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九月 11th, 2023

《威尼斯謀殺案》 A HAUNTING IN VENICE

鬼與科學的迷思

筆者雖然沒有看過全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小說,但印象中並沒有一部叫《威尼斯謀殺案》,原來據資料顯示,此片改編自《萬聖節前夜謀殺案》(Hallowe’en Party),我認為這只是靈感來源,故事其實完全不同。那姑且以戲論戲吧!

電影以威尼斯作背景,水都的鬼魅氣氛經營不錯,燈光、攝影、美術效果居功至偉。可能簡尼夫班納太沉醉於其舞台劇世界,此戲的造型氣氛有幾分像《歌聲魅影》。導演技巧很貫徹之前(謀殺案)二作;都是表達草率,真相交代快速欠細緻、省略,旁枝雜葉則冗長,剪接零碎,節奏不均。這套尤其明顯,可能大部分都是編劇創作,驟眼看是集大成,有形無神。「無神」可以說是沒有阿嘉莎克莉斯蒂精神;她的小說幾乎每一部都是訴說著人物的不幸,而這個故事沒有,就算有都相當牽強!母親要計劃周詳,處心積慮,故佈疑陣來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要多狠心?多仇恨或多精神失常才會下此毒手?但故事沒詳細交代,只說母親因為太愛女兒怕失去她;殺死她不就是「失去」嗎?多奇怪的動機!瞎猜阿嘉莎也不會如此鋪排編寫,完全不合情理。至於其他的呃神騙鬼通靈段落也是無甚必要,用搖控控制打字機?相信當時是劃時代科技,犯得著如此高成本去演一場戲?還有楊紫瓊飾的靈媒無厘頭地將自己的衣著面具戴到白羅(影片譯柏賀,我還是喜歡用白羅)身上,然後他又無厘頭地去咬水中蘋果致差點身亡,這些處理委實相當突兀。

阿嘉莎的白羅一向相信科學,不信有鬼,導演今次偏向他挑戰,硬要他相信甚至要觀眾相信,沒錯,在畫面的處理上確是有獨特之處,也有懸念趣味,但這就打破了一貫推理小說的科學精神,因為一相信有鬼,就任何事都不再需要解釋。「鬼」是科學以外的神秘學,推理小說不同鬼故,兩者有相悖之處。連白羅都懷疑自己有「鬼眼」?難道簡尼夫班納下一齣要寫一個「包公審烏盆」?

放過阿嘉莎克莉斯蒂吧,Please !

陸凌綠

《銀河鐵道之父》短評

故事主線及演員演出的亮點

在二十世紀初的日本傳統社會內,《銀河鐵道之父》裡的宮澤政次郎(役所廣司飾)基於子承父業的傳統觀念,要求長子宮澤賢治(菅田將暉飾)繼續經營當舖生意,這本屬人之常情。但賢治有自己的理想,且其個性與當舖職員應有的特質不合,父子吵架後,政次郎變得開明,容許他追尋自己的夢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當他二十多至三十多歲時寫的小說銷量欠佳時,政次郎不單沒有貶抑他,反而支持他,認為他有寫作的天分,他的書在當時不受歡迎,並非因為他寫得不好,而是因為那年代的讀者不懂欣賞他。雖然他得悉自己的書在商業市場內不太成功,但父親及妹妹願意成為其忠實的讀者,鼓勵他繼續寫作,最後寫了《銀河鐵道之夜》的遺世佳作。

曾經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女人。」賢治背後沒有女人,只有家人。即使他長大後搬出去一個人住,家人仍然在精神上支持他,成為其實踐理想最大的助力。沒錯,他在世時不算成功,小說的銷量欠佳,遑論能成為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像梵高一樣,在世時只賣出一幅畫,從沒享受成功帶來的滿足和喜悅,反而他在去世後成為著名的文學作家,對後世的影響甚大。幸好他沒有瞧不起自己,遇上挫折時,依然努力寫作,不會輕易放棄,可能父親和妹妹成為其最主要的讀者,已是他追尋理想最大的動力。因此,當時世俗的評價,對他的著作的鍾愛程度,對他來說,只是輕易消逝的「過眼雲煙」。

役所廣司深沉內斂的演出,用行動來支持長子寫書的理想,從保守至開明,從傳統至現代,他與角色「天衣無縫」的融合,有一種真人與角色二合為一的自然感,無需運用誇張的表情和身體語言,只需簡單的眉眼傳神及簡潔的肢體動作,已能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大女兒及長子患病後相繼去世的無奈,他無需多費言語,單靠含蓄的身體語言,已讓深藏於內心的鬱悶愁緒盡在不言中。而菅田將暉以外露的演技表現賢治當時脫離俗世的宗教狂熱,以及年輕時期「我是誰?」的疑惑,盡顯青春的躁動和不安,他對這位去世已久的名人的心理狀態的「觸摸」,單靠文字紀錄和照片,相信他已盡己所能地演繹賢治難以肯定自己而感到自卑的心境。上述兩位演員恰當的演出,是全片的故事主線以外最大的亮點。

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