加入了陳大來(劉德華飾)挾持人質一段。另外就是謝家俊的身份―一個局外人。邱導演安排陳大來那場相當聰明;一來凸顯了謝家俊這人物的特質,二來鞏固了他後來身份轉變的原因。而這個身份轉變也是戲之關鍵,亦是今天拍這個題材所需。
只針對「談判專家」的香港類型片幾乎不曾出現,對觀眾而言確實新鮮;而對於多產導演邱禮濤來說,任何片種都難不了他,可謂游刃有餘。現在節奏與張力均比原作優勝。「談判技巧」在片中充當著戲劇催化劑,演員併發的火花(尤其周文健)令部份情節變得搞笑,全場爆笑舒緩一下緊張情緒未嘗不可。
有很多人物角色皆忠於原作,如古惑仔魯迪(Rudy)和秘書Maggie名字都一樣。但劇情上的先後次序重新編排,並非倒模照搬,許多場口來得更減省,更緊張。其實原作也頗拖沓,節奏很慢(畢竟廿幾年前)。現在香港版本在各方面皆提升,劇情上更切合本地,只是時間線必須要「停留」在1997年前吧…。也可笑,演員也是「停留」在廿多年前,仍然是劉青雲、吳鎮宇、苗僑偉等,真的是後繼無人嗎?多位都是六十過外,尤其鄭則仕七十有多了;警隊不是五十五歲要退休嗎?各演員的滄桑容貌也騙不了人,一把年紀仍要「追趕跑跳碰」唉…;看得出大部份可能都是因「劉華之名」客串幫忙,但真的感慨,影壇少壯派能「孭飛」的真的是沒有?
演員「滯後」能諒解,背景「滯後」能理解嗎?今天「由治及興」,城市安全,日夜繽紛。統統不合時宜的都留在時光隧道中吧!理解。
陸凌綠
《談判專家》短評
劉青雲與吳鎮宇的合拍演出
對於劉青雲與吳鎮宇的合作,看慣九十年代至二千年代初的香港電影的觀眾應不會感到陌生。《談判專家》內他倆再度合作,雖然已多年沒有搭檔演出,但依然有默契,兩人看著對方針鋒相對的場面,劇力逼人,亦別具壓迫感。特別在片末卓文偉(劉青雲飾)刻意要求已轉職為社工的前談判專家謝家俊(吳鎮宇飾)出面與他談判,他倆「識英雄重英雄」的態度,謝氏欲幫助他的懇切,以及他對謝氏的信任,全靠他倆的眼神接觸,以及其保持一定「距離」而他願意接納謝氏的身體語言表達出來。雖然《談》源自多年前的荷里活電影《冇數講》,其故事情節的發展盡在意料之內,但他倆全神貫注的深刻演繹,對角色特質從內至外的投入,讓觀眾僅看他倆的演出,已值回票價。很明顯,兩位男主角是全片的亮點,如果沒有他們,《談》必定大為失色。
事實上,實力派演員是香港電影的「瑰寶」。如果電影的主角全由偶像派演員擔當,一旦他們年紀漸長,俊臉不再,粉絲都已經長大,拍拖結婚生子,這群演員的受歡迎程度便會急速下降,他們主演的電影亦不可能再受歡迎。相反,如果電影的主角由實力派演員擔當,即使他們年紀漸長,且滿臉皺紋,觀眾仍然會欣賞他們的演技,依舊會繼續買票看他們主演的電影。劉氏與吳氏從二十多歲演至六十多歲,如今攜手在《談》內演出,當年的觀眾已成為父母,依然會帶他們的兒女到戲院看他們的演出,這便證明現時他們的魅力不遜於當年。假期期間筆者在戲院內看見一家大小扶老攜幼到戲院看《談》,不同年齡的觀眾會有相異的感受,老年中年人視他們的演出為自己觀影的集體回憶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青年少年人欣賞他們的演技及個人魅力,認為觀賞他們的演出是成為文青的一項指標。故實力派演員的藝術吸引力較多元化,其招徠的觀眾群較「廣泛」,他們的銀幕「壽命」亦較長久。
不過,反觀現今香港電影中新一代受歡迎的主角都以偶像派為主,帥哥美女大行其道,能擔當主角的實力派演員寥寥可數,這導致現時演技尚佳的主角大部分已年屆六十多歲,青黃不接的情況十分明顯。九十年代至二千年代初香港電影不少由劉青雲、吳鎮宇、黃秋生及梁朝偉等人擔任主角,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很多電影仍然由他們擔任主角,這證明較年輕的實力派演員仍未及得上他們,依然未能給予電影投資者足夠的信心,讓這群年輕的演員擔任主角。因此,《談》由資深演員擔綱演出,讓觀眾重拾舊日香港電影的味道,固然值得高興,但筆者看見這群演員熟悉的臉孔,卻想起香港電影界欠缺新血已是迫在眉睫的嚴重問題,要「傳宗接代」,確實是此行業刻不容緩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