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影評試影室’ Category

3
一月

影評快訊第595期

   Posted by: admin

《聖誅》Holy Spider

雖然導演手法拙劣,但點到題,能發聲,已經於願足矣!

據聞「聖誅」是真人真事,影片是受其啟發所拍。一個專殺妓女的連環殺手,屬原教旨主義信徒,自命替天行道。以女記者鍥而不捨追查案件為骨幹,呈現了現今伊朗婦女在人權上仍處於一個悲慘境況。而最悲慘的卻是,這種「悲慘」在當地社會被視為理所當然,並無不妥!

片中連環殺手可連續殺了十六名妓女仍未被逮捕,何解?坊間的縱容,警方的懶理,當然還有宗教的勢力,其實他們都是共犯。主角女記者所受的阻力,亦反映今天伊朗女性地位的卑賤可憐。

至於導演技巧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許多鏡頭、細節實可省去,以增強張力。 而其中一段殺手殺一個體形較胖的妓女更是惹人發笑,其實那段並不是要觀眾笑的,情緒發展也該不是,始終是一樁悲劇,處理卻像黑色喜劇般,實在不濟;另結局時勉強一扭,突兀無比, 弄虛作假,所為何事?

絞刑鉅細無遺,正義得以彰顯?最後的「兒子宣言」才是全片焦點(雖然處理有點生硬),最驚慄、最恐怖的籠罩也是這一刻 。

陸凌綠

27
十二月

影評快訊第594期

   Posted by: admin

《法貝曼:造夢大師》(The Fabelmans)

進場,只為史匹堡。

此片宣傳為「半自傳」,的確,不是只說他自己,是講述其家人。筆者未進場前是有些擔心,擔心會很悶;通常傳記片都是人家去拍你,而且目標人物多數是充滿傳奇,或大起大跌…也即是說很有戲劇性,而史大導自出道以來都是一帆風順,有何戲劇性呢?還要自己拍自己,可觀性有多少?

有云:「當你唔感到尷尬,尷尬嘅就係人哋」,真,我看的時候真有點感到尷尬、難堪;因為我在窺看別人的家事。前三分一是描述他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我只能說有趣,可更真實地了解史匹堡的童年,飾演他的童星外型也很像,演技不錯;除此,其實是有點沉悶。當我正擔心往後的發展時…,戲味開始濃了,原來主角是他的媽媽。將媽媽的婚外情毫不吝嗇地呈現…,以傳統觀念來說,偷漢有違道德倫常,不是太光彩的一回事;心想:要有多大勇氣才可以「擺阿媽上檯」?是我太迂腐嗎?現在是21世紀,他拍得出,你看得了。

老實說,影片開首史大導已經說這影片是獻給家人的。我也很敬佩他有一顆很專業的心,可以如斯坦蕩蕩地拍自己的家人。正如戲中有一場:他已為母親背叛的事精神頻臨崩潰,但仍要為學校完成「旅行遊樂」紀錄片,這段盡顯一個專業導演的操守,充分表達了「名導是如何練成的」。

名導手上當然有不少好演員。米雪威廉絲這趟絕對有望提名影后;心理層次演來細緻動人,情緒收放自如,從裡到外讓我們看到的就是法貝曼太太,要做一個不令你討厭的出軌人妻,著實不易。飾演爸爸的保羅戴路也屬好戲之人,不慍不火,準繩拿揑角色。而飾演少年史匹堡的基比拿貝亦不可多得,外型先著優勢,戲亦演得出色,要去演「導你演」的導演,可想而知壓力之大。基本上整套戲的演員都非常優秀,連貌似「花瓶」的金髮碧眼帥哥同學也絕非花瓶,戲份不多卻能演。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客串嘉賓大衛連治,大導演的氣場確實銳不可擋。

本片也重現了《E. T. 外星人》會演戲的小孩和《奪寶奇兵》會演戲的猴子,誰說拍戲最難操縱小孩與動物?看看寡人的本領!

史提芬史匹堡已屆古稀,想拍甚麼就拍甚麼?有自己的電影王國,愛怎樣造夢干卿底事?作為影痴的我們也該珍惜每分每秒大銀幕上的光影!

陸凌綠

寫實的鏡頭

別以為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製作的半自傳式電影《法貝曼:造夢大師》是自吹自擂之作,他說此片獻給家人,很明顯,《法》的主線情節以家庭為核心,全片描寫他的父母多於他自己。雖然他在片中以森美(基比拿貝飾)扮演自己,講述創作《E.T.外星人》、《奪寶奇兵》、《侏羅紀公園》及《雷霆救兵》等一系列電影的靈感來源,但他把焦點放在母親(米雪威廉絲飾)的婚外情上,自己如何從童年開始發展個人事業反而變得次要。

他沿用過往《舒特拉的名單》的寫實風格,雖然沒有再用黑白畫面,但運用平實的鏡頭拍攝,最「震撼」的一組畫面,就是片中森美拍攝家庭旅行的短片,竟在剪接的過程中看見母親與協助照顧他們一家的男傭工親近。他揭露童年時母親的婚外情,大膽地向普羅大眾敘述自己的家庭軼事,實在勇氣可嘉。

聽說保羅戴路及米雪威廉絲皆用了不少時間和心力揣摩他真實的父母的神情和身體語言,使他們與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十分接近,我們看見他們,彷彿在視聽層面上進入他的家庭,並窺探他年幼時父母的親身經歷。他赤裸地把自己的家庭暴露於公眾面前,確實能滿足我們探秘式的好奇心,但看見片中他毫無掩飾而極具真實感的父母,我們彷彿窺探陌生人的家事,卻又覺得尷尬。

因此,《法》是一齣精美的製作,與其說它是一場「夢」,不如說它是一本家庭傳記。我們順著其主線情節,除了可看見他的成長經歷,還可了解他的家人如何影響他,他怎樣承受著家庭的壓力而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想。全片以他剛剛開始進入片場打工作結,正好證明《法》以描寫他的家庭為本,以敘述他的事業發展為副。

曉龍
20
十二月

影評快訊第593期

   Posted by: admin

《窄路微塵》短評

寬恕與愛

基於同情,所以寬恕。很明顯,《窄路微塵》內窄哥(張繼聰飾)同情Candy(袁澧林飾)的處境,她作為年輕的單親媽媽,需要帶著七歲的細朱(董安娜飾)過活,被男朋友拋棄,又欠缺謀生的專業技能,唯有投靠他,在他開辦的清潔公司內工作。她一次又一次犯錯,欺騙別人,在疫情嚴峻期間過度稀釋漂白水,使客戶的利益及大眾的安全受損,甚至導致清潔公司倒閉,他依舊原諒她,甚而幫助她。這種寬恕,與其說是普通朋友之間的關顧,不如說是超越友誼關係的關愛。

片中的他不是「聖人」,甚至是與你我他毫無差異的平凡人,卻願意無條件地照顧她。部分觀眾可能認為他的行為「超現實」,一般人不可能對她這麼好,她遇上他,是她的幸運,她的福氣。然而,她卻利用了他的同情心,即使對自己過往的行為後悔莫及,依然一錯再錯,直至使他被控告,險些身陷囹圄。或許他與她同處窄路,同病相憐,他在她每一次犯錯後都發覺她有苦衷,遂願意大方原諒她,畢竟他與她都在低下階層的圈子內徘徊掙扎,對未來沒有希望,遑論會有盼望。

張繼聰及袁澧林皆演活了弱勢社群中的無奈者。前者用樂天知命的心態,準確地捉摸低下層人士掙扎求存的努力和艱辛,例如:他被迫從清潔公司老闆轉職為保安員,以無奈但欣然接受的神態演繹角色艱苦謀生的苦況。後者用堅毅不屈的心態,準確地捉摸低下層人士想盡辦法維生的辛勞和手段,例如:細朱意外地弄翻了裝滿漂白水的水桶,由於當時漂白水的供應短缺,她被迫過度稀釋漂白水以替顧客清潔,以憤怒但接受命運安排的神態演繹角色苦苦掙扎的窘境。

由此可見,《窄》描寫疫情下低下階層的生存狀態,男女主角準繩的演出讓此階層的觀眾感同身受,亦讓不屬於此階層的觀眾深深感受香港貧富懸殊的嚴重性,深覺政府進行相關的社會及經濟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曉龍
13
十二月

影評快訊第592期

   Posted by: admin

《阿凡達: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

技術巔峰,占士金馬倫無憾之作。

電腦特技就是戲之全部。這是一趟賞心悅目的觀影旅程,海洋世界令你瞠目結舌。會夜潛的朋友一定知道,水底生物的而且確是會發光的,導演就利用了這點,塑造出一個夜光的海底國度,蔚為奇觀,美不勝收。配合IMAX與3D效果,讓你置身其中,感受各種生物的獨特氣質與光彩,奇幻趣緻。當然有水之柔亦有鐵之剛,一些重型機甲、機械人、戰機都扎實逼真,尤其今集的蟹型機械獸,水陸兩用有趣新鮮。

而最後飛魚突襲與塔鯨反噬的巨型戰爭場面絕對是超高難度製作;真人與電腦特技配合的每一個動作、分鏡皆清晰準確,還要是3D攝製,工序之多、之難、之繁,影壇上除占士金馬倫敢挑戰外,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特技就是戲之全部」,故事亂來令我下了這個結論。話說上一集的上校今集竟然變成阿凡達,找阿積尋仇就是整個故事的脈絡。人類重臨滅村,目的是要掠奪他們的礦石資源,瞬間燒村其實目的已達,何解仍要追殺阿積一家?首先上一集的上校是受人錢財替人消災的打工仔,結果任務失敗被殺。本集是誰將他起死回生變作阿凡達?又說造一個阿凡達價值不菲?誰付錢?付錢去為你了結私人恩怨?完全說不通!為了你去尋仇而要投資整隊阿凡達軍隊配合?後來又聯合捕鯨搜獵隊去大屠殺,目的又只為引阿積出來,請問又是誰付錢?一場又一場的大龍鳳就只為追殺阿積?殺死阿積又如何?追殺總得有個理由!另一不解的是有個人類的「蜘蛛仔」是上校的兒子。橫看豎看上校都已六七十歲,何以有一個年幼兒子?筆者故意再翻看上一集,完全沒見交代過上校有攜同一個嬰兒去執行任務…。最奇怪的是到最後「蜘蛛仔」竟然去救回這個將他的家園燒毀,滅族滅村的仇人。何來的父子感情?一個從沒見過的陌生人,由始至終都在追殺你的養父…怎說也說不通!故意留下壞人給第三集來作對也太著跡了罷!

科幻片的觀眾總是胸襟豁達,三小時多的鬼斧神工,絢麗繽紛足以彌補以上流弊。始終金馬倫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力臻完美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陸凌綠

《童話世界》短評

被告與「受害者」之間的矛盾

在《童話・世界》內,對於權勢性侵的罪責,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認定被告湯師承(李康生飾)是罪犯。因為他是著名的補習社導師,亦是成年人,理應比高中生陳新(江宜蓉飾)成熟,與她發生性關係,即使她半推半就地介入這段關係,都會被視為「受害者」。

片中出現兩種與別不同的鏡頭,一種是他採取主動,誘導她與他發生性行為,另一種是她採取主動,引誘他與她發生性行為。真相如何?這實在不得而知。或許兩種千差萬別的鏡頭正暗示「受害者」與被告完全不同的角度,她控告他時,必定從前者的角度解釋他的行為,他為自己辯護時,亦必定從後者的角度解釋事情的「真相」。我們參照兩種不同的角度後,便會發覺編劇偏向前者,後者只是他的「狡辯」,因為她很多時候都被他自稱我愛妳的「童話」哄騙。

事實上,他騙人的技巧高超,不單女生受騙,初出社會的律師張正煦(張孝全飾)亦被他欺騙。由於正煦急於在官司中獲取勝利,遂誤信他,在十七年前引導法官判她有罪,他反而無罪釋放,這源於其欠缺打官司的經驗,使正煦容易被騙。十七年後,正煦始發覺他再次權勢性侵另一位女生,得知他是真正的罪犯,遂對當年的行為後悔莫及,堅決要「贖罪」,控告他以爭取社會公義。孝全運用了十七年前後兩種有極大差異的心態演繹正煦在個性和價值觀方面重大的變化,從前以個人利益為重,著重官司獲勝帶來的名譽和地位,如今偏向集體利益,追尋社會公義,避免有更多女生受害。孝全努力地捉摸角色的變化,其在神情和身體語言方面到位而精準的演出,讓其成為全片的亮點。

不過,《童》內視點的多元性及不上《正義迴廊》,只從被告、「受害者」、檢控官及律師等角度分析他權勢性侵的罪責,欠缺了陪審團的角度,《正》內由不同身分的社會人士從相異的角度討論案件,正是其最精彩之處,亦是其比《童》優勝的地方。因為「當局者迷」,很多時候,局內人看不清真相的全貌,容易被案件內相關人士誤導,反而局外人能從第三者的角度,並運用清晰的頭腦分析案件,最後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新觀點和新論據。

曉龍
6
十二月

影評快訊第591期

   Posted by: admin

《您好,北京》短評

追夢的難度

近期移居海外成為香港人的熱門話題,其實國內移居另一城市已算是「移民」的一種方式,不一定到海外定居才需要適應新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很多時候,從外省移居至北京已需要面對新生活的挑戰和衝擊,《您好,北京》正講述外省人在首都內生活的處境及無可避免地面對的困難。

《您》內30歲的快遞員劉順追逐房地產夢,以為自己與女友在北京努力多年,可以成家立室,並購買穩定的居所,殊不知遇上大大小小的挫折,為了使患上癌症的母親得到安慰,女友竟以老闆讓給客人居住的單位為自己購買的住所,其安居樂業的假象證明要在首都定居置業實在不容易。《您》對外省人生活的寫實式描寫一針見血,對他們遇上的困難亦有細微的觀察。

另外,《您》內20 歲的歌手閆男追逐音樂夢,在行人隧道內演唱,渴望獲賞識,但因急於成名而誤信陌生人,除了蒙受金錢上的損失,還因向舊日友好借錢而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單純的外省人走進複雜的大都市,在新聞媒體中被騙的個案層出不窮,他的事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您》以此例子說明外省人面對的困難,觀眾對他的經歷應耳熟能詳,但未能使我們對此片的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他的事例俯拾皆是,甚至算是「平平無奇」。

由此可見,《您》的故事發展過於「四平八穩」,關於外省人的故事盡在意料之內,雖然忠於細膩的寫實風格,但其欠缺任何明顯的特色,容易讓觀眾在觀影後遺忘片中的大部分內容,這是全片最大的問題,亦是其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曉龍
29
十一月

影評快訊第590期

   Posted by: admin

《分貝恐襲》(Decibel)

「分貝炸彈」意念新鮮有趣,吸引力不俗。(以下有少許劇透)

基本上是將兩個故事拼湊為一個故事;而這兩個故事其實自己好好發展已經很好看,不明何以硬要拼在一起?(可能製作費太多吧…)

第一個故事是軍事潛艇副官因一宗魚雷追擊事故引致全艇一半士兵死亡。第二個故事是炸彈狂徒恐怖襲擊。而兩者的連繫是「復仇」。

先撇開故事,娛樂性是滿分的,爆炸、追逐、動作兼而有之,毫無冷場。非線性的故事鋪排令戲劇性和張力增強,亦提高了觀眾的好奇心追看下去。題目標榜的「分貝炸彈」當然是最有趣:遇到噪音、高音倒數時計就會加快;橋段類似《無聲絕境》,以此作官能刺激通常無往而不利。而幾場爆炸都逼真震撼,導演以交替剪接營造緊張氣氛,效果加倍。魚雷追擊潛艇一場絕不苟且,大製作格局,有姿勢有實際。

說回故事,其實潛艇事故與炸彈復仇的關係委實不大,即是說:是不是潛艇死人,狂徒都可以用炸彈來復仇,那為何要是潛艇?況且那是私人恩怨,犯不著廣佈炸彈濫殺無辜。最後的所謂「黑幕」也只是得過且過交代,與公眾的譁然成反比,那何須搞一場大龍鳳?犯駁位不少,當然又是搵戲來做。這些劇本上的不足,可能是兩個戲種勉強綑綁而致。

然而,箇中的「抉擇」主題,總算有點啟發;當你要二選一的時候,可能答案還有「三」!先不要絕望。

陸凌綠

《五腥級盛宴》(The Menu)

電影題材有趣,吸引你進場;菜式擺盤精美,誘發你食慾。我作為觀眾或食客要求只有一個:「好睇又好食」。但這 MENU …

以一個場景來完成,屬低成本製作,要成功只能靠劇本。影片走荒誕黑色幽默路線,本來將人物變成菜單是頗有趣的構思,演變成兇案亦吸引,可惜殺人大廚乃至其追隨者的心理背景均缺乏描寫,殺人動機變得薄弱牽強,劇本不濟,一個賴夫費恩斯豈能單天保至尊?筆者看著手錶,過了近一小時仍然在介紹美不勝收的菜式…;當然影片明顯是嘲諷只吃裝修、吃環境、吃擺盤,往往吃不飽肚華而不實,走火入魔的飲食文化。不消三十分鐘已能表達的諷刺內容,卻用上大量漂亮優雅的美術來填充,與此等菜式無異。其中食客的片言隻語也推展不了甚麼劇情。反而筆者覺得將造菜理念發展為「邪教」,還能吸納追隨者作幫兇這點,更耐人尋味,更具諷刺性。被囚食客本有反抗逃生機會,卻噤若寒蟬,坐以待斃;原來都有「痛腳」被握(與現實太相似了),那麼無勇無謀,又真的罪該萬死。

最後的甜品「燒棉花糖」最引筆者垂涎。果然「一鑊熟」是最美味的!

陸凌綠

具諷刺性,但欠深刻

沒錯,扭橋是「製造」新鮮感的不二法門,《五腥級盛宴》亦不例外,把一次名人飯局轉化為凶殺案,充滿著懸疑感,本來令觀眾滿心期待,以為編劇會精心地扭橋,為我們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殊不知整齣戲「雷聲大,雨點小」,空有盛宴的浩瀚聲勢,卻欠缺細節的鋪排和描寫。

例如:《五》內星級廚神Julian Slowik(賴夫費恩斯飾)想藉著這次盛宴殺死所有仇人,宴會的鋪排華麗精美,餐廳的規模宏大,食物亦別具特色,其美不勝收的畫面確實為我們帶來一剎那的「驚豔」;但每道菜的份量甚少,片末Margot(安雅泰萊采兒飾)直接告訴他自己吃不飽,需要多吃一個芝士漢堡,正諷刺盛宴的食物設計精美卻「不切實際」,諷刺他只注重食物的外觀和味道,卻遺忘了其果腹的基本功能。

不過,《五》每次只用幾句對白交待Julian與每一位食客的積怨,他與電影紅星的瓜葛只限於其主演的電影對他的影響,但他卻堅決要致紅星於死地,片中的紅星無辜受害,我們亦難以深入了解紅星被殺的箇中因由。細節的重要性,正在於其增強情節的可信度,上述細節的「缺席」,使他殺人的合理性被大打折扣,遑論會增加我們對其情節發展的投入感。

由此可見,《五》的主線情節獨特,但欠缺了微細枝節的支撐,導致其可觀性只限於表面上每道菜式別緻的特色和美感,未能直接聯繫盛宴、復仇與「一鑊熟」的關係,更不能圓滿地解釋Julian要借此盛宴為名,以「血洗」自己厭惡的名人的主要原因。

曉龍

《五腥級盛宴》:橋段沒有驚世駭俗但這”MENU”韻味深長

背景資料:當不了解劇本內容的可行性時,先了解某國的傳銷集團如何做到洗腦六親不認的技術手法、NLP、FBI的催眠禁術等等。仲唔明只可以講最Low的柬埔寨事件。

筆者先說明不穿橋,觀影過後韻味深長,要多看幾次,喜歡非常!如蔡瀾狠評”我媽家姐”(Omakase)係笨蛋一樣,《五》對現今Fine Dining係有好大意見,筆者十分認同:從對法國餐的基本認知係比客人品味而非飽肚;到中學老師用中指沾糞便後放入口品嚐,再請其中一位學生出來試試,學生照做後,老師問學生什麼味道?學生說屎味還是好味呢?老師話無味!老師再示範用中指沾屎,再用食指放入自己口品嚐,這種絕版教育就是《五》主旨。

不要問筆者是否那學生,不論你是誰誰誰走進《五》的餐廳,煮到埋嚟就話好食?那怕是à la carte量身定做,每人身上都有屎的中指,平常人前人後只用食指!Fine Dining的食指,背後沾了什麼東西的中指,只有各人自知,仲唔明呀?咁睇返《飯戲攻心》《明日戰記》簡單啲,唔知中指還是食指,只知已經成為香港本土電影史頭兩部好味作品。

題外話,《五》的營銷推送,筆者常說香港落後世界4-5年以上,如羊毛出自狗身上,豬來埋單?香港各Fine Dining餐廳即出《五》片中各道菜速銷,筆者第一時間買單,唔需做結拜小弟咁低手!2016年筆者比香港某些電影人笑罵,什麼前酒吧後電影工作室?他覺得筆者只想開酒吧。今年在曼谷終於找到案例,筆者遇到BAZ,王家衛監製One For The Road,BAZ將OFTR變成實體店;賣電影裡面十杯酒,天天爆滿,估計兩酒吧一咖啡廳三個月利潤夠開戲。別人笑我舔中指,我笑他人看不穿,當以為王家衛將《擺渡人》移民到泰國之際,大家都慢了20年,忘了《三更》的華僑。

PS: 萬萬沒想到,隨筆一寫《王帝新衣》影評理論,一出版第二日就被抄;這中指食指論點,要抄請指明出處。

Kepa

22
十一月

影評快訊第589期

   Posted by: admin

《記憶。復仇》(Remember)

仇恨真的可以惦記良久?

戲中主角的「仇恨」記足八十年。八十多歲仍去當一個殺手復仇,這個橋段幾有趣,但其實是很沉重的題材。導演鋪排挺不錯,最初觀眾對主角底蘊全不知情,連名字也是英文名Freddie,後來才逐步揭露,有懸念,令追看性增強。接下來一連串的動作、追逐、打鬥都緊張利落。人物描寫也算充足豐富。

只是其中一點令筆者疑惑的就是「年齡」。當時的受害人是主角父親,Freddie仍是小孩,算是八歲,若仇人可以作出賦權力有軍階的欺侮行為,怎也該是成年人,怎也比主角大十年之多,也就是說,當他八十歲去復仇的話,仇人該是九十多歲甚或一百歲了,但幾位仇人演員的選角及演繹,皆很精靈,仍可四處講學,不現老態,果真老當益壯。

一個人記著一個仇恨要記足幾十年其實是很痛苦的,最後主角也因腦退化而逐漸忘記一切,令人唏噓感歎。當然韓國與日本的國仇家恨也延續了幾代,韓國觀眾對當中的情懷一定會感受更深。而香港觀眾呢?

其實一個仇恨是否應該要記著這麼久?反覆思量,答案是「不想回憶,未敢忘記!」記著,會令我更堅強地活下去,鬥長命就是復仇的動力,那怕一百歲,仍可老當益壯,行動矯健。

陸凌綠

《給十九歲的我》短評

保存的那點真

不要以為由校友張婉婷執導的英華女校紀錄片必定為自己的母校「歌功頌德」,殊不知《給十九歲的我》保存了一群女生從少年至青年時期的那點真。她們有少年時期的迷惘,青年時期的反叛,全片的拍攝跨越了十年,從她們溫柔軟順地接受訪問至暴躁煩厭地拒絕受訪,製作人員成為了「社工」,在拍攝過程中關心她們,讓她們成為願意合作的「伙伴」,他們面對她們時付出的耐性、恆心和毅力實在不少。僅看看他們在鏡頭前和鏡頭後的艱辛,便會對他們拍電影的熱誠和熱血有萬二分的敬佩。

很明顯,導演在選角方面花了不少心思,選的不是品學兼優的高材生,亦不是成績低劣的留級生,而是個性較獨特、且需要面對較與別不同的家庭狀況,以及近幾年較複雜的社會環境的「特殊生」。在這群主演的女生中,部分堅持夢想,卻面對個人際遇及社會變化的衝擊,在放棄夢想之前作出艱苦的掙扎,確實需要不少「勇氣」和能耐。紀錄片最重要的是真情實感,並能讓觀眾產生共鳴,《給》的那點真,正好使我們得以較深入地了解她們,並因社會環境對她們造成巨大的壓力,導致其最終放棄了夢想而感嘆,並在代入她們的處境的過程中感同身受,為她們的遭遇而感到悲哀。全片拍攝完畢至今已相距數年,現在的她們已出來社會工作,相信她們面對的衝擊比以前更大。

事實上,《給》不單是英華女校的歷史紀錄,亦是她們個人的成長紀錄。當她們繼續長大,十多二十年後再回望過去,便會發覺片中的真實片段難能可貴,因為這是她們「不可重啟」的經歷,是她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珍貴回憶。

曉龍
16
十一月

影評快訊第588期

   Posted by: admin

《她說》短評

不要對新聞工作者失望

近一兩年來,報讀大學新聞系的學生越來越少,可能他們對新聞工作者失望,覺得他們不能改變甚麼,遑論能使整個社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她說》卻著意肯定他們的存在價值,他們的努力、辛勞,以及鍥而不捨的精神,促成Me Too運動的出現,改變了美國,改變了世界。

全球的女性地位在近十年內已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她們面對財雄勢大的富豪,依舊顯得「渺小」。她們礙於自己與對方在權力和地位兩方面極大的差距,故被性騷擾後不敢作聲,遑論會投訴及控告對方。《她》內Megan(嘉莉慕萊根飾)和Jodi(素兒卡山飾)鼓勵她們向公眾說出真相,還自己及有類似經歷的女性一個公道。她們獲得兩人的支持後,勇敢地向別人訴說自己過往的經歷,使對方被繩之於法。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力量,在於其以「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又一個站出來,其引發的Me Too運動,正好讓美國人了解尊重及保護女性的重要性,對她們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的安全及在全球世界各地的不同處境的關注程度,亦因此運動而迅速提升,其產生的影響力更席捲全球。

由此可見,《她》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彰顯新聞工作者的「無形力量」。全片以Megan和Jodi兩人為代表,講述她們揭露性騷擾及侵犯案的真相,突顯當時的女性遭受的不禮貌對待及屈辱,藉此讓我們了解Me Too運動的出現實源於一籃子無可避免的因素,證實它的誕生不是偶然,亦非「意外」。

曉龍

9
十一月

影評快訊第587期

   Posted by: admin

《黑豹2:瓦干達萬歲》(Black Panther: Wakanda Forever)

鷸蚌相爭的故事世世代代都管用。

Wakanda 和Talocan本來都擁有汎金屬,理應相安無事,卻被美國這個始作俑者誘發一場戰爭。片中的 Talocan 借用了現實世界的瑪雅文明歷史,這設定頗精妙也貼切;如果「掠奪」是本片主題的話,為何你可以鞭撻當時歐洲白人的不是,而對「漁人」避而不談呢?其實故事難以終結,一天仍擁有這超凡科技,一天都會被覬覦。姑且不管這「顧左右而言他」的說書人,專心當隻塘邊鶴觀戰好了!

Wakanda 和Talocan上天下海的戰爭確實緊張刺激,氣勢磅礴。Marvel特技一向絕不欺場,海底世界逼真,美不勝收…(令筆者不其然想起又是「掠奪」又是「藍色」的《阿凡達》…未上映又是水世界,怎麼這樣相似?)。不論埋身肉搏之動作打鬥,抑或波瀾壯濶的兵臨城下,皆震撼精彩。今集剪接尤其出色,增加了不少戲劇力量。繽紛悅目的美術與具非洲色彩的配樂亦使人印象深刻,官能享受大滿足。

「漁人」雖然可惡,但他的魔法總能騙去你一點理智。

陸凌綠

《彬與瑛》短評

兩個個性迥異的人走在一起

一般而言,兩個個性不同的人很難合作,因為他們很多時候都會互不咬弦,其相異的觀點與角度容易引發衝突,《彬與瑛》內階堂彬 (橫濱流星飾)與山崎瑛 (竹內涼真飾)亦不例外。

彬較理性冷酷,個人的感情不會溢於言表,在商業方面懂得分析客觀的企業形勢和整體的經營環境;但瑛較感性熱情,容易表露個人的情感,在商業方面懂得為僱員的生計著想,主觀地從人性和人情的角度挽救企業的劣勢和改善經營環境。

雖然彬與瑛兩人擁有相同的名字「Akira」,亦很早便相識,但他倆「道不同」,擔心合作後會產生衝突,故從沒想過合作,但其後因緣際會下接觸較以往頻密,始發覺彼此的思想截然不同,不單不會爆發衝突,反而可互相補足。

彬接手自身的家族企業時面對破產的危機,正好需要瑛的協助,幫助自己從另一角度看問題,不只從大環境的角度出發,還可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入手,讓自己處理任何事情時看得更全面,亦更能照顧僱員的需要,以改善整間公司的團結性和凝聚力。

《彬》的結尾其實是另一新開始,因為彬與瑛在各自於商業世界內「兜兜轉轉」後,始得悉彼此合作的重要性,以前各走各路,錯失了不少邁向成功的機會,最後決定通力合作,才是企業整體走上成功之路的開端。

兩位男主角未算空前成功的過去正是他們互相合作之前最重要的參考,正如我們經歷失敗後始知道吸取過往的教訓是步向成功的必備條件。《彬》不單涉及商業市場內企業的經營之道,亦教曉我們老生常談的人生大道理,故此片可算是生意人以至我們每一個人的影像「必修課」。

曉龍
5
十一月

影評快訊第586期

   Posted by: admin

《搜救》短評

製作規模大但故事情節犯駁

無可否認,《搜救》的製作規模大,包攬天、地、海的拍攝,天上有搜救阿德(甄子丹飾)與敏璇(韓雪飾)的兒子的直升機,地上有雪崩的擬真實鏡頭,海裡有阿德潛入深海拯救兒子的畫面,可見此片的製作成本不低。

可惜其故事情節的犯駁之處不少,搜救隊人員會聽阿德的指示,不遵循自己的專業判斷,循著另一條往天池的路找他的兒子,即使他們口說兒子不可能走這麼遠,他們仍然依循他的想法嘗試開拓另一條新的拯救路線,不單浪費人力物力,還罔顧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這實在不合情理。

此外,他們讓他跟隨著進行搜救,他感情用事,本屬人之常情,他們只責罵他,卻沒有強行阻止他加入搜救的行列,還在他多次遇上危險時需要另行分配人手拯救他,他只是遊客,不是專業的搜救人員,這是他們可預料的情況,卻不曾「未雨綢繆」,難免令觀眾質疑故事發展的合理性。

其實甄子丹的演出十分落力,與兒子交流的文戲亦算是他嶄新的嘗試,但他的角色不太討好,魯莽衝動和自我中心,引致搜救隊人員不幸犧牲,幸好最後他獨力而成功地拯救了兒子,為他的角色賺回一點點分數,但卻難以補救他先前固執的個性和「失控」的行為帶來的「災禍」,遑論能挽救先前眾多不合理情節的缺失。

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