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快訊第713期
《不說話的愛》短評
真摯的父女情
以聾人為主角的中外電影不少,但把焦點放在聾人父親與聽人女兒真摯的父女情感的電影卻不常見,《不說話的愛》集中描寫父親小馬(張藝興飾)與女兒木木(李珞桉飾)的相處過程。他為了爭取繼續撫養她的權利,不惜與前妻打官司,並為了籌措足夠的律師費,唯有參與非法撞車騙取保險賠償的勾當,她不足十歲,但個性成熟,為了逼使他不再參與這些非法活動,唯有選擇跟隨他的前妻生活。她的決定,正好說明自己最愛的人不一定必須與自己在一起,為了最愛的人最大的好處而犧牲自己,已是彼此真摯的愛的最徹底體現。
《不》內小馬的個性含蓄,無法向木木說話,卻對她表現了濃濃的愛,或許他的行為表現背後的愛比言語表達有更大的說服力,在他與她的相處過程中,他對她無微不至的關顧和照料,以及與她用手語溝通互相勉勵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更具滲透力,其意義亦更大。香港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早已突顯手語的偉大,《不》再次表現手語的「力量」,他對她長時間用手語傳情達意所建立的親密關係,比他的前妻對她用言語溝通所建立的感情聯繫更密切,亦更真實。或許人與人的相處是一種緣分,雖然他只能給予她貧窮簡單的生活環境,但他及他的朋友對她的支持和鼓勵充滿著愛,比他的前妻給予她較富裕舒適的生活,更讓她感到滿足快樂。她選擇跟隨他的前妻而捨棄了他,源於她為他著想,其表現偉大的愛的動機,已證明愛是付出,愛是犧牲。
《不》讓觀眾感動,在於小馬在艱苦的環境下仍然「掙扎求存」,為了賺錢付律師費而「撞車」,他的身體佈滿傷痕,犧牲自己,其最主要的目的只想讓自己與木木在一起,原因簡單純樸,但他卻「被迫」參與非法活動,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遭遇,確實令人萬分同情。即使他在接受司法審訊的過程中被迫攬下所有非法活動相關的罪行,及後他另一位犯罪同夥良心發現而突然披露所有事實真相,此段情節的出現欠缺了足夠的理據,有過度堆砌之嫌,她對自己與他昔日共處的回憶畫面,這些閃回鏡頭蘊藏的濃濃的愛散發的光采依舊掩蓋了上述平淡而欠缺足夠合理性的司法程序。《不》成功觸動觀眾的心靈,源於人類是感性的動物,相對故事情節發展是否合乎邏輯,深刻真摯的愛其實更重要。
《虎毒不》短評
偉大的母親
常說「母愛很偉大」,《虎毒不》突顯了母親為兒女作出的犧牲,對影片中的楊淑貞(談善言飾)來說,真的有苦自己知。她以為自己迎接新生命的來臨,會無比快樂,殊不知生活的艱苦、心理的壓力及精神的重擔,導致她患上產後抑鬱症。旁人(包括家人及親戚)的關心和問候,不單不能舒緩她不安的情緒,反而增加了她的負擔,並使她鬱鬱寡歡。為了自己的初生嬰兒,淑貞作出不少犧牲,她很喜歡在麵包店內工作,但因照顧女兒而嚴重影響睡眠作息,引致其工作質素急速下降,而放棄工作並在生計方面完全依賴丈夫偉(盧鎮業飾),又不是她心甘情願的選擇。可見她在照顧家庭與個人理想兩方面不斷掙扎,這種隨著年月過去而持久的煎熬,確實是現今在職母親必須承受的沉重壓力。《虎》內母親的偉大在於她要處理自己的憂鬱情緒,但在同一時間內,又不可放棄照顧家人,更不願意拋棄個人的事業。捨己的犧牲,正是母愛的真實體現。
無可否認,談善言的確是一位出色的演員。她沒有懷孕生育的經驗,卻能絲絲入扣地演繹孕婦從懷孕、生育至照顧女兒的心路歷程。她運用敏銳的觀察力,靈活地調控自己的身體語言,把母親擔憂女兒的忐忑不安及悶悶不樂的情緒表現出來,沒有暴躁火爆的情緒,亦沒有歇斯底里的叫喊,只有藏於心底的鬱結,以及不知所措的無奈。她準確地捉摸新手母親首次面對育兒難題時煩擾焦慮的心情,以迷茫的眼神及痛苦的神情表現淑貞獨自照顧初生嬰兒時徬徨無助的困境,於丈夫不懂幫助及安慰她時,她又像不少已婚女性一樣,把自己的怨恨和憤怒發洩在他身上。可見她在演出前做足功課,對孕婦產前及產後的情緒狀態及面對的壓力有仔細的觀察,才可靈活地表現新手母親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導演兼編劇陳小娟在《虎》的末段刻意插入淑貞在產前期待嬰兒出生的閃回(Flashback)鏡頭,她愉快滿足地盼望自己小生命的誕生,其積極樂觀的心態,與她患上產後抑鬱症後消極悲觀的心態形成強烈的對比。影片披露生兒育女的殘酷現實,真實社會中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必定會磨蝕人心。繼黃綺琳執導的《金都》嚇怕了想結婚的觀眾後,《虎》又嚇怕了想生孩子的觀眾。